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周,各西方國家紛紛祭出相關制裁,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8日(周二)下午在北京,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舉行視像峰會,尋求外交談判途徑解決危機。
第13屆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3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舉行,首晚在「鳥巢」舉行開幕儀式。其核心內容是「生命的綻放」,表達自強不息、突破自我、殘健融合理念,展現殘疾人士生命綻放的動人時刻。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紀念《上海公報》大會時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美應當從《上海公報》中汲取更多智慧,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指引,努力找到新形勢下中美的正確相處之道。
中國駐烏克蘭大使范先榮在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微信公號表示,「中國對烏的政策一向是友好的。我們尊重烏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烏保持和平穩定,希望通過政治談判解決當前的危機」。
俄軍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了閃電式「特別軍事行動」,摧毀該國多個軍事基建設施,首都基輔也遭到導彈襲擊。烏克蘭危機何時才可以落幕?與俄烏均有密切關係的中國又能否發揮居中調停的角色?
北京冬奧會正在進行,每個項目的決賽結束後都會馬上舉行一個頒獎儀式,但勝出的選手要在翌日舉行的第二個頒獎儀式上才能拿到奧運獎牌,為什麼有這樣的安排?頒獎儀式上選手手持的「冰墩墩」又有什麼特別?
埃及貝尼蘇韋夫大學副教授娜迪亞・希爾米博士認為,當今中美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類似漢帝國與匈奴的衝突,意思是「匈奴弱則漢強」,反之亦然;中美關係亦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
95歲的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今年已登基70年,是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亦是全球目前在世君主中,最年長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她對王儲王后有什麼期許?近年的中英關係又有什麼變化?
北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月4日(周五)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開幕。總導演張藝謀說,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不再着重展現聲勢浩大、「人海戰術」的節目,而是通過多個創意亮點展現傳統中式浪漫和美學。
中亞國家哈薩克發生1991年該國獨立以來最嚴重的騷亂事件。據外電報道,目前已有超過3000人被捕,數十名暴亂分子被擊斃,最少有13名執法人員被殺,其中兩人竟遭斬首。
軍人出身的南韓前總統全斗煥在家中昏倒猝逝,享年90歲。全斗煥在位期間,南韓實行獨裁統治,最著名是鎮壓了1980年5月的光州民主化運動,造成數千人死傷,又稱「光州事件」。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現年24歲的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10日(周三)在twitter上宣布了婚訊!Congratulations Malala!
「軟實力之父」、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正與中國進行一場冷戰」是糟糕的想法,認為對歷史不利,對政治不利,對美國本身也不利。
華盛頓1979年與台北斷交,轉而與北京建交時,最後一批駐台美軍於當年撤出。蔡英文成為台灣數十年來,第一個承認美軍在台灣從事訓練任務的總統。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當地時間4日發表最新對華貿易政策,她表示,拜登政府並不尋求激化與中國的關係,「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激化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並使用了「長久共存」這一新說法。
2018年被捕後一直被軟禁在溫哥華家中的孟晚舟於加拿大時間周五重獲自由。另兩名在中國被扣押的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 和邁克爾(Michael Spavor)亦已獲釋。
中美兩國領袖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仍有不點名「針鋒相對」之意,但總算為因應全球氣候變化踏出積極的一步。美國前國務卿克里表示稍後計劃再訪華,能否為拜登和習近平的會面鋪平道路,重演美中關係的「破冰」之旅?
