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又開始了,全港中小學生都要重返校園,展開新一年的學習之旅。相信不少莘莘學子面對將會接踵而至的功課測考,又或是未完成各種暑期作業之際,都希望家中有一隻機械貓多啦A夢,能坐上其法寶時光機,重返暑期之始,再過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筆者在小學時暑假尾聲時常有的白日夢。轉眼間數十年光景,一切似乎沒有改變,今日不少的學生都聞「開學」而色變,這說明了本港基礎教育的學習生涯對部分同學來說是「痛苦」的,這情況數十年如一日,一切沒有因為時代進步而改變,教育資源相比昔日算是增加了,各種資訊科技資源或電子教學軟件大行其道,各式各樣新的教學法如雨後筍,但學習普遍來說仍然是一件苦差,這現象不值得反思嗎?
孩童學習壓力無處不在
事實上,不但校園生活充滿各種學習壓力,高度競爭和催谷的現象已入侵家庭生活,怪獸家長在近年間湧現,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上,即使是假期也安排大量補習班、面試班或增值型課外活動,令孩子沒有休息機會。小學階段如是,中學也不遑多讓,在公開試的壓力下,學子寒窗苦讀,學校安排大量補課測考,師生深受其苦。因此,珠海學院民意及民調中心早前訪問逾千名小四至小六生,發現高小學生快樂指數較低,其中小四生快樂指數更呈下滑,而學友社每年的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公開試考生的各項壓力指數長期處於高位,莘莘學子為前途憂心忡忡,承受極大壓力。
簡而言之,家庭方面,學習壓力來自父母對子女的過度期望,望子成龍的期望源自社會比較的氣氛和文化,來自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焦慮。學校方面,在縮班殺校的壓力下,為保持學校聲譽或維持學校的生存,催谷文化實有所加劇。教育政策方面,大學學位僧多粥少,新高中學制競爭激烈,學校收生要學子樣樣皆能,都令到競爭壓力全方位擴展。社會方面,中國傳統文化「萬官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以及「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的刻苦學習文化,跟當前全球化下社會向上流動困難的現實,形成特殊的化學作用,令我們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居高不下。
需改變家長心態和社會氣氛
最近,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表示,將會制訂家長教育課程架構,提供課程教導父母學習如何教育及欣賞小朋友,又建議舉辦快樂孩子運動,目標是扭轉家長贏在起跑線、學業成績是一切等固有觀念。筆者以為上述建議當然有其可取之處,本地家長如果不反思成功的定義和學習的價值,只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將學習視作純粹的社會流動楷梯,將學習等同職業訓練和就業準備,忽視子女的潛能和性向,無視全人教育的理念,未有珍惜學習在個人成長和生命教育上的意義,不斷比較學校課程的程度,要求學校教多一些和教深一點,批評學校功課量不足令子女游手好閒,學子又怎可以重拾愉快童年,學校的催谷文化又如何停止?
不過,單從家長方面下功夫,而沒有在教育制度上加以改革和作出配合,相信一切都會事倍功半。事實上,公元2,000年前後,教育改革早就是出「樂善勇敢」的口號,首要工作就是要學子樂於學習。不過,教改理念時至今日已經褪色,教育當局實應反思為何當年的政策會走樣變形,是什麼政策或執行方式令到學校催谷競爭的文化加劇。簡單來說,即使家長有心於愉快學習,但公營體系的基礎教育仍是考試掛帥和成績導向,以評比競爭為主線,家長就只能投入私營教育體系,或進入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甚至為子女移民外國。
希望下一代快樂地學習,看似平凡不過的要求,今日竟成了奢侈的夢。在改變家長心態和社會氣氛的同時,教育制度就沒有改善空間嗎?過早、過多、過急、過度的操練真的無法避免?學習效能高就一定要刻苦和不愉快?這一切都值得教育當局和教育界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