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毅晃: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有哪些優勢?長者如何善用醫療劵?
和睦家醫療集團擁有27年歷史且擁有港資背景,由香港管理層投資運營。集團在大灣區內廣州、深圳、香港分別設有醫院和診所。深圳新風和睦家位於深圳福田區的綜合性醫院,亦被香港特區政府納入長者醫療券試點計劃。
和睦家醫療集團擁有27年歷史且擁有港資背景,由香港管理層投資運營。集團在大灣區內廣州、深圳、香港分別設有醫院和診所。深圳新風和睦家位於深圳福田區的綜合性醫院,亦被香港特區政府納入長者醫療券試點計劃。
李嘉誠昨(19日)「現身」沙田威爾斯醫院演講廳,送科技禮物兼訪問候任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這部頂尖治肝癌工具是亞洲首次擁有,盧煜明指未來可開拓治癌及血漿研究等創新用途。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2024主題是優先關注職場精神健康。世衛資料指,職場抑鬱症及焦慮症導致的缺勤及身心不投入,造成全球每年經濟損失高達2億萬個工作日、共計1萬億美元。
2024年度諾貝爾獎由10月7日起陸續公布,首項公布的醫學獎由美國科學家安布羅斯與魯夫昆聯手奪得,以表彰他們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重大作用。
中西醫在治病上有什麼區別?兩者怎樣互相合作?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林偉樑醫生的分享。
一啡在手,天下我有?因為咖啡忠實粉絲遍天下,唱好咖啡的研究隔三差五便有所耳聞,最新一則,當數10月2日MNT醫療新聞:「每天攝取咖啡醇,適量輕身減脂,改變糖尿風險因素。」但不是每種咖啡都有同等功效啊。
趙偉仁教授新上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一起聽聽他分享醫工如何合作,研製內鏡機械人,以及從中國畫中領悟了哪些人生道理?
40多年來,中大醫學院就好像一個璀璨的星空,留下了許多醫學名宿的事蹟,1980年代初仍不起眼的小小醫學院,到2024年已然打入世界醫學科目30強。中大醫學院新任院長趙偉仁教授接受專訪暢談。
8月熱話,美國癌症協會期刊《Cancer》扔出震撼彈,分析完30種常見男性癌症後,預計2050年男性罹癌率增84%,死亡率增93%,尤以肺癌最惡。肺癌專家莫樹錦指「早期肺癌的徵狀,就是沒有徵狀。」
香港的震撼性集體回憶,除了1918馬場大火、1953石硤尾大火、1962颱風溫黛,還有2003沙士、2019新冠,其中一半都跟袁國勇有關。兩次抗疫,加上溫黛那年冬天病危入院,差點沒命。
香港有優質的醫療制度,卻出現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問題,令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不勝負荷,加多公私營協作是不二做法,引入更多合標準的境外醫生,提升中醫角色亦有助改善問題。
醫療界暱稱伊利沙伯醫院(QE)為鬧市戰地醫院,因駐守油尖旺,接下不少大型災難如嘉里火警、巴士意外、世紀疫症。她與市民出生入死一甲子,見證着急症科成熟、三合一盆骨手術讓重症創傷者活着回來覆診,創造奇蹟。
繼6月麥加朝聖近52度千人亡後,7月洞庭湖決堤226米、上海飆破40度熱到馬路拱起、美國賭城90年來破紀錄連續五日逾46度。氣象學家指極端天氣並非不可逆,專家則指公眾需留意部分藥物可削弱人體熱處理。
資深醫生當院長,會否浪費了自身才華?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認為:「一個人到了對的時間,自然會有對的挑戰。最緊要不是為做而做。」小時候他迷高達,迷《星空奇遇記》,現在領軍機械臂手術,已然活成夢中英雄。
藥食市場是藥品、食物以外的第三市場? 2023年中國功能食品市場規模達到3523億元,102種食藥物質清晰收錄進藥典中,各式藥食產品都可在藥食同源數據庫找到。聽聽第一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的專家怎麼說。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前任院長陳家亮教授,卸任前與傳媒朋友閒談,11年院長之旅,當中感欣慰或遺憾的事情,以及對於香港醫療體制和教育的看法。
假如《本草綱目》、《千金翼方》是藥食潮流的前世書,今生的它會是年輕人喜愛的火麻仁拿鐵、淮山薏仁雪糕?科學研究肯定枸杞多糖治抑鬱、山藥抗癌,但藥食產品市場不給力?聽聽第一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的專家怎麼說。
中大醫學院草創未就,曾借聯合醫院的貨櫃上堂,李國章教授也在此打過地鋪。聽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想當年,有點兒像聽江湖外傳,師承鍾尚志教授的他,繼承了其創新,終成為內鏡及機械臂手術名宿。
香港首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FoodMed)5月28、29日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辦,35位來自歐美、亞洲、中國及港台的中西醫藥領域科研、監管人員同台演講,預示這個2023年產值最少破236億美元的市場布局。
牙周病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病,影響逾一成人口,55歲或以上發病比率最高。香港牙醫學會理事陳慧玲醫生接受灼見名家專訪表示:「多項研究證實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中風、腦退化及糖尿病有連帶關係,不可輕視。」
癌症患者怎樣享受到廉價高質藥物?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與基金義工病友對談,分享到國內治病的心路歷程。
基因突變如何影響標靶藥及化療藥使用次序?醫療資訊氾濫,病者及家屬如何分真偽?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怎說?
