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到中醫認為過食甘肥,會令脾胃鬰積燥熱,胃火熾盛,灼損肺陰,肺陰耗傷,腎水虛虧,從而導致水谷運化失調,釀成有似糖尿病的「消渴症」。今期續談消渴症的食療和藥療。
中醫認為,消渴症有上消、中消和下消三消之分,因而,醫方療法,亦見不同。上消,症見多飲多渴。屬熱者,舌紅苔黃,脈象沉數;屬寒者,舌苔薄白,脈象沉遲。中消,症見隨食隨饑,舌苔黃燥,脈象浮濡。下消,症見頻飲頻溲,屬腎陰虧虛者,脈象沉細弱,面色暗黑,性欲衰退。
食療方:
小麥2兩、白果15粒、煮粥飲。治:上、中消(肺消、胃消)。每日消晨、中午飲之。
田螺肉15個,糯米2兩,煮粥飲。治:中、下消(胃消、腎消)。每日午、晚飲之。
苡米5兩,蚌肉15個,煮湯飲。治:三消(肺消、胃消、腎消),每日早、午、晚飲之。
鴿肉2兩,山藥2兩,玉竹1兩,煲湯飲。治:三消(肺消、胃消、腎消)。每日早、午、晚飲之。
蝸牛49個,浸泡入瓦罐中,過宿,次日取水煮開,溫飲之。每日早、午、晚各飲5湯匙。治:三消(肺消、胃消、腎消)。
藥療方:
麥門冬5錢,天花粉4錢,白扁豆3錢,知母2錢,黃連一錢,水煎服,治上消(肺消)為主,下消(腎消)為次。
白朮5錢,淮山藥5錢,白茯苓四錢,葛根4錢,廣木香3錢,栝蔞3錢,枳殼2錢、甘草2錢。水煎服。治:中消(胃消)、下消(腎消)為主〉,上消(肺消)為次。
黃連3錢,生地黃4錢,麥冬(去心)5錢,上述諸藥放入冬瓜內(去瓤),加入淮山藥一兩,置瓦、瓷鍋內蒸之,蒸50分鐘後,將冬瓜連同諸藥,紗布包裹絞汁。每日早、午、晚各服2湯匙,治:三消(肺、胃、腎消)。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