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科學幼教 幼教科學

科學幼教 幼教科學

以科學方法教授幼兒教育的學員,能夠讓幼教成為理科的竅門。進入科學世界的首要能力是「觀察」。

劉詠思 作者: 劉詠思
2020-03-02
蒙養之道

標籤: 判斷力幻想想像真實科學蒙特梭利銘印現象
科學就是尋找大自然定律,在安全情況下不干預他的行徑,給予孩子機會自己找尋答案。(Shutterstock)
科學就是尋找大自然定律,在安全情況下不干預他的行徑,給予孩子機會自己找尋答案。(Shutterstock)

突如其來的一場疫症,打亂了一切正常的社會活動。在教育活動裏,尤其是幼兒教育,因需要具體活動來作為而影響更甚。

因疫情問題,幼兒現在只可在家中,而家居在毫無準備下,就作為了學習場所,令家長束手無策,更令幼兒教育工作者憂心。也頻頻出現一些啼笑皆非的狀況,如在視頻上看到的,因為家居再沒有學習空間及豐富教具可供應,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孩子便發脾氣說「我要出去和病毒一起玩!」孩子為何出現那不合邏輯的言行?

理性的成人,就會覺得是今天孩子的言行不合情理、科學性不足,是否因為幼兒教育不重視幼兒的科學能力發展?奇怪的是,以往的孩子未必可以有機會上幼兒園,但更能懂事(合乎情理)。今天幼兒教育定比前「先進」,究竟為何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讓我們慢慢梳理一下。

三字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人之初」就是做人起步。

「性本善」就是起步時,大家的本性都是好的。

「性相近」就是大家的源頭起步都是相當相似。

「習相遠」就是學習的環境及際遇相差很遠。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造就了不一樣的人。

幼兒教育就是「人之初」的起步教育,有着領導定位之責任。理應走向「真善美」,免得孩子的發展方向出現偏差。

「真」與科學的關係

「真」這個字是需要花時間來細細品味的,因為走在「真善美」的首位,它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扶助教育定位的重要含意。英語的 REALILY 有着真實、真確、確實、實際、現實、事實、踏實、務實之意,「真」就是根據大自然定律,是科學邏輯的源頭!如果「真」能在幼教播種,幼兒的邏輯思維發展,不難邁向科學的道路。

真實環境

給孩子一個真實、而又跟隨大自然定律的學習環境,就是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有着他自身的發展規律,不需要我們編輯的課程。孩子會根據大自然安排的發展需要,與實際的教育環境互動來自學。

科學邏輯

科學思維首先必須倚靠邏輯能力。而邏輯的意思就是跟隨程序、步驟、秩序的思考方法,達成合理的因果關係,理順思維,令人思路清晰。思維紊亂一般是因為曾輸入錯誤資料或程序步驟出錯,這就會造成令人「想不通」。這就會令人煩躁不安、心神不定。

想像與幻想

想像與幻想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想像」需要根據真實及邏輯的方向作思想,「幻想」是不需要根據真實及不需要邏輯的方向作思想,兩者相差甚大。例如在「想像」裏,大象是不懂飛的,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件衣服幫大象穿上。但在「幻想」裏,大象是可以飛的,大象亦可自己做衣服,更可自己穿上。奇怪的是,不知為何很多華人常混淆了這兩詞,就連一些教科書亦不太嚴謹。Imagination (想像)及 Fantasy(幻想)這兩字,西方國家的每一個人都能分得清清楚楚,較少出現誤會。

可惜,成人作的「幼兒教育」很多時候,都開了一個「假」頭。「偽」字是人為的意思,而違背大自然定律,靠個人幻想而編造出來的。需要注意的是,今天常說的「創意」是需要根據想像來發展及發揮的,偽造的就不需要。

銘印現象

「銘印」現象有先入為主之意。就如買了一部新電腦,需要設置程式入內,才可有功能。不過,一開始設置的程式出錯了,電腦便不能運作。一般需要刪除已設置的錯誤程式,再重置,否則所有之後輸入的信息將受干擾。幼兒就是做人的起步階段,開始時被輸入不真確的信息,可惜,人腦與電腦不同,沒有刪除鍵。孩子便會根據首次輸入的資料,作日後思維及行為的參照點,這樣就會出現誤導。

又,電子世界的來臨,令致很多幻想出來的,都能製作出不可能成為卡通視頻。有些幼兒看到這些視頻會啼哭及驚恐,甚至晚上難以入睡,更會出現不安情緒。在孩子早期對世界產生「真與假」認知受到衝擊時,虛幻把孩子的精神狀態搞垮了。這種異常的循環不斷發生,令致孩子活在迷失當中,同時削弱了邏輯能力發展的機會。