都說糖尿病不會致命,但糖尿腎、糖尿眼、急性低血糖每樣併發症都很要命。中大醫學院利用醫管局大數據,精準預測晚年糖尿病者1年內出現嚴重低血糖的風險,減低其心血管疾病、跌倒及死亡風險,並減省醫療成本。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的辦公室是一座迷你藝術館,裏面色彩繽紛,讓人情緒高漲。「喂,別忘了我這裏是地牢,辦公室沒有窗的,一日工作繁忙,怎麼也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吧!」對,只有開心的醫生,才會有開心的病人。
AI怎樣有效協助肺癌研究與治療? 台灣對肺癌篩查為何遠較香港進取?一起聽聽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的分享!莫教授專訪陸續有來,密切關注!
地中海貧血兒童基金4月11日舉辦慈善高爾夫球賽慶祝創立30年,殿堂級歌手葉麗儀擔任活動大使,她曾親歷病痛之苦,表示「我很希望藉此為地貧患者和家人加油。」
中風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成人永久傷殘及認知障礙最常見成因。中大研究團隊研發了新型納米機械人治療缺血性中風,溶栓速度較傳統治療快5至20倍,有效覆蓋末梢血管,有望減少腦損傷,並提高病人癒後生活質素。
肺癌佔香港癌症死亡人數25%,中大專家指頭號風險仍是吸煙,但愈來愈多非吸煙女性患上肺癌。70%患者確診時為四期,存活率約10%,一期發現可增至90%,但目前政府仍未倡議篩查,市民也不太重視。
當年,無創產檢之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的老師曾經問過一條問題,盧教授依書直說自覺沒錯,但老師卻質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令他難以忘懷,至今仍教導學生須時刻探求實驗數據的來源。
中大醫學院已成功利用文字配對演算法分析新冠病毒與疫苗接種之間的變化,及以ChatGPT準確識別網上的新冠病徵文字記錄。專家表示,下一波大流行出現前,可藉AI作出前瞻性預測,及早調節醫療配套。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權威許樹昌教授表示,感冒這名稱一向被濫用,不少市民誤將鼻敏感視作流感,但流感小則引起嚴重不適5至7天,大則引發肺炎、支氣管炎等。一起聽聽許教授的分析。
今年1月,分別有13個月大女嬰以及4歲男童患甲型流感後,併發腦病變,也有15歲少女因流感併發肺炎危殆。有見流感併發症嚴重,本社專訪中大呼吸系統權威許樹昌教授,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全球阿茲海默症(AD)人口超過5000萬,臨床症狀通常10至20年後才出現,病情已屆中晚期,無力挽回。香港科技大學公布,可透過簡單驗血,精準檢測AD及輕度認知障礙,進入早期監測及治療的新里程。
現為香港冬季的流感高峰期,肆虐的病毒主要為甲型流感。英國研究指,一個人如果同時感染甲型流感及新冠病毒,需要插喉的機率高4倍,入院後死亡率亦高逾兩倍。醫學界呼籲大家接種疫苗。
流感新冠感染個案飈升,有4歲童感染甲型流感後併發腦病變。1月31日,13個港澳醫護團體聯合呼籲家長為子女接種疫苗。中大呼吸系統教授許樹昌補充,流感疫苗也可保護成人減低中招後的肺炎、心肌梗塞及中風危機。
一隊地中海貧血病友清早變身長跑健兒,參加今屆馬拉松10公里賽事,展示患者堅持接受適當治療後,也可減低疾病的影響,享受健康生活。
灼見名家今年製作了一系列視頻,包括走訪專家學者,以及輯錄名家演講和聲演精選文章,從多元角度為廣大觀眾解構今年熱門時事議題,獲得歡迎和好評,重點議題包括中美博弈、都市病、俄烏及以巴兩大衝突等。
盧煜明教授是國際公認的液體活檢領域全球奠基者、開拓者及領導者,尤其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的先驅。全球每年大約1000萬名孕婦受惠,盧教授也被稱為「無創產檢之父」。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顯示,香港存在地區層面的社會經濟不平等狀況,意味目前的行動和努力尚未足以有效、公平地改善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總括而言,香港迫切需要採取全面的政策措施,以促進健康老齡化。
陳德章教授獲歐洲腫瘤學會頒發2023年「終身成就獎」,表彰其對全球鼻咽癌研究的領導地位及重大貢獻,是該獎項設立以來,榜上僅有的三名亞洲學者之一。
敗血症在本港不但是愈來愈常見的死亡原因,患者病後的痊癒情況在過去十年也沒有太大改善。及時治療是對抗敗血症的關鍵,因此公眾應多加留意敗血症的病徵,發燒、咳嗽帶痰、排尿灼痛、寒顫神志不清、嚴重呼吸短促等。
兩位科學家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卡塔琳考里科教授。中大新聞稿形容,對於教授獲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感到非常興奮。
由30位大灣區內腫瘤專家組成的精準腫瘤醫學工作小組,經過近兩年研討後,發表「大灣區精準腫瘤醫學共識文件」,就精準腫瘤學未來發展以及建立標準提出倡議。
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在深圳開設首家港資大型私家醫院,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綜合及專科醫療,望紓粵港同胞燃眉之急,醫院收費透明,不收紅包,着重醫療教育,力推康復醫療、居家醫療概念。
心因性猝死(SCD)每年奪走全球400至500萬人的性命,35歲以下猝死者多為表面正常的健康人。港大醫學院夥《刺針》減少全球心因性猝死委員會磨劍3年,推出首份報告,籲以科技及篩查降低SCD致命風險。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