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做了總統,之後當了83天皇帝後,便一命嗚呼,中國政壇的形勢怎樣呢?
中原大亂 群雄逐鹿
亂世有力者勝,袁世凱手下馮國璋和段祺瑞擁兵至盛,最具實力。段祺瑞安徽人,安徽簡稱皖,故稱皖系。馮則被稱為直系。皖系尚有重要人物包括徐樹錚、段芝貴、靳雲鵬等。直系則有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等。兩系人馬明爭暗鬥。此外,張作霖一股勢力崛起關外,勢力不可小覷,被稱為奉系。三大軍閥鼎立。其他各省大大小小軍閥各擁地盤,大有秦失其鹿,群雄角逐天下之勢。
格於形勢,利害衝突難免,三系人馬發生重要的直皖之戰和兩次直奉之戰。秀才軍閥吳佩孚因派系之戰而冒起,亦因派系之戰而殞落。惟吳佩孚逝世之時,卻舉國哀悼。時人對他的敬仰,非因他曾手握大權,曾炙手可熱;而是他的稜稜風骨,蓋棺論定,他大致可以作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舞不能屈的氣概。吳佩孚死後受各派系一致褒揚,實有過人之處。
軍閥中一號人物
民國十一、二年間(1923,1924),吳佩孚如日中天,是人生巔峰時期。當時為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十八省聯軍總司令。被譽為常勝將軍。曾一戰克湖南,再戰敗皖系、三戰定湖北、四戰敗張作霖奉系。他的勢力控制着直隸、陝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等地,擁兵數十萬,朝野仰望。
那時吳佩孚剛50壽辰,以孚威上將軍威名,坐鎮洛陽,全國各地湧到洛陽向他祝壽,達官顯貴、文化名人及各國駐華使節便有數百之眾。當時康有為送了一副壽聯,上書:
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過半;
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
對聯寫得既有氣派,亦合吳佩孚當時身分,眾嘉賓額慶稱善,吳也大慰平生。1924年美國著名雜誌《時代周刊》封面首刊中國人便是吳佩孚,譽為中國強人。斯時身處洛陽的吳佩孚可說叱吒風雲,睥睨群雄,一世之雄也。
起自窮困 投筆從戒
吳佩孚秀才投軍,確是罕有,而得遇貴人扶持,在軍旅中步步青雲,更是罕有,故事充滿傳奇。
吳佩孚1874年生,山東蓬萊人。幼年被父親送入私塾讀書,唸四書五經。後父親身故,與母相依為命。因家境貧寒,初到當地水師當兵,聊以維生。但他有上進心,會操之餘,仍努力讀書,在23歲那年,終於考得登州府第三名秀才。但一個寒門秀才,虛得小小功名,也不見有什麼前途。
後來更因意氣之爭,與一群青少年鬧事,得罪地方富豪,逼得離鄉別井,逃到北京,靠寫春聯、賣字、卜卦為生。可是三餐不繼,每展愁眉,卻遇到家鄉堂兄,鼓勵他繼續當兵謀生。資助他到天津投入武衛軍,做個勤務兵在文書房當差。
當日文書師爺郭緒棟本是落第秀才,吳佩孚送遞文書時發覺他用錯典故,直言相告。郭大驚失色,原來碰到真秀才,大家坦言相交,談得興起,兩人成了八拜之交。郭更斷言吳終非池中物,更向上司段芝貴進言,保送吳佩孚到李鴻章辦的武備學堂。不久遇上義和團之亂停課,閒居一年,又得郭之活動資助,考入袁世凱的陸軍速成學堂,得到正式軍事訓練。到30歲,終於成了一個中尉軍官。
得貴人青睞 時來運到
傳說吳佩孚後來升官有一段故事。不久因功升為上尉,尚在清軍第三鎮曹錕麾下辦事。到民國二年,曹錕率第三師進駐岳州。吳已是上校,隨大軍入湘(湖南)。湘督軍湯薌銘召將領開會,吳佩孚代第三師師長致辭,說得頭頭是道,見識卓越,湯大為讚賞。
會後,湯見到曹錕,說他手下有個傑出人才,想向他借將。曹問是誰,湯說是吳子玉(吳佩孚別字)。曹唯唯否否,想到湯薌銘素有知人之明,恐怕自己走漏了眼,晉材楚用便不好。回到岳州,馬上找吳問話,還是看不出吳哪有過人之處,但仍把他升任第六旅旅長。吳卻感激曹錕提拔之恩,此後一生對他忠敬有加。
吳佩孚在北洋軍系中,平日木訥寡言,不善交際,有「吳傻子」之稱,誰都料不到後來卻以言語得體,虛懷有禮,言不虛發而服眾,終於踏上青雲路。原來吳領軍打仗,早有一手,早有長勝之譽。
民國七年,吳佩孚以第三師代師長率軍入湘。一路克岳州、下長沙,入衡陽,節節勝利。部隊一入湘境,吳便嚴令全軍不准動民間一草一木,違者處死。故吳軍一路秋毫無犯。湖南人大感驚奇,因為同是第三師,但與5年前軍士狂暴截然不同,天淵之別,好像換了一批人,使吳軍深得湘人好感,湘人也沒有戰敗被征服感覺。
書生本色 和平至上
當地有湘軍將領趙恆惕,屬南方軍閥勢力,按理是對頭人。但吳入湖南後除不作君臨高姿態外,還竭誠和當地士紳文人論交。每日置酒高會,甚而大談孔孟之道,且對當地前賢彭玉麟稱讚不迭。他的誠懇謙和,文人的學識,贏得當地人友誼和讚賞,再不視之為敵軍司令而是書生將軍。
其時湘軍師長趙恆惕雖與吳仍未謀面,但對吳一言一行早探報瞭如指掌,先有好感。吳又在人前不斷讚譽趙,趙亦表示甚欣賞吳之為人風格。在有心人撮合下,雙方秘密修好,同意解兵釋爭。吳佩孚更明白表示,他主張和平,共禦外侮(日本)。謂若南北長此相對,則兩敗俱傷,成千古罪人。如此氣候,湖南便出現祥和氣氛。
不久段祺瑞為籠絡吳佩孚、賜他「孚威將軍」名號,急急命他攻打兩廣國民革命軍。吳佩孚得令後按兵不動,而轄下旅長和眾軍士向上表示「民生凋蔽,不堪再戰」。曹錕則從天津跑到北京索欠餉,表示無餉怎打仗?到了8月,吳佩孚按兵不動,發出電文,載於報刊上,堅決表示北方軍人反對內戰,段祺瑞此時狼狽可知。
吳佩孚同時通電全國,希望「文官不貪污不賣國,武官不爭地盤」。又表明自己態度:「今生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外人,不借外債。」自律。一夜之間,區區一個師長,成了內戰中「和平使者」,一個南北勢力舉足輕重的人物。
吳佩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