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系列文章由關錫堯先生撰寫,豐富資料將水務署歷史及發展娓娓道來。文中資料皆由作者從1970年代入職起及至退休後長期搜羅,最新資料亦由作者近三個月來蒐集而得。關先生動筆撰寫此系列文章原因有六,詳述於第一篇。文章共有15篇,餘下13篇將會逢周一刊出。
《點滴》創刊於1986年,水務署是最早出版員工通訊的政府部門之一,中、英文名稱(Droplet)都具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意義,代表每位員工同心協力,發揮團隊力量。
可能是最佳的員工通訊
除了繪圖室員工的協助外,其餘編輯委員都是業餘的;這份季刊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設有多個專欄如〈思源系列〉、〈藏龍系列〉和〈水密解碼〉等,提供全面的部門資訊;新同事、新婚之喜和新生命的介紹,拉近同事的距離;〈來自客戶的讚賞〉提升同事的士氣。
刊物是公開給市民閱讀的,只要上水務署網頁,選「網頁指南」,再選「刊物」,然後選「員工通訊── 點滴」就可看到。大家不妨把《點滴》和其他部門的員工通訊比較一下。
親善訪問
水務署署長定期到不同的辦公地點和水務設施作親善訪問,和同事交流,聆聽他們的意見及了解他們關注的事情,同事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都會記錄在案,署長之後會派人跟進並向有關同事交待。此外,總技術主任/職員管理和兩位褔利主任也會不時到各廠房作親善訪問。
促進合作和創意的活動
水務署工餘舉辦多項文娛康樂體育活動,促進員工關係和合作精神。歷史最悠久兼最具特色的是春節兒童遊藝會,已舉辦超過50年,十多年前已易名為春節嘉年華,把着眼點由員工子弟擴展至老少咸宜;除了數小時的空地和舞台表演,還有同事精心炮製的攤位遊戲,十多個組別和內部團體分別發揮創意和團隊精神,競逐「最佳攤位設計」、「最佳遊戲」和「最受歡迎攤位」獎項。其他部門活動包括周年聚餐、聖誕聯歡會和周年旅遊等;有一些同事更考取了領隊牌照,可帶隊出埠旅遊。
水務龍舟隊每年參加幾個比賽,常締佳績,屢獲獎項。水務署又每年派隊參加樂施毅行者及參與多項公益籌款活動。康體活動方面,署內有多項球類比賽和其他如橋牌及飛鏢比賽,署外則有發展局的體育競賽及其他邀請賽和公開賽;業餘兼任的康樂主任和體育主任已存在數十年,數月前部門成立了康樂及體育小組委員會,加強統籌和合作。
稀有的工會和諧關係
一般工會往往和相關的部門關係緊張,而工會之間亦可能因競爭資源而不咬弦。2013年11月前水務署署長馬利德退休晚宴上,其中一個環節是部門七大工會的會長或代表,排坐在舞台上,輪流講述對馬署長的感謝,充分反映每個工會和署方都關係優良,而各工會之間亦非常融洽,這種情況肯定史前無例,更確保部門可以上下一心提供優質服務給市民。
特殊功能的員工儲蓄互助社
「水務署員工儲蓄互助社」於1973年成立,是一個非為救濟,非為牟利,只為服務社員的團體。社員按個人能力每月儲蓄,集合到的金錢,以法例所訂定的利息,借貸給有需要的社員,他們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分期還款。貸款利息是互助社的主要收益,部分支付開支及撥作儲備金,盈餘便作股息派給社員。水務署初級員工甚多,早年有不少人生活拮据,不時光顧高利貸以解燃眉之急,往往難以自拔。互助社的出現,舒緩他們的財政困境,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互助社可謂間接對水務署以至政府有特殊的貢獻。
互助社又為社員舉辦多元化的文娛康體活動,並提供大量的人手支援部門的內部和對外活動,亦設有員工子弟獎學金和紅白二事的關懷金。2000年代中期,互助社更進入一步將服務社群的對象,推展至境外,數度參與國內學校重建計劃。互助社現時有社員超過2,000人,相當於部門員工編制的接近五成,股金達1億5千多萬元。從十多年前開始,社員的借貸需求大減,互助社在支援水務署和促進員工關係維持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水務署還有一個「濾水廠員工儲蓄互助社」,規模較小,功能相似。
水務是我家
不少同事視水務署為第二個家,因為撇開睡覺的時間不算,他們參與部門的工作和工餘活動的時間,遠比留在家中的時間長。多方面緊密合作,令同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與親人無異。
有些員工,特別是早年入職的員工,兩代甚至三代都在水務署服務,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年初在網誌介紹的成偉燐(Swindar Singh)就是一個好例子,他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人士,爺爺和父親都在水務署服務,他由電機學徒做起,經過40年努力,晉升至總技術主任。也有兄弟都在水務署服務的情況,最多的個案有四兄弟。
約於20年前,有一年各個工務部門都缺乏工程師,向外招聘,水務署一些年輕工程師,有鑑於其他工務部門的晉升機會遠比水務署高,申請轉職,先後有十位同事轉到其他工務部門工作,年資從零計起;他們可於一年內回歸水務署,維持原有的年資。有九位同事先後於限期之前回歸水務署。
我作出調查,研究他們回歸的原因,他們都經過多方面的考慮,但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他們都覺得水務署員工關係較好,有人情味,同事合作無間,上班就如回到一個大家庭。
小結
每個政府部門都有促進員工關係的措施,不過,水務署有獨特的關懷員工文化,數十年傳承下來,在公事上和工餘都為員工設想。「以客為本」一直都是水務署服務的大前提,而同事就是「內部客戶」,亦受到關注,員工福利也比其他部門多。大量的署內署外活動,消除了分部、職系和級別的隔膜,活動中的合作則加強了公事上的合作。
部門內孕育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同事經常作出無私的貢獻。活動亦提高了同事在組織、創作和領導等多方面的能力。管理層亦有抽空參與主要活動或派代表在比賽中為員工打氣,與眾同樂,形成上下一心的力量。兩個員工儲蓄互助社、員工通訊《點滴》和「關懷文化小組」對促進員工關係亦功不可沒。關懷文化引致的歸屬感和使命感,讓水務署在人手極度緊絀下取得佳績。
水務署文章系列十五之二
本系列文章: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關愛同儕,共侍社群(十五之二)
水務十怪,異於常態(上)──不加費,減人手,缺首長(十五之五)
作者簡介
中學就讀於伊利沙伯中學,長記校訓「修己善群」於心,擇善固執。1974年於香港大學工程系畢業後,加入政府為見習工程師,在服務水務署35年半期間,贏得230多個獎項,包括十次最佳男子運動員,2011年退休時是總工程師。他獲同事尊稱為水務百科全書及水務鐵人。
關錫堯熱愛運動和熱心公益,具備無比的幹勁和毅力。自1971年第一屆百萬行開始,他每年最少參加百萬行一次,至今參加了53年。他於1971年首度參加吐露港渡海泳賽,至今約參加過超過100次各項長途泳賽。他於1977年參加全港首屆公開馬拉松,至今未有間斷,目標是要跑足50年全馬。他自1972年開始捐血,至今總共捐了199次全血,成為香港的全血捐血王,會繼續捐血至紅十字會不再接受他捐血。2023年是他第27次參加毅行者,27年來,他累積籌得約467萬元善款。認識關錫堯的人,都尊稱他為「關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