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歐之爭不過是基督教教會的內戰,也與其後的新舊教之爭相同。(Shutterstock)

被醜化的俄羅斯

俄羅斯與東正教得以在拉丁教會的西歐勢力之外維持獨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言語都可保存傳統的發展,更且影響東歐。整體的歐洲便不是拉丁教會的政教合一的獨尊。也正由此,西歐視俄羅斯為異己,為敵人。

政府在保障隔離、防疫的框架內,須容許民眾進行經濟社會民生活動。(亞新社)

堅持清零

政府防輸入失敗,放任了變種病毒進入社區,掀起第5波的衝擊。防疫政策要精準,政府必須公布疫情詳細數據。政府應把內地與海外的情況整理,與香港比較,讓民眾可以參考。

作者認為,高官赴宴沒有觸犯法紀,質疑林鄭月娥何解要大動干戈。(亞新社)

林鄭卸責

林鄭本不須高調宣布,而揚言對官員追究,甚至點名批評民政局局長,目的是什麼呢?是官員赴宴犯上加劇香港的疫情,抑或打亂了林鄭主持的防疫大政?

肇事者不遵守隔離要求的處罰輕微,實質與由此引起的社會災難損失,不成比例。(Shutterstock)

防疫應行重典嚴刑

個別人士由於自己的無知、任性、放肆,把病毒散播在社區之內,這一、兩個人的自由、人權是真的自由、人權,抑或是對其他人和社會的蓄意傷害、攬炒?

香港由於政府與社會鬆懈,早晚守不住疫情。(Shutterstock)

與深圳聯防

與深圳合作,防守可加強,與內地也可增加互動,打通連接渠道,經濟民生在這一兩年裏藉深圳的規模求有所救援。香港再不改變,將會是大禍臨頭,悔之晚矣!

太陽城集團主席周焯華被指不法經營賭博洗黑錢犯罪集團而被捕。(亞新社)

澳門發展

澳門賭場的貴賓廳業務長年累月進行,涉及的金額龐大,若不是合法匯出內地(賺的可藉澳門的自由港政策留在港澳或轉移外地),便是非法行為。澳門可以不管,內地政府怎可放任不理呢?

中國與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合則互利,鬥則俱傷,且禍及全球。(灼見名家製圖)

中美關係

中國要珍惜拜登現時的政策緩和,可借機會整頓國內,修補國際關係,或許可助拜登一臂之力,但不能忘記美國對華的戰略敵視。

直擊台北,奪取台灣政府的中樞地,佔後便可號令全省歸順。(Shutterstock)

攻台之法

北京現時制裁台獨人物,便表示武統還未到時候,制裁是經濟壓迫台獨方法之一,後續者還是經濟圍堵,這需要幾年時間的攻勢。

一旦國際對美元失去信心,如建立在沙丘之上的強美元便會一下子崩潰。(Unsplash)

抗衡美國

當前國際之中,只有中國才有足夠的財力、生產力、社會組織力與政治意志與美國抗衡。中國便是肩負天下安危了!而美元升值或貶值便是美國勢力增減的標誌。

開放鐵路市場,不再讓港鐵壟斷,或許是一個可以加快建設的方法?(Shutterstock)

深港連接?

邀請內地企業投標承包整個工作,保證在5年內開工建造,符合中央及廣東、深圳提出在「十四五」規劃期內加快深港西部快軌的建設。

軍方勢大,即使特朗普也不敢處理。(亞新社)

中美戰爭

當前美國在伊拉克、阿富汗失敗之後,軍方士氣低落,社會畏戰之心重,即使特朗普亦無力發動對華戰爭。不過,特朗普與美國極右派還是有不顧一切的可能性。若特朗普在2024年當選總統,中國不可不防。

與疫並存的國家疫情還在蔓延惡化,還未有真的改善跡象。圖為紐約一間實行社交距離措施的超市。(Shutterstock)

國際疫戰

與疫並存是一國棄守,清零是一國嚴守。二者是相互衝突。前者是準備禍延他國,後者是自救救人,只有多國清零才可全球逐步清零。

內地的健康碼行之有效,通行全國,香港採納便可。(Shutterstock)

健康碼通關

通關是恢復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連接,不但直接使香港消費增加,各種從供應鏈到價值鏈的活動可部分復原,推動香港經濟往前走。

德國此次聯邦選舉,中間偏左的社民黨聲勢大振。(亞新社)

