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5G時代的來臨,混合現實(MR – Mixed Reality)技術有望憑藉5G高頻寬和低延遲等特點降低入門門檻,MR在不同場景的應用近期再受關注。佳士德(Christie’s)拍賣行及旗下美術學院上周四(21日)在香港舉辦「Art+Tech藝術科技峰會」,主題定為「虛實之間」,邀得多名MR藝術作品製作人與研究者分享最新趨勢及策展心得,當中,「Tin Drum 混合現實創作室」創辦人及CEO Todd Eckert首次來港談及製作技術及創作觀。
導演Todd Eckert:營造最人性化及最真實體驗
全球首個大型MR行為藝術作品《生命》(The Life)片長19分鐘,採用立體錄影(volumetric capture)技術拍攝並以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方式呈現,今年2月在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的公演,門票開售僅兩小時後即告售罄,在一星期內接待了約5000名觀眾,並將於明年全球巡演。「Tin Drum 混合現實創作室」創辦人及CEO – Todd Eckert是《生命》的導演,在自立門戶之前,曾任美國獨角獸公司Magic Leap的內容發展總監,他是少數對MR創作有多年經驗的製作人。他接受專訪時解釋讓自己從電影轉戰MR的原因:「我的心願是創作最人性化及最真實的體驗。人們思考和檢視自我的方式總有延伸的空間,現時正是全力開拓和改進的時機。專注於MR深刻獨特、更人性化、更具表現力的體驗,能夠昇華觀眾看世界的層次。」
觀眾自由探索 與藝術家創雙贏
他表示 MR 與傳統二維電影的分別在於:傳統電影需要構圖(frame),導演就像上帝掌控所有環節和觀眾體驗,觀眾無權參與,影片對導演是有意義的,觀眾則不一定會這麼想。MR的體驗就截然不同,「假設有一個場景,由你來定義,你的目光將集中在你覺得最動人的地方;我相信你想探索的東西和我想說的故事有相通之處,然後我給你工具自行探索感興趣的部分,而同時我亦可達成創作目標。」以《生命》為例,觀眾在觀看作品前要交出隨身的通訊設備(例如手提電話和手錶等)給工作人員,讓思緒靜下來,然後戴上Magic Leap One混合現實(MR)頭盔顯示器,再由展覽助理引領到指定位置,之後觀眾就會看到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的影像,感受恍如身歷其境的表演。Todd覺得MR作品有恆久的價值,「就算100年後她離開人世,你要是戴上裝置仍可看到她在室內走動。」
製作需多方配合 費用達150萬美元
Todd指出現時全球只有數家配備完善MR攝製技術的工作室,要廣泛應用高規格的MR還未是時候,製作除了需要依靠硬技術之外,亦需要多方配合,攝影、燈光、化妝、服裝等設計師的協作仍然非常重要。拍攝最大的挑戰是調控燈光,要令燈光投射到人物後不會反光引致干擾立體錄影的效果,所以燈光設計師的角色舉足輕重。演員的化妝需要特別處理,服裝的布料也需另行選購。
《生命》明年將交佳士德拍賣 未來盼與王家衛合作
至今未嘗有拍賣行安排過混合現實藝術作品競投,《生命》的其中一個版本將於明年10月交給佳士得拍賣,屆時將有可能再度引領風潮。Todd Eckert曾透露《生命》的製作費達150萬美金,當被問這部劃時代作品會否收支平衡,他說:「投資者相信我們做的事及負責製作費,錢以後自然會來的。」他表示公司有數個作品在製作中,未來將會公布與日本藝術家合作詳情。他喜歡的亞洲電影導演包括王家衛及是枝裕和,他說翻看了《花樣年華》很多次,日後如有機會也希望能夠和王家衛合作。「他的電影題材觸及人類的疏離感、渴求心靈真正相通和艱苦尋覓連結的過程,在他之前,從來沒人表達得這麼透徹,我覺得我和他都在追尋相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