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籲回歸多邊主義 美覓與華打交道「新方法」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呼籲在疫情肆虐,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下,全球各國回歸多邊主義,攜手應對全球性的挑戰。但新任白宮發言人表示,習近平的表態不會改變拜登政府對北京的戰略。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以視頻方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呼籲在疫情肆虐,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下,全球各國回歸多邊主義,攜手應對全球性的挑戰。但新任白宮發言人表示,習近平的表態不會改變拜登政府對北京的戰略。
日裔美國政治經濟學者福山近日撰文,分析特朗普總統任內美國政治加速衰落,兩極分化問題愈來愈深。他認為科技是其中之一的推手,它削弱了主流傳媒或政府等已有機制的力量,無法塑造公眾的信仰。
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任後,呼籲放下分歧,團結一致,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撰文指,拜登團結美國的願景雖好,但對手不會輕易合作,因為不少反對派「極度腐敗」,部分政客更惡意散布充滿煽動性的「愚蠢」言論。
拜登20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中國外交部隨即宣布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人實施制裁。拜登新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隨即反擊,指中方在就職禮的同一日作出制裁行動,是試圖在民主、共和兩黨之間製造分裂。
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一口氣敲定了17項行政指令,其中包括讓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和世衛組織(WHO)。白宮的 Twitter表示,美國政府將致函聯合國,30日後正式重返協定。
美國新總統拜登1月20日宣誓就職,專注研究收入與貧富不均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克提撰文指出,美國的共和體制從一開始就很脆弱,拜登政府當務之急是要在社會平等和再分配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特朗普在講話中重提1月6日發生的衝擊國會山莊事件,表示政治暴力是攻擊美國人所珍惜的一切,絕對無法容忍。現在美國更需要團結在共同價值觀之下,「超越黨派仇恨,創造共同命運」。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公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2021年報告,將美中兩國因台灣問題爆發衝突列為「第一級風險」,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觀點的哈佛學者艾利森也撰文指出,拜登上任後的挑戰是避免中美戰爭。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13日以232票對197票通過總統特朗普彈劾案,使特朗普成為史上首位任內被二度彈劾的美國總統。與此同時,為確保拜登20日的就職禮安全舉行,已動員2萬名國民警衛軍進駐華府協助保安。
著名美國政治學者、「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伊撰文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沒有善用美國的軟實力,但1月6日的衝擊國會事件,可能成為「特朗普主義」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一些政客開始要為他們的言論負責。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莊後,除了面臨第二次彈劾,還遭到多個社交媒體封殺。保守派網站指大科技公司窒息言論自由,更有評論將美國現況與小說《一九八四》的情節相提並論,令這本書躍登暢銷書榜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直斥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者」,並指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前,激進言行已數度被姑息。他斷言,安撫「法西斯主義者」的企圖,最終只會再次鼓勵他們。
美國司法官員當地時間周四宣布,美國執法當局對特朗普支持者攻擊國會山莊一事展開刑事調查,徵用數以百計的調查人員辨識並拘捕肇事者。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遭受各方抨擊下,態度軟化,承諾將權力和平移交給拜登新政府。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批支持者疑受煽動,闖入國會山莊與警方發生衝突,釀成最少4人死亡。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里德曼撰文,痛斥「共和黨造反派」賠上了美國人自由公平選舉的傳統。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發表《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指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而是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在爭議聲中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兩極分化的趨勢。
12月30日(周三)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已故眼科醫生李文亮對不明冠狀病毒「吹哨」示警一周年的日子,不少內地網民來到李文亮的微博,悼念這位新冠病毒疫情的「吹哨人」,一日內留言逾百萬則。
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於28日(周一)在倫敦逝世,享年86歲。傅聰1955年贏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瑪祖卡獎」,成為首位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詎料傳奇的一生,卻因新冠肺炎畫下句號。
在英國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傳入亞洲,繼本港發現兩宗變種病毒確診後,新加坡也發現首宗受B1.1.7病毒株感染的病例,患者是一名於近期從英國返新加坡的17歲少女。英國則再發現來自南非變種病毒,傳播力更強。
美國商務部21日把100多家中國和俄羅斯公司列入新的制裁清單,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赫然榜上有名。清單列出的實體將被限制購買美國商品和技術,飛行服務隊總監胡偉雄對此表示遺憾,但表示零部件存貨供應充足穩定。
英國、丹麥、澳洲、意大利、南非等國相繼發現變種病毒個案,引起各國憂慮。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教授表示,除非歐洲爆發的疫情全由變異病毒株N501Y造成,且出現死亡個案,否則不必過分擔心。
英國《衛報》報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英國啟動了「國內應急反應」機制,援助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陷入食物缺乏困境的英國兒童。這是逾70年來,UNICEF首次在英國援助陷入饑謹的兒童。
