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聽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教授,深入淺出談杜甫,領受良多。在後現代社會衍生的什麼也不確定,要不斷解構的價值橫行獨道之下,細讀杜甫詩文,當可折射中國文學的偉大、奇情與奇美,絕不醜陋。
杜甫被明代楊慎首譽為「詩聖」,香港學生稍涉中國文學課的,咸認杜甫遣辭用語是字字講究,史詩的面世,是理性有餘,感性難開。但劉教授補充,杜甫詩文,確是從歷史大脈絡下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羌村三首》記「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杜甫寫美,不是那種纖細之美,而是通過描繪離亂,卻清楚滲出人間希望,這是盛唐詩人筆下那份難見的崇高美感。
杜甫的詩文之美
確實,歷史感、國家情、家鄉念的遙遙寄託,杜甫詩句星羅滿布:「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春夜喜雨》);「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登高》);「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杜甫寫心目中的歷史典範人物屈原和宋玉,有言:「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迹》)……這些都是杜甫從歷史長河裏,筆帶頌人、自況、觀景、談情的獨特美。劉教授最後指出,杜甫作品的偉大,在於常常主動詮釋着一個古老民族的家國情懷和不屈的性格,卻未有忘記底層的樸素與平凡,杜甫的詩確實每首都很美!
今天中學文憑試的課程布局,枱面上,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及中國文學科,三中俱全,但教育現場上,師生能通過三中課程,窺見杜甫的詩文之美嗎?杜甫以外有李白等盛唐詩派,唐詩之後的宋詞、元曲、明劇、清小說……一幅接一幅的中國文學獨特美,香港師生能有情欣賞嗎?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