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中之島美術館,屋頂上懸掛著和當年一樣的廣告氣球。向1960年具體派的「國際天空藝術節」致敬。

關西探藝之旅

筆者建議以大阪為起點,探索附近三個在建築和藝術上都有相當話題的美術館,來一次三天的文青之旅,讓疫情後的旅途多一些心靈上的探索。

我們生活中無處不見的沙,出現在了一個小小的房間裏,並被設計呈現出藝術的造型,那是怎樣的一種震撼。(圖片:受訪者提供)

一沙一世界

這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根本在於人類自己。這個小小的展覽《沙》意味深長,它是藝術,是設計,是科普,也是用最微小最謙卑的物質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最值得深思的哲學課。

「飄雅活藝」將在香港傳統的工藝失傳之際,於活化了的舊香港卑利街努力保育傳承。(Wikimedia Commons)

卑利街上的新風景

「香港的故事會由我們講下去。」飄雅活藝基金會創辦人陳雅文希望傳統工藝也當如這個美麗海港,於「樹林斷絕處,山巒乍現」,在改變和創意中重生。

觀賞藝術品最好是直接看原作,而原作又最好不是在美術館看,而是去藝術家的故居或創作有關聯之處。 (Pixabay)

藝術的朝聖

王安憶去年的一篇文章——《朝聖》,開篇就是一句:「去博物館看名畫名作,很像朝聖」,這句話,莫名地就撩動了我這麽多年在世界各地參觀美術館的種種回憶。藝術大概是將來唯一幾艘能普渡我們人類的方舟之一。

「再遇」展覽現場(Sin Sin Fine Art Gallery提供)

遺忘和再遇

人類學會了開啓遺忘的機制來保護自己。這也解釋了人們將「沙士」病毒的可怕和經歷的種種恐懼遺忘。此刻新冠肺炎肆虐,也許正是好好審視一下記憶庫的時刻,到底我們遺忘了什麼?

雕塑家夫婦Cynthia與Nicolas於交易廣場中央大廳的展覽。

自然與雕塑

Cynthia和Nicolas把大理石這個一點都不「現代」的材料賦予了當代的生命,而自己也在這種創作的激情中一直活在當下,讓時間停留。

音樂會共10首曲目,首先以一首氣勢磅礴的《大唐禮贊》開場。

一場聽覺和視覺的盛宴

香港人,多聽西方古典音樂,但這次音樂會操中廣東話的觀眾卻佔了大半,有些更在音樂會後表達了他們對壁畫上的故事、樂團所用的樂器的濃厚興趣,看來敦煌音樂在本地立即捕獲了不少知音。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