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保羅‧甘迺迪從國際關係、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長期變化三個重要因素,判斷「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半月前,塔利班掌握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聲言籌組包容的新政府。當地時間昨天(9月7日)終於公布臨時政府名單,但只有塔利班要員,不見女性閣員。
國家廣電廣播總局辦公廳周四(9月2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從嚴整治藝人「違法失德」和「飯圈」亂象等問題,在網上誘發熱議,尤其關於中國當局是否就民間資本展開革命。
塔利班統治的阿富汗可能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溫床,而長達20年的「反恐戰爭」美國在21世紀最大的戰略災難。美國決定「止損」了,但阿富汗人民卻繼續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機場附近當地時間26日發生連環自殺炸彈攻擊,拜登稱在爆炸中死亡和受傷的美軍是「英雄」,他承諾將追究肇事者的責任,用武力對襲擊作出回應。
美國人本來想用自己的模式改造阿富汗,但發現阿富汗人組成的新政府,只是一群在美國庇護下貪污腐化的政客。這也是美國在阿富汗20年後,痛定思痛撤軍的根本原因。
塔利班已奪取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將重建20年前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在「新浪微博」貼文,認為阿富汗變天為世界帶來10大啟示。至於台灣,也有「名嘴」認為不可過分依賴美國。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認為,在這場地緣政治大賽中,美中兩國能否找到一種方式,構建並管控一場有建設性的競爭,並讓兩國竭盡全力去展示哪一種制度能為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馬凱碩估計,美國的意圖或許要遏制中國成為經濟最強國家,但如果是這樣,一定會失敗,因為無法阻止中國崛起,道德上也不能阻止中國人改善自己的生活。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隨即出現「愛國還是政治中立」政治爭論。立法會議員、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梁美芬早前在《明報》撰文,指法律要求公職人員宣誓效忠,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為何少數香港公務員仍拒絕宣誓?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妻子梅琳達當地時間周一(4日)宣布結束27年婚姻,兩夫妻主理的慈善基金事業則不受影響。
蒙代爾等人認為,如果美國迫使盟友將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上的敵人,勢將削弱美國與盟友的關係,而最終被孤立的或將是美國,而非中國。
美國資深中國事務記者、曾在中國居住20年的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似乎全盤接收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坦言如此下去只會令美中關係繼續惡化。
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箎日前在中美戰略高層對話上嗆聲「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立即成為傳媒頭條,眼明手快的商人迅速把楊潔箎的「金句」印刷在商品上,看來這一波由「愛國金句」帶來的「愛國財」,商人是穩賺了!
「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美國的民主不僅由美國人來評價,而且要由世界人民來評價。美國的民主到底做得怎麼樣,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楊潔篪說。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18日(周四)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舉行,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將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會面。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以來,中美高層首次對話,備受各方關注。
內地「觀察者網」刊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撰文,指「中央決心按照一種類似《港區國安法》的模式,為香港選舉制度訂下新的框架,確保『愛國者治港』得到全面準確的貫徹實施。」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指出,拜登政府不同於特朗普政府的是,不會聚焦美中的意識形態差異,而是強調外交政策的價值觀與盟友重要性。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學者艾利森,與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春華資本集團創辦人胡祖六最近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直言許多人敦促拜登總統及其執政團隊放棄與中國接觸是錯誤的。
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撰文,指政府在投射官方價值觀到網絡空間方面,中國比美國做得更好,美國急需一個解決方法,將民主價值觀有效地投射到網絡空間,並認為美國可以借鑑歐盟的做法。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茨曾在2015年警告可能爆發毀滅人類的病毒疫情,他日前再作出驚世預言,指人類面對兩種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災難,分別是氣候變化及有可能出現的「生物恐怖主義」。
世衛專家安巴雷克相信,新冠病毒來自自然宿主,蝙蝠身上就找到非常相似的病毒,但武漢不是蝙蝠較多的地方,因此也可能通過其他動物引入,與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有關。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在他任內,中國應預期美國的「激烈競爭」,但不必發生衝突。他表示自從1月20日就任以來,尚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談過話,但指兩人過去曾多次見面,他自己很了解習近平。
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周四在國務院發表上任後的首次外交政策講話,強調本屆政府將注重與盟友的合作。他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唯願意在「符合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北京共事。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周三(3日)走訪武漢病毒研究所,並與研究員石正麗會面交換意見。專家組成員、英國動物學家達薩克事後在twitter發文表示,雙方「開誠布公地討論」。他並表示對研究所的安全守則有信心。
內地「環球網」周三整理發表了已故哈佛學者傅高義臨終前在一個論壇的發言。這位熟悉中國及亞洲政情的學者語重心長,斷言對抗不符美中利益,兩國需要調整雙邊關係的管理方式,增進合作並追求共同利益。
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扣押國務資政昂山素姬等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高層後,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聲明譴責緬甸軍方,警告會採取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中方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扣押了該國國務資政領昂山素姬及總統溫敏,以及去年11月大選中獲勝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的主要領袖。緬甸軍方發言人周一(1日)宣布軍隊總司令敏昂萊接管國家,並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特區政府宣布自1月31日起,BNO護照不能用於在香港出入境,也不得在香港作為任何形式的身份證明。此外,乘客在登機前往香港時,航空公司須要求相關香港居民出示其特區護照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湯馬斯‧弗里德曼撰文,指前總統特朗普任內美國政府的干預政策「更多地刺激金融市場而不是實體經濟」,還窒礙了生產力發展,但兩黨都接受「永久低利率」,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加劇。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美國傳媒引述美國駐港前總領事唐偉康表示,北京的行為未來不會改變,美中關係難有突破性進展。他認為未來中美關係之路不好走,會有更多分歧,難有突破。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