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財經 財富不斷在縮水,你拼命掙錢有用嗎

財富不斷在縮水,你拼命掙錢有用嗎

《貨幣的非國家化》是經濟學大師哈耶克的最後一部著作,在書中,他提出了根本解決通貨膨脹的辦法——廢除政府對鑄幣權的壟斷,通過民間自由發行貨幣的競爭來限制濫發貨幣。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4-10
人文經濟學會

撰文:岑科(人文經濟學會理事)

標籤: 國家壟斷比特幣民間發行財富貨幣通貨膨脹鑄幣權
由於貨幣增加,物價不斷上漲,大家不得不拼命地掙錢,絞盡腦汁想發財,以獲得在商業社會中不被遺棄的安全感。(Pixabay)
由於貨幣增加,物價不斷上漲,大家不得不拼命地掙錢,絞盡腦汁想發財,以獲得在商業社會中不被遺棄的安全感。(Pixabay)
0
SHARES
588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上世紀80年代,「萬元戶」在中國是一個令人豔羨的名詞,是富甲一方的象徵。到如今,一萬塊錢只夠在大城市里上班族一個月的開銷。

今天看,年薪百萬是很多職場精英的夢想,存款千萬是普通人的財務自由目標。

但在20年後,中國的物價會不會像日本一樣,吃速食要上百元計,看電影要上千元計,住酒店要上萬元計……這完全有可能!

原因是通貨膨脹──由政府控制的中央銀行在經濟中發行的貨幣愈來愈多。

1978年底,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159億元,到2018年底,這一資料已經變成180萬億元,增長了1500多倍,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0%以上。按照這種口徑換算的結果是:

1978年的1萬元≈當今的1447萬元
1988年的1萬元≈當今的166萬元
1998年的1萬元≈當今的16萬元
2008年的1萬元≈當今的3.5萬元

由於貨幣增加,物價不斷上漲,大家不得不拼命地掙錢,絞盡腦汁想發財,以獲得在商業社會中不被遺棄的安全感。

但是很少有人想過:貨幣為什麼要由政府控制,大家能不能擺脫由政府控制貨幣造成的通貨膨脹?

這問題有經濟學家認真地想過。

民間貨幣不是空想

《貨幣的非國家化》是經濟學大師哈耶克的最後一部著作,在書中,他提出了根本解決通貨膨脹的辦法──廢除政府對鑄幣權的壟斷,通過民間自由發行貨幣的競爭來限制濫發貨幣。

很多人一聽可能會驚訝,貨幣怎麼能讓民間自由發行?政府不管貨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事實上從古至今,民間發行的貨幣曾多次出現過,它的效果並不比政府發行貨幣差,甚至會更好。

中國漢朝,漢文帝曾經允許民間鑄造貨幣,而據後來的考古發現,當時民間鑄造的貨幣比其他時候官府造的貨幣品質更佳。歷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也是在中國宋朝由民間商人發明的,後來才被國家接管和壟斷。

當今世界上,也多次出現政府發行的貨幣失靈,而被民間貨幣取代的情況。

1990年代蘇聯解體以後,「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停擺,很多企業聯合起來創造自己的信用支付體系,到1997年,通過公司內部圈子清算的貿易額佔到整個俄羅斯貿易比例的40%左右,很多企業用白條或代金券支付工資。

2001年,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和銀行擠兌,政府限制居民提款數額,導致現金嚴重短缺,於是各個地方甚至連鎖超市都發行自己的借據作為貨幣,到2002年這些私下發行的鈔票佔到了整個國家貨幣總量的近1/3。

可見,政府對貨幣的管理並非盡善盡美,而民間也有能力創造自己的貨幣支付系統。

鑄幣權被暴力壟斷之後

但問題是,製造貨幣的能力意味着支配財富的能力,政府不甘心失去這種能力。

所以從古至今,大部分國家的政府總是不遺餘力地打擊民間貨幣,維護自己的鑄幣權威,像《貨幣的非國家化》一書中提到: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

