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70年代,家計會推出了「兩個就夠晒數」的廣告口號。時移勢易,現在很多的家長不受這些廣告影響,只生育一個孩子、甚至不生孩子,導致香港的生育率愈來愈低。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香港每年的初生嬰兒數目從1981年的86,751名下降至2014的62,305名。
令家庭卻步的生育顧慮
中國數十年前為了控制人口,於是在計劃生育的政策上推出一孩政策,即大部分的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儘管政策在2015年被全面二胎計劃所取代,大家可以全面參考獨生子女在成長可能產生的問題。
香港家長只肯生一個孩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經濟問題。常常流傳一句說話「養一個孩子成長需要400萬」,香港智經研究中心曾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養育子女的花費可能要由以往400萬元大增至860萬元。如此大數目的支出,令不少夫婦在計劃生育上卻步。
另外,有家長希望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一個子女身上。雖然家長都認為將最好的給予自己的子女,就會得到幸福和快樂;但不是家長盡力就可以滿足孩子的。
例如,在成長所需要的玩伴上,就算家長願意24小時全天侯陪伴着孩子玩耍,可是,童真或孩子之間才有的心理及語言的互動,是家長怎樣全力以赴都不能給予的。
孩子的心理危機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上了幼稚園及小學後,孩子的同學不就是玩伴了嗎?這個只能說只對了一部分。現在的教育制度下,小學生都需要做大量的功課。因此,孩子在學校生涯中,真的可以了無牽掛地與同學成為玩伴,或可以玩耍的時間少之又少。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或到了青春期,會遇到不同方面的困擾,特別是對父母或家庭環境的不滿。有時,同學或朋友可能做到分憂的角色,但總不及兄弟姊妹,是他們可以即時及方便傾訴的對象。大家年齡差不多、背景差不多時,會感覺容易有共鳴。
當兄弟姊妹長大到成年的階段,可能會各散東西,有了自己的個人事業發長及組織自己的家庭;一旦到了父母日漸年長及生病,獨生子女可能在經濟及精神會有一個很大的負擔,還欠缺人些有商有量的伙伴。
因此,家中有獨生子女的家長,必須及早留意子女在成長上可能有的心理危機,需要我們一起做一些預防措施。
其中一個方法是讓孩子與年齡差不多的表兄弟姊妹定期一起玩耍,補救社群發展應有的經驗。還有,家長在安排親子旅行時,不妨邀請他們一起出席,使孩子有更長一點的時間可以與表兄弟姊妹相處。如果沒有表兄弟姊妹的話,邀請沒有血緣的同學或同事相近歲數的子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家回想,曾一起旅行的同事,日夕相對,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深厚的感情。
若果沒有時間安排親子旅行的話,安排孩子到信任的朋友或同學家過夜,也可以增進大家的信任度。大家想像社工家訪的功能,讓雙方的子女到對方的家中,可以更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或玩耍的興趣,亦可建立友誼。
若對於安排孩子在朋友家住宿有困難的話,亦可以舉行不同巧立名目的聚會,如聖誕大食會或勞動節玩具分享會等等。舉行的地點最好輪流在其中一個孩子的家中,讓大家可以有時做主人,有時做客人。
自小建立心理安全網
這些旅行或朋友聚會,曾經緊密接觸,有了感情也不需要舉行得很頻密,數個月舉行一次便可維持朋輩的關係。另外,助養保良局年齡相若的孤兒,再加上定期的探訪,也可以令孩子在成長路上,也可減少孤單的感覺。
以上的預防措施,都是愈早養成習慣就愈好,讓孩子早一點有與人相處的技巧及經驗。同時,孩子成長中的社交圈子,都是自小建立,使他們未來就算有一些困擾或問題,這些社交圈子都可以做一個心理安全網,減低無同輩輔助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