童書繪本

不知為何童書繪本內裏的角色,很多時都會用上動物來表達,而不是用「人」。真實才能使孩子的認知得到最踏實的發展。以往,在我們童年時,擬人法是約十歲左右老師才教的,是因為小學三至四年級的基本認知已經存在,懂得分真與假。幼兒期的孩子,其實還沒有真與假的分別能力,他們吸收這些偽資訊,全部照單全收。有些童書的內裏故事內容是好的,但孩子的大腦不能直接吸入,因為大腦的思考負擔重了,孩子需要把動物轉化成人去理解故事的內容。這樣便花了大腦無謂的轉化時間,這些時間差會令至孩子疑惑及發脾氣。

信任發展

人對人的信任,會跟隨我們作假弄虛有改變。嬰幼兒對我們,尤其是對父母是有百分百的信任,他們都往往認真對待。如果成人給孩子閱讀「假」童書繪本,孩子會誤以為一般的動物都像人一般的生活及認知,這樣會出現誤導,造成失信於孩子,令孩子成熟後對成人的信任度大減。造成日後成人說真話時,孩子都不敢相信。這不是《狼來了》的故事嗎?

判斷力發展

人的判斷力發展是依靠一開始能夠有真實的環境,令其發展出判斷力之首,這就是「真與假」。有了最重要的真與假判斷力為基礎,小學時期便會順利進入第二個階段的判斷力「對與錯」。如果第一個階段的判斷力得不到保障,會影響第二個階段的出現。當然,更會影響第三階段青少年期的判斷力發展,直接干擾進入社會前的個人價值觀發展,容易產生對社會充滿懷疑及不滿的心理。這對國家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基礎教育

幼兒教育是人類的心理及生理(身心)發展的根源教育,教育的出發點盡在於此。孩子的大腦如果一開始已經被輸入錯誤的資訊,恐怕日後所作的教育都只是修補。按「刪除鍵」的過程不像按電腦的一瞬間,需要久長心血,這個過程是不輕易,孩子及成人雙方的角力將會十分艱苦,令執行真正的教育遙遙無期。

幼教屬性

多年前就開始,我為蒙特梭利幼師培訓的第一課上,開場白總是「如果你是大學校長,你需要開辦幼兒教育學系,你會放在文科還是理科?」早年,若有一半學員回答是文科。但最近三年,佔了九成學員回答是理科。我再問「如果是理科,你需要學生修讀什麼科目?」就這樣,輕易可激發了準幼師思考幼教。學員熱烈地爭取發言,有的說物理學、有的說生物學、有的說行為學、遺傳學、胚胎學、發展學、腦神經學、人類學、哲學、演化學、心理學……. 那我接着說「這些學科是你們說應該學的,那就現在開始用心上課了。」教育盡在喚醒,令學員有動機發現事物,即是熱情的「觀察」及「思考」,更是期望找到答案的「觀察」。而文科和理科最大授課的分別是,文科的教學工具主要是書本,而理科的授課工具是實驗,即做出來、執行出來,而不是「讀」出來。這就是培育幼兒老師成為科學家的起步。如果我們重新考慮培訓幼兒老師的方法,充滿科學細胞的老師便很快出現。

科學幼教

以科學方法教授幼兒教育的學員,能夠讓幼教成為理科的竅門。進入科學世界的首要能力是「觀察」。帶領學生觀察孩子行為、教導觀察孩子方法、學習找出孩子行為的共通性、留意成人與孩子互動行為、留心環境對人類行為的改變、教導學生判斷分析行為背後的意思等等,讓幼教學員憑自己觀察去發現兒童行為背後的秘密,這是作為科學幼教老師必備的基礎能力。閱讀是輔助,執行才能內化。如果每位幼兒老師都帶有科學家的素質,那就不難為孩子散播「科學」種子。首先主動發現兒童,得知兒童發展後,就能懂得作尊重兒童的教育方法。

幼教科學

應該讓孩子採用自發行為操作實物為主的教學手段。因為真實的現場,能讓孩子的時空感發展更加穩妥,免得他們大腦虛無飄渺,令不實的幻想急速發展。孩子亦可利用其最擅長的觀察,探究現實環境,感受現場氛圍作自覺教育。