歷史記載,1690年在英國有一對很有名的羅傑斯夫婦,因為偷刮官方的硬幣鑄造了40枚銀幣被判死刑,羅傑斯上絞刑後被肢解,他的妻子被燒死。

在現代社會中,對違法的處罰沒有這麼殘忍,但是對維護法定貨幣的權威地位也是毫不含糊的。

1999年在義大利,一位退休教授發起一項社會試驗。他用1:2的兌換比例說服當地的居民和零售商放棄里拉,使用他發行的貨幣斯美克,結果產生了大約價值51億里拉(合274萬美元)的營業額。義大利當局非常震驚,出動軍警沒收了斯美克鈔票,中止了這項試驗。

就這樣,政府掌握着國家合法暴力和宣傳機器,在鑄幣權的爭奪中佔據着優勢,並造成了鑄幣權歸國家管是天經地義的印象。

而國家壟斷鑄幣權的結果,就是古往今來一波又一波連綿不絕的通貨膨脹。

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一書中總結說:

「自羅馬時代到形形色色的紙幣開始佔據重要地位的17世紀,鑄幣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不斷貶值的歷史,或者說是鑄幣的金屬含量不斷減少,而所有商品的價格都不斷上漲的歷史。」

他甚至進一步地斷定,「歷史基本上就是政府製造通貨膨脹的過程。」

哈耶克呼籲,要廢除了政府發行貨幣的壟斷權,容許私營銀行發行競爭性貨幣。他相信私營銀行為了維持貨幣價值和自身信譽,必定會小心謹慎。若他們不顧後果濫發貨幣,將直接危害其自身,使其信譽下降,直至破產或倒閉。

所以他相信,私人銀行提供的貨幣會有內在穩定性和良好的信譽,符合經濟對於貨幣的客觀要求。

哈耶克這些觀點提出幾十年以來,一直不受政府待見。在學界除了極少數自由主義經濟學者,大部分人都將它看作是一種空想。

「比特幣神話」的誕生和破滅

一直到2009年比特幣橫空出世,才改變這種局面。

比特幣不靠官方機構發行,而靠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上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點對點交易和分散式記帳可以杜絕任何人偽造或操控幣值;另外比特幣的演算法也規定,它的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在金融市場上,比特幣也受到追捧,價格快速上漲。(Pixabay)

如此一來它實現了數量有限、權力分散、杜絕欺騙的原則,這正是哈耶克宣導的自由化貨幣希望打破國家壟斷貨幣的立足點。

所以自從比特幣誕生以後,它就被很多人看作是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理論被付諸實踐的象徵。

更讓人意外的是比特幣在很多國家或地區得到承認,可以用於商品交易,包括德國、日本、瑞士、新加坡等等。

一時間,比特幣被看作社會未來的方向和新時代的開始,很多人對它寄以厚望:

「這是貨幣2.0,人們未來的金錢,是非常非常非常巨大的事。」──美國線上的前即時通訊總裁說道。

「你無法阻止像比特幣這樣的東西。它無處不在,世界會因它改變,全球政府亦會因它改變。」──電腦安全性軟體公司McAfee的創始人認為。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一位社會活動家甚至表示:「凡是有識之士都需要瞭解比特幣,因為它可能是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金融市場上,比特幣也受到追捧,價格快速上漲。

2009年比特幣誕生時,價格不到1美元,2011年達到與美元等值。2013年初露鋒芒,價格一度突破1000美元,此後因為政府監管滑落到較長的平緩期。

2017年走向巔峰,從1000美元左右快速上漲,不斷突破,最高時接近2萬美元。

中國的市場尤其火爆,到處流傳90後小夥賺了幾個億,80後同事辭職炒幣資產翻千倍這樣的財富神話。很多人爭先恐後,傾其所有,甚至舉債融資買入比特幣,夢想加入一夜暴富的行列。

可是物極必反,事與願違,行情很快發生突變,在2018年比特幣的價格暴跌了77%,在11月的一個月裏狂瀉30%,降到了4200美元左右。

到現在為止,比特幣的價格大概是5000美元,似乎證明了比特幣是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已經破滅了。

未來依然有希望

這是不是意味着區塊鏈電子錢就沒有前途和希望了?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理論從此要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不一定。

現代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任何重大的技術進步和商業創新剛剛出現時,幾乎都會伴隨着泡沫的起落。

