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學會由經濟學家茅于軾於2012年創立,理事委員包括張維迎、陳志武等。用經濟學的眼光看世界,希望樹立良好學風,吸引對經濟有興趣的人參與,彼此學習。
人文經濟學會
相對價格至關緊要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5-05-23
天下本沒有純粹的「市場」,作為完成交易的一種制度或機制,真實世界的市場從來依賴於資源利用的權利界定。由此,本文集中研究我國醫療服務和藥品產供銷領域裡,種種權利的實際界定狀況。
人文經濟學會
張維迎關於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四個洞見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4-02-29
有些新成品一開始只有富人消費,被認為是奢侈品,但隨着成本的下降,很快就變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所以說,市場經濟最大的受益者是芸芸眾生,不是特權階層。從消費的角度看,市場經濟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平等了。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給農民轉讓土地的自由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2-12-26
我們所信奉的通過搞集體經濟、國有經濟,通過徵稅來實現共同富裕、降低收入差距的願望跟實際看到的結果是正好相反的,把這麼多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最後只會產生一個結果。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今天的世界還是靠勤勞致富嗎?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2-09-12
看到過去200多年的變遷,我們會問:到底是什麼使人的生存能力、財富創造力發生了如此大的跳躍,實現了此前幾千年所沒能完成的事?又為什麼即使到今天還是有的國家富,有的國家窮?財富到底是怎麼回事?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票號的興起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0-09-22
在票號出現之前的1000多年裏,絲綢之路上的長途貿易是怎麼解決交易支付問題的?
人文經濟學會
攜程主席梁建章:如何用移動互聯網幫助抗擊疫情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0-02-10
如果能夠通過高科技手段來區別控制不同人群的出行和旅行,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限行和隔離,盡快恢復大部分地區的正常經濟活動。
張五常書室
抗病毒北京要協助市場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0-02-06
經濟學家張五常撰文指出:面對病毒,政府需要參與,但千萬不要壓制市場的運作;口罩價格上升會鼓勵產出,而政府可以通過市場購買派發給窮人,從而達到協助市場的效果。
人文經濟學會
面對口罩短缺,愈是危難愈需要鬆綁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0-02-01
口罩的價格上漲,實際上就說明了口罩確實不夠,或者難以送達,否則商業競爭就能降低口罩的價格。物以稀為貴是有原因的。
人文經濟學會
易中天:科學家面對領導要勇於說真話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20-01-29
執政為民者能夠和應該做的只有八個字:科學決策,資訊公開。及時公開信息,不會造成混亂,只會安定人心。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禮尚往來的金融邏輯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2-27
「禮尚往來」是換一種說法的跨期融資、跨期投資,親友圈等同於一個內部金融市場;隨着金融市場的發展與豐富,親友圈的經濟作用在下降,人們對親友圈融資的依賴度在減少,禮尚往來的必要性也在下跌。
人文經濟學會
易中天:大清之敗,全因謊言與歌頌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2-16
從至尊天子,到尋常百姓,都喜歡聽謊言。或者說,喜歡聽好話、「吉利」的話、歌功頌德和「鼓舞人心」的話。至於這些話是否真實,或者有幾分真實,則是第二位的事。
人文經濟學會
求變者:梁啟超短暫的從政生涯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1-17
辛亥革命後,梁啟超步入政壇,但在幾次任職和組黨之後,他於1917年底選擇淡出政界,結束政治生涯,轉而專注於文化教育及學術研究。
人文經濟學會
求變者:梁啟超崇尚出版自由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1-16
「人群之進化,莫要於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在辛亥革命之前,梁啓超積極在報刊撰文,為此大聲疾呼多年。有論者指他雖是這場革命的旁觀者,新生的民國卻尊其為元勳。
人文經濟學會
重溫陳寅恪對科學院的答覆: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1-09
今年10月7日是中國著名史學家陳寅恪逝世50周年,重溫他當年對中國科學院邀請出任中科院歷史所二所所長的答覆,體會他獨立自由的思想精神。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國家的貨幣能力取決於制度資本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1-06
沒有哪個國家天生就掌握「國際貨幣」的發行權,而是哪個國家有着世人公認最可靠的制度,它的「錢」就值錢。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西方興起靠的是掠奪嗎?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11-05
如果西方的興起靠的是掠奪,為什麼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奪之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最早征服美洲大陸並掠奪了大量金銀的西班牙後來沒有成為西方長久強盛的國家呢?
