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左右做人難
香港的最基本問題,是各持份者都只盯住己一畝三分地,不顧大局;就算中央,對香港也只顧其整體短期經濟利益,不惜犧牲這隻生金蛋的鵝的健康,把產業抽空,同時讓利益集團壯大,自己不作為,並容許特區政府不作為,弄到它快要因長期營養不良和失醫病死了。
就算從「長遠打算,充分利用」出發,中央也要下大決心,帶領香港各界,把香港帶出困境。現在看來,中央決心已下,大灣區規劃是一盤大棋。
但是這盤大棋一旦成功起動,首先便一定會把香港目前的利益格局全面打破,會碰到重重障礙,而第一重,將會是政務官。可以想像,他們的共同口號將是維持政治中立,程序公義,保障本土利益,抗拒大陸化。
政務官不用跟你談政治(他們是「中立」的),根據往例,香港公帑不能在境外花,人家怎麼搞一回事,我要走程序,光是這兩條就能把香港自絕於大灣區之外。
到時候,陳方安生的幽靈又會重現:香港要做一個很有特色的國際都會,還是又一個中國城市?並簡單地把兩者對立起來。
不管誰當特首,在這環境中,都會左右做人難。所以最近才有像內地年青學者田飛龍倡議的,中央就根據《基本法》第48條,索性給特首下指令算了。
這是年少氣盛的書生之見,但中央如不大力主導,香港就必然會被既得利益主導,無可避免。
大灣區發展規劃只是一個頂層設計,魔鬼在執行的細節中。中央在香港的同盟軍在哪裡?民建聯嗎?工聯會嗎?它們都是既得利益的一部份。
陸港新矛盾
因為反對勢力長期經營的結果,今天香港的所有既得利益都凝聚於本土利益這框框之下,因而本土主義越來越流行。連梁振英也要向這潮流妥協,推出一大堆「香港優先」的政策。
「香港優先」的背後的基礎,就是反抗大陸人來港搶走「香港人」的資源,雖然什麼是「香港人」,誰也說不清楚。
從「香港優先」的角度看,香港的未來要獨立於中國之外求發展,任何與大陸融合的舉措,最終結果都會是被大陸吞併,大不了成為「中國一個城市」,甚至淪為廣東省又一個城市,因而都要誓死反對。
對佔了今天香港青年人口接近一半的本土主義者來說,大灣區規劃正正就是這樣的陰謀,香港被規劃在廣東省之內,逐漸失去其獨特的角色和獨立性。
從大灣區發展的角度看,香港接駁到全國,以至全歐亞大陸的高鐵是好事,但本土主義者從一開始就反對,所以一地兩檢始終談不攏。
港珠澳大橋,談了二十多年,也是談不攏,最後中央做出妥協,採用港方堅持的「單Y」設計,並安排財務,才得以拍板,但眼看將來一定是使用率很低的「大白象」。合理的解決是從現有大橋再拉出支線到深圳,再造「雙Y」的格局,既大大提高現有大橋的使用價值,同時更避免了深圳-中山通道的重複建設。但可以預測,這方案在香港一定會通不過。
我也說過,香港的建制派,從民建聯、工聯會,到特區政府,都是既得利益的一部份,他們將是第一個反對大灣區規劃,並且振振有詞宣稱:「香港市民不願意。」他們會因大灣區失票,失議席,甚至失特首這位置。
所以,可以預見,大灣區的開展,將會是陸港矛盾的觸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