台灣代工蘋果手機大廠緯創在印度廠房因「勞資糾紛」遭遇打砸搶,再度引發各界關注蘋果全球代工廠的勞資爭議,作為蘋果代工大廠的台商又將何去何從?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準內閣名單陸續出爐,其中父母來自台灣的戴琦可望成為首任華裔美國貿易代表,中美貿易大戰會否因此趨緩?台美關係是否產生變化?看看澳門大學政治學與公共政策特聘教授胡偉星的精闢分析。
美國各州選舉人周一投票,確認民主黨的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多於總統特朗普的232張,正式成為美國候任總統。但特朗普陣營仍不認輸,策劃一組「另類選舉人」投票呈交國會,以保留法律挑戰大選結果的權利。
由於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獲緊急授權,美國公眾本周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首批疫苗覆蓋約300萬人,而香港最快明年1月有疫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醫生呼籲不要把接種疫苗「政治化」。
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為8848.86米。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指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有助尼泊爾經濟尤其是旅遊服務業發展,促使兩國在多個領域加強合作。
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14位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指他們涉嫌參與取消4名香港立法會反對派議員資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出,美方制裁有「象徵性的挑釁意義」,但實質影響有限,也不可能改變中國對港政策。
資深美國新聞工作者、「CBS晚間新聞」前主播丹拉瑟受訪指出,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有充滿謊言的總統競選。但面對有逾7000萬選民支持特朗普,讓他不得不思考撕裂的深度和廣度。
當選美國總統的拜登近日接受訪問談到對中國政策,表示希望與盟友立場一致,並爭取民主、共和兩黨就產業政策達成共識,確保優先投資美國。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分析說,拜登上台後不會改變兩黨「圍堵中國」策略。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約瑟夫・約菲近日發表題為〈回歸美國自由主義霸權〉的文章,指拜登上台後,多邊主義會再次主導美國的政策;美國將回歸自由主義霸權,而不是特朗普那種狹隘小器的態度。
BBC中文版記者蔡曉穎撰文,回顧過去100多年,香港的報紙檔由全盛時期的數千檔,發展至現時只剩不足400檔。她甚至認為,香港報紙檔的興衰,與「新聞自由度」有關。
《信報》前總編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香港新的民主運動會變得不穩定,像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沒有領袖,也沒有名字,卻有韌性和鬥志;規模不大,卻會悄悄地生存下去。
阿根廷的傳奇球王馬勒當拿(Diego Maradona)因心臟病發逝世,終年60歲。馬勒當拿曾坦言,對自己的行為不感覺後悔,他一直都明白,人生必須活得盡興。
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美兩國有可能通過解決彼此關切的議題來發展「競爭合作」關係。《紐時》更指傅瑩的文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關於拜登當選總統的唯一官方聲明」,因此值得刊登。
美國聯邦總務署23日正式確認拜登為2020年總統大選的贏家,並為其團隊提供開啟權力交接的聯邦資金和資源。與此同時,拜登新內閣的部分人選出爐,奧巴馬時代多位官員將掌管國家安全、經濟及外交事務的要職。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近日發表演講,認為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他認為西方並不理解中國,原因是西方一直忽視了中國擁有獨特的文化和現代性。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士‧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美國總統大選過程驚險:「要不是關鍵州份的數千張選票,這很可能成為美國最後一次選舉了。」他形容特朗普恍似開着大巴士的瘋狂司機,險些撞死自由女神。
中國「全球化智庫」早前舉辦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艾利森教授透過視像發言,認為拜登政府若上台,將抛棄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奉行多邊合作,但不會改變「美國利益優先」的理念。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他又說,不管誰當總統,他一定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表示與4年前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時相比,今天美國社會的分化更嚴重,他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還包括網上錯誤訊息的傳播,而在網上「真相並不重要」。
《紐約時報》莫斯科分社社長希金斯撰文,指特朗普拒絕接受選舉結果,並試圖使投票失去合法性,遵循的是類似由獨裁者、暴君和權貴組成的「好戰者俱樂部」策略。
「美國之音」(VoA)9日發表分析文章,指習近平及中國領導層「一直堅忍待變」。拜登成為新總統,中共將獲得喘息之機,而美國選舉結果似乎正在朝着北京期望的方向發展,雖然目前還有一定的變數。
美國總統大選仍未有結果,多個搖擺州的選票還在點算,當中賓夕法尼亞州成為焦點,特朗普本大幅領先,但隨着點算郵寄選票,差距收窄至不足1個百分點。隨着特朗普勝選的可能性逐漸減小,其陣營計劃在多個州提出訴訟。
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結束,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領先優勢擴大,有望勝選,但《世界是平的》作者弗德里曼斷言,就算拜登勝出,但不會有壓倒性的勝利,美國仍然是輸家,因為儘管特朗普劣跡斑斑,為何卻仍有大量支持者。
據霍士新聞統計,截至本港時間周四下午3時,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奪得264張選舉人票,而特朗普則拿到214票。不過,特朗普競選團隊在數個關鍵州提出法律訴訟或要求重點選票,令選舉結果勢必延後確定。
美國大選選舉日已完成投票,沒有出現重大干擾。截至本港時間下午4時,據霍士新聞網報道,拜登獲238張選舉人票,現任總統特朗普則獲213張選舉人票。但數個關鍵搖擺州形勢緊湊,特朗普仍有機會後來居上。
美國總統大選揭開戰幔,無論特朗普或拜登勝選,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備受關注,美國之音走訪多位專家,分析下任總統究竟應該視中國為競爭者、對手還是敵人?
著名經濟學教授兼《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克魯格曼近日在該報撰文,直指特朗普說謊成性,而且隨着美國大選臨近,特朗普的謊言更是變本加厲──「更加明目張膽,且愈發不受任何可行政治策略的束縛」。
《紐約時報》中文網在中共五中全會落幕後發表文章,指中國在控制新冠疫情後,承諾實現經濟復興,在科技方面自力更生,並加強軍事力量以保護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