奧國經濟學分析香港樓市
近年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政府財赤連連,同時佔經濟非常重要的地產市場進入寒冬,樓價不停下跌,許多人不然會問,樓價何時見底?香港樓價的升跌,也許跟國家真實財力一樣,不是單一經濟指標就能分析其走勢。
近年由於疫情和其他因素,政府財赤連連,同時佔經濟非常重要的地產市場進入寒冬,樓價不停下跌,許多人不然會問,樓價何時見底?香港樓價的升跌,也許跟國家真實財力一樣,不是單一經濟指標就能分析其走勢。
新華社刊登特稿,以改革家習近平為題,指出習近平帶領全黨全國,踏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文章又提到,習近平執政的新時代,亦是改革的新時期,中國綜合實力持續增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在和平時間,名義GDP較重要,因為貿易是以實時匯率作準的,亦跟某國家的經濟影響力有關係。但如不幸出現戰爭,就可能PPP GDP更重要,因為這決定一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包括武器如坦克、飛彈和無人機等。
北上消費熱潮令香港的購物天堂、美食天堂等傳統優勢大大失色,兩地價格差加上內地服務業水平突飛猛進,本港在購物和美食方面的競爭力都大不如前。反映了香港要保持吸引力,必須彰顯「香港有、內地冇」的特色。
《外交雜誌》近日公然提倡美國政府要唱衰中國。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其背後道理十分淺見,就是要維持國際對美元信心。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為何中國實質GDP增長一直高於美國,兩國GDP差距不縮窄反而擴大?說穿了一文不值,美國只是用急劇加息的方法從國外吸錢,人為地推高匯率,從而使它的GDP好看一點。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周二(5日)上午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任內首份《政府工作報告》。他指出2024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左右。
日本共同社引述日本內閣府15日(周四)發表的2023年第4季度(10至12月)國內生產總值(GDP、季節調整值)初值,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的實際GDP比上季度下滑0.1%,換算成年率為減少0.4%。
莊太量指出,2023年經濟放緩,主要受出口及政府開支出現倒退所致,但他認為今年這兩個重要環節表現有可能錄得正數,只要其他環節也不太差,香港今年經濟增長要達3至4%並非太難。
2022年,四小龍全部人均GDP都超過日本的一年,日本2023年將排在意大利之後,何時變成非發達國家?也不是發夢。所以日本要將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市什麼心態?拖你一齊死!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0月29日在網誌撰文指,政府即將公布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的預先估計數字,雖續呈增長,唯速度較預期緩慢。但政府不會停步,提出以產業導向為驅動力,加速本港多個範疇的發展並發掘新的增長點。
中國的最大優勢就是人口的量和質,人口世界第二大,超過14億,加上中國人聰明、崇尚教育(每年超過60萬工程師畢業)、性格勤勞,亦充滿創業精神。
時代給予了中國的年輕人機會,亦賦予了他們挑戰。中國的規模、發展速度、產業和企業類型的多樣化,加上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和全球化的高度發展環境,給予中國的年輕顧問們不斷的磨練。
「國家強大」是一種生存本能。這種潛意識一直沒有跟隨時間改變; 然而,今天「做強的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無論技術上或數據上,人工智能改變了強國也是自然本能。
現時最有條件取代美元的是歐元,因為歐元國的體量加起來與美國差不多。無論人口、GDP、還是先進水平都可以與美國比併一下,而且歐洲國家有很多前殖民地,他們仍保留一定的貿易往還,較習慣用歐元作貿易結算。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粵港關係發展關鍵問題,在於香港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知,融入是必須的,而粵港澳大灣區是順理成章的落腳點。以此作為抓手,粵港關係勢必會在一個更高的起步點向前邁進。
儘管上海於4月封城,但封城的影響應會反映在次季的GDP。另外,製造業的生產物價指數(PPI)同比走高,達8.3%,仍處於高位(去年同期僅4.4%),所以中國經濟增速優於預期。
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疫情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根據野村估計,如果這種做法普遍推開,中央政府可能會付出相當於國內GDP 1.8%的代價。是否物有所值?這裏有兩點值得留意。
在過去20年,中國能夠發展這麼快,一大部分可以歸因到內地人力資本投資在世界上最具效率。北上廣深吸引了全中國14億人口中最優秀的人才,至於香港的人才是來自全世界70億人口優秀的人才。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認為,在這場地緣政治大賽中,美中兩國能否找到一種方式,構建並管控一場有建設性的競爭,並讓兩國竭盡全力去展示哪一種制度能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