資本主義不是鐵板一塊

共產主義最先發展的國家是德國,早於俄羅斯,也是最早把共產主義向市場化修改,不同於俄羅斯向政府管制主導方向修改。無論是共產主義或修正的社會主義,德國都率先全球作出示範。

香港依靠這樣的離岸金融中心可有所得益,卻是企業的少數,也未必可以穩定增長。(亞新社)

香港離岸化

國際對以免稅、免外匯規管,乃至免金融監督的離岸金融中心發展已多加抑制,香港作為中國的離岸金融中心應有一定的積極功能,但中央政府要嚴加追蹤監管,稍一放鬆,便會出大問題。

前海方案主體是廣東在前海地區的擴大發展規劃。發展重心是服務業,總體是仿照香港的體制在前海複製。(政府新聞網圖片)

前海方案

橫琴方案是粵澳共商,前海方案是單方面粵深開放給香港。香港缺乏主動,故可能效果不大,只希望前海擴大,不會只是香港企業避稅避外匯管制的離岸特區。

北京要打擊台獨,要求統一,兵臨城下時,台灣人民是開門投降,如喀布爾一樣,抑或如民進黨所宣傳和寄望的奮勇作戰?(Shutterstock)

連累台灣

美國是否能戰?便成為於阿富汗敗退後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最大疑問,也很自然便引發另一問題:美國能否與北京戰爭來保護台灣?

中國可做的是藉上海合作組織的名義,聯合俄、印、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中亞四國,與塔利班政權共商阿富汗的重建、開放大計。(亞新社)

中國關鍵

塔利班重奪政權,反映出它已改變中世紀極端的宗教主義。中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應全力支持,也可借此進一步打擊美國的霸權主義,促使其更快沒落。

教協從工會轉變為政治團體,遠離專業,也摒棄專業。(教協Facebook)

教協歧途

教協走上歪路是司徒華將之政治化,與支聯會一起,為了議會選舉政治。司徒華自以為可恰當把持,不會失控。但他死後,支聯會與教協都同樣被激進政治所挾持。一是議員高薪厚祿的吸引,二是外力的滲入。

香港作為國際主要的外貿口岸,進出口佔比重大,進口貨物的物傳人風險相當大,防範不易。(Shutterstock)

與疫共存

至少今年至2022年,香港社會將要與疫病並存,經濟民生不會迅即恢復。香港朝野現時還在觀望幻想,可是時不我予!香港可能需要中央再出手,迫使轉型。

香港劏房是由整體私房樓價與租金高企產生的扭曲市場現象。(Shutterstock)

劏房問題

中央開始關注香港房屋問題,可惜讓特區政府轉移到劏房問題,變成本末倒置,也解救不了香港日趨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

現時香港大學在內地設分校,似乎是追求內地日益豐厚的財政資源和廣大的生源,為發展規模而發展。(中大深圳圖片)

大學內地化

內地化並不是使香港的大學帶領香港與內地以創新的融合、競爭發展,而是進佔內地市場,爭奪內地資源。不重教育學生,不支援地方發展,香港的大學內地化有何效益呢?

林行止認為,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既然說得如此具體,由國務院委任的港官是否稱職,可交由立法會議員投票決定。(文灼峰攝)

認真備戰

人事變動的討論,不應集中於出身不同,製造香港文官與武官之爭的虛假謬論。變動的重點應是香港面對什麼挑戰,怎樣的人才可較有效地應對挑戰。

香港應對下半年國際疫情可能惡化,要有心理和政策的準備。(Shutterstock)

還需慎防

內地防疫力量強大,也極有決心,但國外疫情未改,內地與國際的來往,包括國人的出入國門,不可能禁制,海外病毒便有入侵的機會。

香港應與廣州、深圳等進一步聯合防疫,合作對付或將來臨的第5波新冠疫情。(Shutterstock)

疫病威脅

廣州、深圳、香港是一水之隔,廣州有疫,深圳未必可免,香港亦深受威脅。這說明疫病變異不斷帶來新的威脅,也突顯病毒的韌性和愈來愈嚴重的傳播性。

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具有掠奪性,資本主義的擴張建立在對被殖民者的壓迫之上。(Shutterstock)

資本主義

西方資本主義沒有這些種族滅絕的強盜行為,沒有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劫掠,會壯大成長嗎?可以打敗傳統的帝國嗎?中國或其他國家要移植西方資本主義與民主,是否也要採取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手段,掠奪他國呢?