重視真確

為了回應孩子對我們的「真」,成人應該慬選童書繪本,內文角色應該是人類。讓孩子更快可以吸收書本內容的真義。亦可讓家長獲得孩子的信任,因為故事內容全是真人真事,免卻懷疑的出現。令孩子輕易發展信任父母,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我們應該善用「信任」來做教育,而不是破壞孩子對我們的信任,而破壞了他們信任的發展。

給孩子真實的環境,沒有卡通的佈置,物理硬件環境的設置,盡量不花巧、不抽象,以具體表達真實世界給孩子。一開始如果他的環境完全是真實的,孩子便會較早知道什麼是假,這就是第一個嚴肅的、重要的判斷力。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判斷力得以保障,就這樣順利開始「合理」的發展。幼稚園的環境設置,更不應用任何卡通或不真實的擺設,免得成為孩子邏輯發展的障礙,影響判斷力。

環境準備

活動需要環境,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需要準備一含豐富教育成份的具體環境,讓孩子自主操作,得以產生學習的功能及效果。這種容許實際與真實具體互動機會的環境,就是用來啟動孩子自覺、自發、自主動機的場所。

探索本性

科學就是尋找大自然定律,在安全情況下不干預他的行徑,給予孩子機會自己找尋答案。相信是每位孩子願意處身的學習場所。

給孩子認識的科學項目,應該設有動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人文科學、地質學、建築學、機械工程學等等,包羅萬有,讓其自由探索。設置科學實驗用具讓孩子操作簡單的科學實驗,所有具體教學工具設置在孩子環境當中,可讓孩子隨時隨刻重複實驗,造成自覺學習,追尋答案。

幼教真理

應該把要萬事萬物的真相,呈現於孩子面前,還天真孩子當回「上天最真」的角色,讓孩子的認知發展道路一齊合理化,邁步進駐科學領域。亦需要先讓幼兒老師成為貪求孩子學習及尋求兒童發展真相為樂,讓這種觀察探知的求知欲養成習慣。日後,直接感染更多孩子了,共同邁向科學幼教之道。

意大利的蒙特梭利作為世界幼教之母,她非常重視因幼兒教育的「真」開始。給予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是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常言道「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們說的是同一道理,更是真理!

總結

幼兒教育需要真確和謹慎。科學需要謹慎觀察,觀察背後亦需要科學。所以培育老師及孩子觀察真實(自然狀態)的能力是不能忽略的。這就是不論成人或孩子「做中學」的真理,亦是最科學的培訓方法。老師及孩子都應該開始接受科學的培訓,大家都視教室為實驗室,老師以觀察孩子行為及執行教育實驗為重。而孩子亦以觀察他人及具體操作教具為實驗學習。從人類發展根基教育的幼兒教育先進入科學領域,將會是教育革新的重要一環。

更多精采文章

  • 傳承香港自然風貌 各界推動說好美麗香港故事傳承香港自然風貌 各界推動說好美麗香港故事
  • 想像可以活化大腦!鏡像神經元讓虛擬成真想像可以活化大腦!鏡像神經元讓虛擬成真
  • 培養健全人格的公民培養健全人格的公民
  • 中藥國際化:港商與美國磋商中藥標準化的啟發中藥國際化:港商與美國磋商中藥標準化的啟發
  • 盲扭精神盲扭精神

  • 有機孩子
  • 物理‧勿理
  • 虛偽的教育扭曲家長價值觀
  • 不尊重「人」的嬰幼兒教育政策
  • 抗疫假的生活教育

劉詠思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主席。十多年蒙特梭利嬰幼教前線工作經驗。擁美國蒙特梭利協會教師培訓師資格,於中、港、澳三地共培訓老師逾千。延續加國家長良師(parent mentor)資格至今,擔任將近十年的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蒙特梭利家長教育課程導師,曾指導過萬家長,見盡各國家長風采。身為香港兒童無限學校創辦人,及承傳已故香港幼教之母陳淑安院士的使命,不斷向本港數間大學及學院提供蒙教實習培訓及交流場地,作幼教義務工作。現任香港聖約翰教傷隊九龍青年會護士支隊會長,圓護士未完之夢。亦為各報章、雜誌撰寫教育文章達十年。近年,穿梭多間中、港幼園作蒙教顧問。現興趣重點放於研發漢字教具。身為一名十多歲兒子之母,仍醉心嬰幼研究。
View all posts
標籤: 判斷力幻想想像真實科學蒙特梭利銘印現象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 她,尋訪蜀漢英雄她,尋訪蜀漢英雄 廖書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