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辦一帶一路論壇,冠蓋雲集,是首次面向高層官員的「內交」活動,獲得中央領導人高度評價。但「內交」不能只對上不對下,目前內地民間對香港的怨氣冲天,每每看到香港的亂局,網上一片罵聲。如何化解對香港以偏概全的誤解,中央政府責無旁貸,特區政府更加應該主動積極解釋。
政制發展受民意影響 對港怨氣須及時化解
20年後中央政府要決定一國兩制的未來,高層的意見仍然是決定性因素,但到時民間的聲音也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股對香港的怨氣不及時化解,對香港十分不利。
香港要搞「內交」,高調而頻繁提出的,始於梁振英任內。一國兩制無論從理論上和制度安排上都是最好的,關鍵在於落實。北京與香港對於強調「一國」還是「兩制」,側重點不同,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理論和制度安排的論述很多,這裏不贅,鮮有討論對內地宣傳和推廣香港的作用和意義。
特區政府首次在北京舉辦大型論壇,是一個良好開始,但林鄭月娥用「宣講會」來形容這次活動,可見特區政府高層對於內地宣傳用語理解的貧乏──「宣講會」是中央對地方傳達中央精神的一種自上而下的活動。小小的口誤不是問題,問題在於特區對內地的宣傳對象不應該局限於高層官員,更應該面向老百姓。
內地網民的罵聲、人民代表的掌聲
內地對於言論的控制十分嚴格,官方媒體對香港稍有微言也是禁忌;而網絡上有關香港的題材,近10年間則是大鳴大放、放任自流,十分自由。大概是始於內地遊客到香港旅遊遭到「黑導遊」強逼買東西,對香港的批評逐步升級;及至水貨客在上水對當地居民造成困擾,香港人稱內地遊客為「蝗蟲」,內地對香港的罵聲形成一個小高潮。這些都是民間自發的肺腑之言。到中央高調批評香港出現「港獨」,內地網民更加自發地響應,有從理論高度的聲討,有出於民族感情的開罵,更多的是訴諸感觀的辱罵。所用的言辭,難聽與嚴厲的程度,比起罵漢奸與叛徒,不遑多讓。而這些言論的發表與流傳,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制約。
香港的反對派可能會認為,內地對香港的一片罵聲,是中央政府的挑撥。這是無知的偏見,或者是故意的自欺欺人。一個佐證可以說明:每年人大會議,總理在工作報告的發言中,都會有數十次掌聲;而最激烈和響亮,並且維持長時間的掌聲,都是在國家統一和批評港獨及台獨的議題上。可見這是人民代表由衷的掌聲,是對國家的認同和對支持採取更嚴厲措施打擊港獨的掌聲。
在內地宣傳基本法未見實際行動
中央宣傳部門為何對辱罵香港的言論放任自流,不得而知,但後果是嚴重的。國家在未來20年都不會採納西方式的一人一票民主制度,這是肯定的,但不能因此而說明執政黨不會愈來愈尊重民意,民意的授權將會愈來愈重要。20年後中央要決定一國兩制的前途,如果民間對於香港未能落實一國兩制、跟國家的發展大局離心離德,批評聲音加劇,到時中央能不考慮民意嗎?
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建基於《基本法》的落實,自從通過與頒布《基本法》以來,中央不斷說要宣傳《基本法》,不但在香港宣傳,還要在內地宣傳。但在內地廣泛宣傳《基本法》,未見任何實際行動。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早前表示:「中央政府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都要帶頭認真學習基本法,嚴格遵守基本法,大力宣傳基本法。」可是,目前強調要維護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和中央授予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兩者是並列的,但官員在學習《基本法》的過程中,是否會側重一點、不及其餘呢?
民眾對港誤解要以正面事實糾正
官員尚且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民間更是感情的自然流露,這些都需要以正面事實來糾正。特區政府在對內地的宣傳,更形重要。過去特區政府不講也不做「內交」,特區駐內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雖然也曾在不同城市多次主辦展覽,都是以經貿和旅遊為主題,去年回歸20周年才開始辦一些民間交流活動,諸如書畫展和音樂會,但都沒有觸及一國兩制的主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大型展覽是個例外,但對於化解普羅民眾對香港的誤解,作用不大。
網上廣泛流傳說香港的GDP(本地生產總值)自回歸以來在全國的比例不斷下降,至今已經低於3%,並且被深圳趕上。這些都是事實,但又都是以偏概全。其實香港的人均GDP在1997年是27,330美元,到2016年達到43,681美元,升幅達六成。香港的院校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年來有幾十個學者榮膺院士,並且為國家培養了一萬多名博士;浸會大學與中文大學到內地辦學,直接為國家培養人才;香港志願者在內地偏遠地區修橋補路,在山區捐款興學並且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自願義教。這些都是香港對國家的貢獻,應該大書特書,在內地辦展覽也會得到老百姓的共鳴。
「內交」需要面向高層,以爭取更多對香港有利的政策,不但能影響中央的決策,還有各個落實政策的部門官員,這是必須的;但同時要顧及向老百姓宣傳香港,畢竟香港絕大部分的市民是愛國的,他們也在不斷「為國爭光」。多講並且到處講,才能使香港對國家的貢獻,深入民間。這是民心相通必須做的,刻不容緩。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