19世紀鐵路進入美國時,吸引大量資金建設鐵路,也出現過投資泡沫。1892年泡沫破滅時,美國股市上有70%的股票和鐵路相關,導致1/4鐵路公司破產,很多人蒙受巨大損失。

但同時,這一輪投資泡沫在1880年至1889年間為鐵路建設募集了40億美金,修築了10萬公里鐵路,為美國建成統一大市場和經濟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出現互聯網泡沫,納斯達克指數在一年半內漲了4倍,後來垮掉了。

但是由於這次泡沫募集的資金,美國修建了當時世界上40%的光纖,吸引大量高端人才進入互聯網行業,在各個方向上嘗試互聯網發展的路徑,為後來互聯網產業創新和應用奠定了廣泛的基礎。

到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可見,投資泡沫會導致市場的大起大落,但同時也是聚集社會資金推動技術進步和商業應用的重要動力,泡沫過後往往就是新的經濟飛躍。

所以比特幣泡沫的破裂,並不意味着互聯網加密貨幣的發展方向是錯誤的,也不意味着哈耶克自由競爭貨幣理論的破產。

相反,它很可能是這種技術和理論得到應用的序幕。

就在最近,區塊鏈的金融應用又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美國金融機構紛紛「觸鏈」,富達基金成立數位資產服務公司,摩根大通發行JPMCoin,美國金融監管機構也對區塊鏈頻開綠燈,SEC徵求加密資產和託管規則回饋意見,納斯達克上線區塊鏈ETF等等。

如果我們相信,市場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公正自由是人性深處的強烈追求,那就有理由相信:以互聯網加密技術構建的自由化數位貨幣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在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出版後,一位學者評論說:「300年前沒人相信政府會放棄對宗教的控制,也許在未來的300年裏,我們會看到政府放棄對貨幣的控制權。」

想想開頭提到的計算結果:40年前的1萬元錢,相當於當今的1447萬元,現在比以前貶值了1000多倍。

300年太久了。但願它能早日到來。

原刊於人文經濟學會,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是世界首富愛因斯坦為什麼不是世界首富
  • 虛擬代幣 弊多於利虛擬代幣 弊多於利
  • 關於財富的十大問題,馬雲不會告訴你答案關於財富的十大問題,馬雲不會告訴你答案
  • 比特幣、區塊鏈加密貨幣及首次代幣發行的監管比特幣、區塊鏈加密貨幣及首次代幣發行的監管
  • 比特幣的幕後推手比特幣的幕後推手

0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學會由經濟學家茅于軾於2012年創立,理事委員包括張維迎、陳志武等。用經濟學的眼光看世界,希望樹立良好學風,吸引對經濟有興趣的人參與,彼此學習。
View all posts
標籤: 國家壟斷比特幣民間發行財富貨幣通貨膨脹鑄幣權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年宵市場入口設置紅外線探測器探測體溫,並用紅外線儀器點算人流。(亞新社)
灼見報道

新增56宗確診 社交限制措施延長7日 年宵市場復辦 攤檔減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主要行業的失業率,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上升較明顯。(亞新社)
灼見經濟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6.6% 逾24萬人失業 16年新高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2020年度青年史學家得獎者(左二起)林嘉澔、謝穎豪和關浚鋒,與何漢權校長(左)及丁新豹教授(右)合照。
灼見教育

青年史學家年獎頒獎 跨學科知識有助治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大批國民警衛軍在國會山莊戒備,看來美國政府已下決心「大搜捕」,趕絕進行變相「政變」的「造反者」。(亞新社)
名家觀點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9
羅乃萱表示,任何事情都有正面意義和有價值的一面,正如在黑暗找到光芒一樣。
名家演講錄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7

影片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褚簡寧
  • 會說不如會做會說不如會做 常霖法師
  • 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 編輯精選
  • 春夢醒來了無痕春夢醒來了無痕 劉銳紹
  • 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 本社編輯部
  • 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 張宗永
  • 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 本社編輯部
  • 下月11日六星連珠下月11日六星連珠 蔣匡文
  •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中美須尋求共存 避免共同毀滅「修昔底德陷阱」之父:中美須尋求共存 避免共同毀滅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胡燕青
  • 余遠騁
  • 温愛詩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