人文經濟學會
李嘉誠沒有原罪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9-19
以李嘉誠為代表的一班地產商,壟斷了香港地產業,造成房價畸高,人民困苦。許多人喊出話來,香港經濟想得救,必須打倒李嘉誠。自今年香港事件以來,這樣的觀點幾成媒體共識,彷佛不罵幾句李嘉誠,就不夠深刻。
人文經濟學會
財富不斷在縮水,你拼命掙錢有用嗎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4-10
《貨幣的非國家化》是經濟學大師哈耶克的最後一部著作,在書中,他提出了根本解決通貨膨脹的辦法——廢除政府對鑄幣權的壟斷,通過民間自由發行貨幣的競爭來限制濫發貨幣。
人文經濟學會
令和世代:希望日本徹底變革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4-03
一個美好的日本,一定是由勤奮進取的國民建設而成。積極的國民精神狀態,和經濟制度息息相關。希望令和世代的日本,能迎來徹底的變革。
人文經濟學會
全球變暖只是一堆謊言和騙局?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3-27
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政府開始對環保補貼全面清理。在特朗普看來,全球氣候變暖學說只是一堆謊言和騙局。
人文經濟學會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是世界首富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3-20
一個人是否對社會做出貢獻就看他是不是賺了錢,「多賺錢就是多貢獻」,這樣看,愛因斯坦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完全有資格躋身世界頂尖富豪的行列,但是他的收入跟世界首富洛克菲勒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人文經濟學會
文科生和理科生誰對世界貢獻更大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3-15
關於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區別,這件事如果從功利上去考慮,但是從更宏大遼闊的視野去看有人可能會問:文科生和理科生誰對世界的貢獻更大?
人文經濟學會
央行兩會記者會上的十個關鍵詞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3-12
理性看待對外貿易摩擦,絕對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不會用於貿易摩擦的工具;金融市場開放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時間表推進。
人文經濟學會
陳志武:做空為也是正能量!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2-14
做空把股價壓下來,這怎麼是正能量、對社會有益呢?紐約尼克斯基金公司總裁這些空頭基金幫助股民把股價先打下來,通過打假讓股民少受騙、讓股價回到值得的價值,那不是對股民、對資本市場的運行更好嗎?
人文經濟學會
張五常:任正非是今天的數學大師嗎?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2-01
哈代是說作為數學家,他只是要在數學上作出一點貢獻,批評或讚賞的人很有點無聊,屬只有二等腦子的人的工作。為什麼我想到任正非那邊去呢?
人文經濟學會
張五常:從知識資產角度看中國經濟發展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9-01-02
美國60年代初期的學術氣氛非常好,但60年代後期,因為有越戰的強逼兵役,只幾年就一落千丈。今天,中國的學術氣氛時來運到,我們要待之如寶,增其濃而避其散。
人文經濟學會
張五常:中國人很聰明,但被教條主義害了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8-12-21
我認為中國人的推理能力弱不是天生的,而是傳統的禮教、學而優則仕與今天還不幸地存在的所謂思想教育使然。
人文經濟學會
張五常:關於華為孟晚舟想說八句話,加國政客智商有點問題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8-12-18
整件事的唯一獲益者,應該是華為。一般的言論,對華為的產品評價實在好。我們不容易想像有更震撼的免費好廣告。有說美國要打垮華為,可能是,但這次看來有反效果。
人文經濟學會
汽油車和電動車,哪個才是「新能源汽車」?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8-12-05
特斯拉拿到了美國政府的補貼,降低了售價,只不過把消費者本應負擔的成本轉嫁給了美國的納稅人,包括全世界每一個持有美元的人。這是更低效率,而不是更高效率的方式。
人文經濟學會
加州森林大火的啟示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8-11-29
在加州,擁有私人森林很難從中獲利,甚至是一項沉重負擔。結果和聯邦擁有的森林財產一樣,就是疏於管理。防火費力不討好,還不能從中獲利,有誰願意做呢?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熱門文章
林本利:及早理財規劃 人人都可退休無憂
本社編輯部
為香港、為國家辦好一所世界頂尖大學──專訪香港大學張翔校長
本社編輯部
碇泊香江歸夢遠 萍寄金山日月長──專訪吳瑞卿談歷史、說展覽、講故事
馮珍今
2025年IB放榜 港產逾30名狀元
本社編輯部
一場不一樣的畢業典禮
徐俊祥
大腦閒着沒事 煩惱就會找事
編輯精選
港童近視成公共衛生危機 視光師協會向政府建言 提首份近視防控建議書
本社編輯部
《職特隊:最終清算》:AI失控
艾雲豪
你想讀法律、當律師?法律行業將來面對哪兩大挑戰?
李偉民
離散者的回眸
編輯精選
金庸俠、黃霑豪、倪匡佻、蔡瀾趣──我跟蔡瀾的珍貴訪問
李偉民
因應大而美法案 投資做好趨吉避凶
陸振球
雀仔樓與真善美邨
陳家偉
擴大書院制度 推動研究及創新──專訪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校長
本社編輯部
我心目中的文人樹──白千層
陳家偉
生而何求:從豪俠人生觀談起
楊興安
香港都會大學林群聲校長:如何推動本港職專教育發展 更好為畢業生謀出路?
本社編輯部
6月尾風水輪流轉
張建雄
2025年不可缺的紀念日
張建雄
美元仍有特權?
張建雄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