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位運動愛好者,無論怎樣忙碌,每周都會抽出時間做兩至四次的運動,每次約60至100分鐘,主要是緩步跑、肌肉及柔軟度鍛煉等。
每當我滿腦子都是行政上和研究上殘留下的一大堆煩擾和資訊時,我都喜歡利用跑步來把它們逐少的拋諸腦後,所以,當我跑畢5公里後,除了汗流浹背外,腦子也輕鬆了,身心也頓覺舒暢,因此,我經常鼓勵別人做運動,知道在這資訊科技主宰的年代,任何人士都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能培養出運動習慣,否則,我們的身體便會在久坐的生活習慣下提早退化,心血管和其他機能也很快步入衰退期,換來的是一副像行屍走肉的軀體,只有可以維持基本靜態生活的生理功能。
有些人對運動感到恐懼
每當我勸人多做運動時,部分人都給我的反應是:「運動傷身,有令人猝死的風險。」的確,我們不能排除因運動而導致猝死的風險,過去一天內已經有2名中年男士分別在兩間健身中心運動時發生意外,最後2人都經搶救後而證實不治,因此,當我們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時,便自然地想到運動有風險,而一些消極而又缺乏運動習慣的人士,便會聽到運動兩個字而出現恐懼,減弱了他們參與運動的信心。
運動主要來自身體肌肉群為產生動作而收縮放鬆,而肌肉收縮需要養分和氧氣的供應,幫助收縮後而產生的廢物也需要被帶走,這些運輸工作便要依賴血液,而血液的循環便要靠心臟加快的擠壓和放鬆,以增加血液在血管的流動速度,當一些人有心血管問題時,例如冠狀動脈阻塞,便不能在同一時間內讓大流量的血液通過,這樣便可能心肌缺氧而引致心臟病發,因此,上了年紀應定期接受心血管功能的檢查,以確保心臟可以承受運動造成的負荷。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