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尾,美國自然教育家Joseph Cornell來港分享他的自然教育經驗。Joseph是自然協會的顧問,自然協會一直使用的流水學習法,正是Joseph所創,而自然協會所提倡的情意自然教育,重視體驗分享,避免冗長的教導的教學方式,和Joseph提倡的教育方式,是一致的。後來自然協會更以情意自然教育的核心理念為基礎,在屯門一所充滿自然環境及歷史意義的村校校舍,開啟自然學校的發展。Joseph是我們一直敬仰的老師,可算是自然學校的師祖,今次不單只來港拜訪,還能探訪因他而創立的自然學校,讓孩子一睹師祖的風采,一同為Joseph唱誦他的作品The Bird of the Air,好奇地問他為何長鬍子等天真的問題,實在難得。
從遊戲開始的流水學習法
早於1970年代,Joseph已開始他的自然教育工作,但第一次的教學體驗,令他難以忘記。當時戶外教學的模式是「行進──暫停──講解」,筆者參加過的生態導賞及其他導賞活動,也是類似的做法,教師或導賞員帶着一批約二三十人的團體,一邊走一邊停下來,介紹相關的知識或資訊,參加者都是被動地聽,甚少體驗和感受,若果參加者不積極聆聽,或身處團體後段的人,更是難以聽到帶領者的講解。他當時應用這方法,帶着一批小孩到戶外教學,但孩子們只顧着跑,一整天幾乎沒有安靜下來聆聽Joseph的講解,他很困惑。筆者初任自然教育的導師時,也有同樣的挫敗經驗,而自然學校外出,參加外間團體辦的導賞活動,活潑好動的孩子,也常常為導賞員帶來極大的挑戰。
小孩天性愛玩,孩子不受壓抑,天生隨興,不愛受限制,孩子都是以熱情投入在玩樂之中。他表示三到五歲小孩擁有擴散性思維,而隨興的玩,最能促進擴散思維,引發奇思異想,是創造力的起點。所以孩子們常常有奇怪的想法和行為,例如不少自校學生會喜歡玩大紙箱,把整個紙箱套在身上,到處走動。這和大人不同,小孩的腦袋是用來學習,用身體來感受不同的行事方法,小孩思考不受規則所限制,不同的體驗,帶來不同經驗。而大人的腦袋,則適合用來執行任務,對於不守規則的人和事,常常感到困擾及不快。
Joseph發現孩子愛跑又愛玩,於是他明白,學習的起點是來自玩,而跑動的遊戲,最能引起孩子的熱情。於是他的流水學習法,便是由遊戲開始,以四個步驟,一步步的,帶引孩子學習,感受自然的律動,體驗自然的樂趣。流水學習法的四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的喚醒熱忱,透過大量走動遊戲,營造快樂自在的氣氛,在輕鬆愉快的環境學習,更能促進學習的能力,引領孩子進入下一階段;第二階段是集中注意力,當人能享受自然的時候,導師便帶領大家靜下心來,細心觀察日常不太會留意的自然事物;第三階段是直接體驗,快樂和專注之後,是時候引領大家體驗平常不會做的事情,是讓孩子體會自然裏不一樣的世界,打開孩子的感觀世界,例如赤腳走泥水地,傾聽樹的心跳聲,個人獨處時間等等;最後是分享啟示,導師分享故事或個人的自然體驗,帶領大家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把心裏的感受說出來。
筆者多年前曾帶領一批好動活潑的孩子,設計的活動,大都未能實踐,他們都不愛參與團體活動,於是整天便是山上跑來跑去,我也就束手無策之際,我指着對面的山頭,向小朋友說:「我們一起跑過去!」本想消耗他們的精力也好,而他們也真的跑起來,我一馬當先,跑到一片林地,我自行抱一棵樹,傾聽樹的心跳聲,第一個跑到的孩子,好奇地問我在幹什麼?我邀請他也一起聽聽大樹的心跳聲,他也欣然接受嘗試,後來的孩子也一個一個的嘗試,結果先前的混亂,到後來的專注,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孩子們事後的分享也讓人感動。一如Joseph所說,跑動過後,孩子反而更能專注於自然的世界。
而流水學習法,也能應用在大人身上,大人比較容易專注,但不像孩子的直覺哪麼強,如何引發大人的直接體驗,是最大的關鍵。樹朋友是一個很好的活動,當人失去常用的感觀──視覺時,得到體驗的效果非常的大,不只一次的分享,都表示當人們用觸感去辨認一棵樹時,才發現每一棵樹都不一樣,都是那麼獨特,在聆聽樹的心跳聲時,才真正的感受到,樹是有生命的。
擺脫理性的學習
Joseph不只一次強調,假裝遊戲的重要性,假裝或扮演能去掉理性,用直覺去感受和體會,跳脫思維的框框,開創新的視野空間。他曾試帶一位理性很強的觀鳥專家,請他們在森林一角,和樹對話,他們最初會用懷疑的目光來回應他。但活動完結,他很激動地說:「我和一隻鳥聊得很愉快!」
透過假裝遊戲,讓我們感知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我活着,自然萬物也同樣在活着,大家一起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之上,這和科學理性觀有很大的不同,共同活着,共冋呼吸這生命經驗,大大地改變我們對自然的看法,自然再也不是客體的存在,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命存在。
明白體驗教育的重要性,當然也能應用在教學中,近日我要為一班50多人的家長,主講一課自主與界線,我設計一個體驗遊戲,帶出界線對人的影響。結果,這簡單的遊戲,得出的效果,超出我的預期,大家分享時很熱烈,每一個人都能有各自的體會,比我原有的想像更豐富、更深入,這幫助大家對界線的理解多了,這比我直接說出來更好。
近代教學觀,是愈來愈遠離體驗學習,更強調科學理性,彷彿世界就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對孩子隨興玩樂的遊戲,更是排斥,讓生活變得有規有矩,只懂問責,缺乏創意去解決難題。當世界只有一個答案,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把孩子變成習慣的動物,那如何去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界?
十多年前看Joseph的書,今天能一起登山,一起聊天,聆聽大師的演講,實在獲益良多,希望情意自然教育,日後更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