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專業」?翻查維基百科,有關「什麼是專業」一詞,其解釋是:
A profes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ower and high prestige it has in society as a whole. It is the power, prestige and value that society confers upon a profession that more clearly defines it….
至於牛津字典對「什麼是專業」一詞,亦有它獨特的定義,它認為專業是:
a paid occupation, especially one that involves prolonged training and a formal qualification.
若從上述字典表面理解,「專業」可說是被社會認受看重的一種行業,它代表着專業者擁有權力、備受尊重和具有一定價值的意思,但有關人士必需要通過長期訓練,取得相關專業資格,並屬有償的工作。
筆者曾於柏立基教育學院擔任課程統籌主任(註1),是所有新生的班主任,每屆學員都約有200人。每年開始都會由筆者主持開學禮,並需與全體準教師訓話,當中一定離不開「什麼是教育專業」的類似話題,同時亦會和所有新生交心察問,通常會問兩個問題:
1. 您們當中,有多少人是在中學畢業時,已經決定選擇當教師作為您們的終身職業?
2. 教師是專業嗎?為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就學員是否以教師作為其首選職業問題,每年皆有約90%學員告訴筆者,他們並不是以教師作為首選行業。細問下,他們多是以醫生、律師、工程師、會計師等熱門職業作為他們理想的工作,到來師範只是感到有點屈辱與無奈,甚至覺得自己是考試制度下的「失敗者」!至於他們是否認同教師是專業的問題,超過一半或接近六成學員認為教師不屬於專業,因為他們不感覺社會人士尊重教師為專業;況且他們認為香港沒有一個像其他國家一樣的法定組織──「教學專業議會」,去管理他們專業內的一切有關註冊、考核、專業培訓、在職發展、處理業內糾紛或註銷資格等事務,覺得沒有專業保障!
當年為要糾正師訓學員對「教師是不是專業」有謬誤理解問題,筆者曾引用當時一些教師專業議會或教育學者的論述,例如National Council for Teacher Education Act(1993)(註2)定義教師專業為:
- a sufficiently long period of academic training;
- an organised body of knowledge on which the undertaking is based;
- an appropriate duration of formal and rigorous professional training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and
- a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which binds its members into a fraternity;
而台灣學者黃昆輝(1980)(註3)則認為教育專業應包括六項主要因素:
- 專業認定;
- 專業成長;
- 專業服務;
- 專業訓練;
- 專業責任;
- 專業道德。
所以綜合上述說法,準教師們必需好好接受專業培訓,就算入學前未能認定教師是否其終身職業也不是問題,只要他們肯尊重自己作為教師專業,用心投入訓練,擁有相關的學科及專業知識與技能,有足夠的專業成長;畢業前能完成教學實習課程同時順利通過評估取得合格認證,願意履行專業專任,具備專業道德等,他們一定會被人尊重的!
不過,擁有了師資培訓資格,是否就等於得到別人對教學專業的尊重呢?根據《經理人月刊》創辦人何飛鵬(註4)先生的解說,他卻認為一個職業若要稱得上為專業,至少還要具備「專業精神」、「專業倫理」與「專業能力」3個重要條件。因為按何飛鵬的解釋,專業精神指的是對所從事的工作,抱持神聖崇高的敬畏,願用一生永無止境地追逐完美,因此專業內的人士將會不斷尋求突破、創新和自我完善。專業倫理講究的是業界內必須遵守的原則與規範,有的是明確成文的規則,如醫生、律師的倫理;有的則是不成文的準則;有的甚或是工作者的自我要求。而專業能力,就是指每一個工作者都會努力修練自己的專業能力,從最基本的工作熟練開始,再進階到流程的改進、方法的創新,最終的結果就是要成就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個人,然後做出不一樣的傑出成果。
期待修訂《香港教育專業守則》 提升教師專業形象
談到專業倫理問題,由於筆者過去多年都在教育局轄下的一個非官方諮詢性組織──「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下稱「操守議會」)擔任成員,主力參與守則修訂及處理投訴個案的工作,因此對教師專業倫理和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行為現況,有以下的個人觀察:
- 眾多教育人員違規行為個案中,單以第10、11、和12屆(由2012至2019之間)的案例當中,涉及「行政失當」和「行為不當」的個案最多;
- 其次是關於教育人員,特別是教師的「教學失誤」與行政人員的「處理人事不當」行為,為數也不少;至於有個別教育人員「態度欠佳」也是一個被投訴的原因;
- 許多處理過的投訴案例其實都屬於一些個別教育人員之間的人事意氣之爭,大部分都可以避免,只是因過程中沒有一個有效而投訴雙方都接受的調解機制,絕對可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
- 從前的投訴個案大部分是在業界中發生的校內不和行為而被同事投訴居多,近年卻多了公眾人士向議會投訴業界內某些教育人員失當的行為;
- 近年多了一些有關教師使用不當言詞和與風化有關的投訴,例如有人在公開場合說粗言穢語,有人在網上社交平台上發表不恰當言詞,更有個別教育人員因師生戀、非禮或性騷擾的行為而被投訴;
- 對於一些傳統認定的價值取向,如公平、公正、公義、自由、民主、平等、尊重、權利與義務等概念的理解,都可以有不同甚至隨着時代改變更有全新的演繹,所以對修訂現有的《香港教育專業守則》(下稱《守則》)有更高的期望與渴求。
從不被廣泛認同為專業,直到操守議會的成立,教師這個行業才首次在文獻上被認定是一個專業,並有教育專業內必須持守的《守則》可供依循!可惜,今天香港教師可參考的專業守則,已沿用超過25年,部分內容更有不合時宜跡象,必須作出修訂及更新。另因應社會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操守期望也有所提高,所以操守議會自2008年(第八屆)起便開始修訂《守則》條文,務求令《守則》能與時並進。期待修訂後的《守則》可幫助業界同工對操守行為有更高的期盼,作自我警醒之餘,更有助提升教師專業形象。
至於教師是否專業的問題,其實各位亦不用妄自菲薄,永遠覺得自己這個行業不被尊重!因為早於2007年,國際教育專家Michael Barber教授曾領導的一班世界知名管理顧問/學者(註5),參考了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註6)在全球50多個國家為比較評估各國中小學生的數理閱讀能力所做的研究(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s, 亦即PISA)。有關總結報告除肯定優秀教師隊伍在成功教育體系的重要性外,並讚揚香港教師的成就,認為香港的教師素質是香港能擠身世界最佳教育體系前十名的成功之鑰,與日本、新加坡、澳洲和芬蘭等國家同列。而香港與其他前列位置的國家在教育投資、學校文化建立,特別是亞洲國家所倡議的「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都是成功關鍵的促成原因。既然香港教師都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師訓出身,而且其教育成果,即香港的學生在國際教育比拼上亦取得傑出的成就,加上我們有一套良好和大眾認受的《守則》作為專業依據,為什麼教師不被尊為專業呢?
註1:後期學院轉到大埔校舍後,筆者仍擔任兩年制的一年級和三年制的二年級課程統籌主任工作。
註2:Cited in National Council for Teacher Education (Amendment) Bill, 2019 passed in Rajya Sabha, India
註3:黃昆輝(1980)。《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
註4:有關「什麼是專業」文章詳見下列網址: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3508
註5:McKinsey Management Consultants
註6:即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