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白居二」恒常化或會推高樓價。問題有兩個。一是「白居二」恒常化會不會推高樓價?二是「白居二」恒常化若真的推高樓價,是不是就不應再讓白表人士購買二手居屋?
政府2013年起以試驗形式,分兩輪推出共7,500個「白居二」名額,分別超額認購12及17倍,最終4,021名白表買家成功購買未補地價居屋單位,成功置業率為54%。被抽中的人士中,6,457獲房委會發出購買資格證明書,即約2,436買家放棄選購。
數據顯示,兩輪「白居二」臨時計劃後,第二市場單位價格分別上升64%及34%,比同期私人住宅市場中小型單位價格上升的47%及23%高出不少,表面上「白居二」恒常化帶頭推高樓價。但「白居二」的買家要符合購買資格,必須先符合公屋上樓的條件。論經濟能力,他們應不可能超越綠表申請人。
白居二買家財力未必比綠表弱
綠表申請人早已上樓,除因特殊原因獲安排上樓外,其他人士以前曾符合公屋上樓的收入和資產規定。但過了多年,由於收入改善、兼廉租省下的積蓄,很多家庭經濟條件改善,再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但以公屋居民身分便可以綠表人士申請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表面上,「白居二」的買家購買力猶比綠表買家弱,不大可能推高樓價。
但房委會調查發現:逾四成「白居二」的買家獲家人資助。因此雖然自身的購買力較低,「靠父幹」後購買力不一定會低於綠表人士。奇怪的是仍有近六成白居二買家以較低的經濟能力出高價購買二手居屋。
高價買二手居屋 證明有迫切需要
「白居二」買家以較低的經濟能力出高價購買二手居屋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需要更大和更逼切。綠表人士既已入住公屋,基本上已解決了住屋問題,買居屋的逼切性不高,因此出價不及有逼切需要的白表人士進取。
獲房委會發出購買資格證明書的人士原可等候上樓,卻選擇出高價買二手居屋,住樓有逼切需要不言而喻。獲家人出資協助,同樣反映家人認同買二手居屋的逼切性。
從這角度觀之,「白居二」恒常化為白表人士解燃眉之急,即使推高樓價,仍有可取和合理之處。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