歐盟中以立陶宛反應最強烈,一方面迫降的客機本來飛往立陶宛,另一方面立陶宛極右勢力當權,反俄反中。(立陶宛國會Facebook圖片)

制裁白俄羅斯

立陶宛以白羅斯民主化推動者自封,這是追隨美國、歐盟以政治干預別國,同時亦暗含立陶宛極右勢力、當權者的政治幻想:恢復中世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可是百害而無一利。

重災區的國家都是右派民粹主義思想主宰政府政策。(Shutterstock)

新冠疫情

中國、俄羅斯的疫苗研發與生產勝於美、英,主要是沒有利潤掛帥的障礙,政府主導,更可為支援窮國小國而犧牲企業暴利。美、英抵制,卻只會暴露它們政治的虛偽和殘暴。

即使爭取到與深圳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主導權在深圳,不在香港。(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前路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一個助力,但是單在大灣區內尋求合作與照顧,幫助不了香港,反而走錯了發展方向,妨礙香港國際化的轉型。

深圳有千多萬人口,與之通關,當可激活香港金融保險經貿。(Shutterstock)

深港聯通

香港朝野一直不信任內地,此所以反修例動亂可以受外部勢力挑撥而出現這麼大的破壞。也因此防疫治疫方面一直不太願與內地合作,不致力於與內地通關來解救香港疫下的經濟困局。

新冠疫情巴西失控、南美惡化、印度正全面失控,國際疫情增加的勢頭還有餘未盡。(Shutterstock)

病毒變異

今次的新冠疫病比過往的疫病更難控制,病毒變異快速,各國疫情反覆,全球第二波的大流行似正在開展。這是更嚴重的防疫治疫大戰,香港政府與社會不能掉以輕心,再度犯錯。

八國聯軍是中國抵擋外國勢力入侵的例子。圖為當時入侵中國的俄羅斯軍隊。(Wikimedia Commons)

中國霸權?

只有當美國放棄霸權,在全球撤軍,放棄圍堵其他國家,中國才不要為自衞要反制美國。沒有美國霸權,世界便可回復歷史上絲綢之路的相對自由和平。

日本可以不用將核廢水排海,只要把出事核電站如蘇聯當年那樣,完全埋藏封存,劃定禁區,防止洩漏便可。圖為遠望福島核電廠。(Shutterstock)

福島核廢

今次是把核廢水排放大海,核廢水不會停留在福島沿岸,而是隨海洋水流轉移各地,也絕對影響海洋的生物,間接傷害有關漁業,引致所得魚獲的食物安全風險。這便不是日本一國的事了,不可由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

保釣運動不可能促使國家動武,收回釣魚島領土,參與示威運動者從來不會視之為革命,號召戰爭,而是堅持主張,讓政府與人民不會忘記。(保釣行動委員會圖片合成圖)

保釣50年

示威和參與運動的目的只是表達,不是為個人爭取政治本錢,也不因此而從政。當時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積極參與的同學,在示威遊行表達之後,各自回歸本身的專業,不少後來都進入海內外大學任教。

從示威轉激烈化的轉變過程中,可看到許多香港動亂手法的應用,顯然是由指揮香港動亂者轉移而來。(Shutterstock)

緬甸NGO

幾年前筆者曾做過一個緬甸NGO的調研,發覺差不多所有外國來的NGO,都有外國政府的資助。最大的是美國。緬甸軍如何應對是控制國內局勢的關鍵。

金融海嘯後中國貨幣的擴張,使中國可擴大海外投資進佔海外,但同時在內地製造出泡沫式的金融隱患。(亞新社)

發展良機

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使歐美自金融海嘯以來,尚未完全恢復的經濟困難再受重挫,但是,中國不會再用寬鬆貨幣政策來配合。鑑於2008年金融海嘯的陰影,今次中國應如何調整貨幣及金融政策?

香港絕對有條件、有能力成為中國內地消費的供應樞紐。(Unsplash)

民生問題

社會、政府的作用是集中資源辦事,裨益大眾,也要救急扶危,作為國民的最後支援。只有這樣,才可建立國民的共同歸屬感,團結一致克服任何困難。香港政府難道做不到?

第2頁,共7頁 1 2 3 7

按類別瀏覽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