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脈虛損,濕熱蘊於脾胃,中焦氣機升降失常,下焦化生疏洩失節,脾氣失於健運,濕氣壅聚,邪盛化熱,傷及任脈,會釀成黃帶。黃帶色白兼黃,帶質稠厚黏液,帶味腥臭,帶量增多,人多乏力易躁,腰背酸重。
太白、陷谷二穴乃脾經、胃經之俞穴,屬土,與脾脈相關,點脾脈之俞穴太白與胃脹之俞穴陷谷,協調脾、胃脈氣血之流注、輸布與強化,以除脾濕,以和胞脈之行經,以益沖、任之宣和,白帶乃治。
凡漏下之患,必損傷經脈,久漏不愈,可釀成「崩中」。二者,病徵不相同,病勢有急緩,但急性之症,日久可成痼疾;慢性之病,日久可成沉痼。故醫「崩中」尚須防患於變漏,治「漏下」則當防患於變崩。
血虛者,多為脾虛、心血不足、腎虧而致。《女科切要》云:「脾胃不和,飲食減少,而不能生血。」故脾虛所致之血虛經閉.是為常見。經閉者,多見臉色萎黃、精神倦怠、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腹脹不舒等。
男人對女性美之所愛,多着眼於外在美,相對而言,從內在美着眼者則較少。由於思想層次之內涵不同,基於情趣所好之要求不一,審美觀亦不一樣,愛美度亦沒有一定標準,故有「情人眼裏出西施」之說。
道家養生,遵循的原則有三:一時養生與自然結合;二是養生與形神結合;三是養生與生活結合,使養生與飲食七情統一,此所謂「性命雙修」與「精氣神合修」,形成了道家的養生體系。
人體氣血之流注,相生相成。陰陽之協調,相依相存,故氣虛常兼陽虛,血虛常兼陰虛。因而,補氣常兼壯陽,補血常兼滋陰,理氣壯陽,可補元氣以扶正,和血強陰,可益營血以固本,補益有方,方合於養生之道。
我經常走訪民間,進行各種疾病治療的探索,收集有關的民間偏方,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不同氣候對於人們身體健康的影響。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研究出不一樣的養生之道,從而達到治癒疾病延年益壽之目的。
石川博久說:「我感到有股力量正在推動我,使我的身體動搖不穩。不一會,感到腰部和手足發麻,接着又感到全身起雞皮疙瘩,同時,感到胸、腹部有壓迫感,心跳加快,感到心慌,頭部和臉面也感到了發麻。」
凡自感喉部不適、喉痛、咯血等,應赴醫院檢查及觸診頸部,試探頸部有無腫塊。同時應檢查喉前及雙側頸中部是否出現淋巴結轉移性腫塊,凡腫塊光滑且硬,無痛感,具固定性者,多為晚期喉癌。
各種癌症有其致病因素,包括病理生理,因此癌病亦多具有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等因素。平時多吃有防癌效果的食物,保持情緒穩定,少吃生冷、油膩、辛辣,戒煙、少喝酒,無疑能夠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