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總有一個抗爭的故事;每個人心中總有一段理想與現實的掙扎。趙崇基導演的新作《中英街1號》,就是由3個演員、6個角色,貫串着六七暴動和雨傘運動而展開的一段港人故事。
上周到電影院出席首映,看完之後很感動,因為電影中的角色彷彿都有自己或身邊朋友的影子。我特別留意戲中的「臨記」,他們很多都是當年和趙導演共同成長、一起經歷過「火紅年代」的一班老友(趙導網羅了他們做「茄哩啡」)。在現實生活,他們都曾是某一個時代的主角!
電影播完後趙導演和觀眾來了一場對話。他說電影拍好上映後,它就有自己的生命,大家不用猜度拍的人有什麼政治立場、有沒有什麼特別目的;電影就是電影,直接欣賞作品就好了。
我同意。近年由於社會太「政治化」,電影也好、文章也好,大家都會猜測寫的人背後有何動機。有感而發,是因為趙崇基在拍這部電影時有人說他是為某些人「做嘢」,試圖替六七暴動「漂白」,或曰「塗脂抹粉」,重新演繹這段歷史;也有人認為他是本土派、同情學生,美化了他們的抗爭行動。
有血有肉的年輕人真實寫照
趙崇基在接受報章訪問時說:「在一個愈來愈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時代,拍一個敏感的歷史題材,確實需要一定的勇氣與智慧。」六七暴動都過去50年了,還有什麼需要避諱?當權的人不願說不敢說,那就由普通人來說好了!《中英街1號》上半部是以「六七」為主線,3個主角──都是年輕學生──因不同家庭背景,對這場大運動都有不同看法,也做了不同選擇。命運安排了他們走在一起,到最後卻各行各路,承擔着命運給他們的結果:投入反英抗暴工人運動的游學修在示威時中彈身亡,雖死而猶未悔;廖子妤由最初對反英抗暴若即若離,到後來無辜被補,並得知游學修中彈身亡,堅決不肯簽字認罪,寧願入獄坐牢。他們呈現的不是樣板式革命英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也有恐懼的年輕人真實寫照。
認命不認輸
電影並沒有為六七暴動「漂白」,也沒有為它謳歌。電影只是刻劃了3個年輕人在一個大時代中的經歷,對一些參與過不同年代社運的人來說,這些經歷都似曾相識。《中英街1號》的場景凝聚了不少人的集體回憶。
電影其中一個主題,據趙導演說是「時代選擇了人,不是人選擇了時代,他們沒有選擇。」大時代的確不由得我們選擇;但活在大時代要做什麼選擇,卻是可以的。認命不認輸,命運或許不能改變;但舉手投降還是奮起反抗,結果還是不一樣的。每一場大運動過後社會總會出現些改變,電影中「永權伯」堅守土地,就是不低頭不認輸的人物。電影中「永權伯」不是主角,但他的角色很具「標誌性」:年輕時從大陸偷渡來港,只為求兩餐,不想再參與工人運動「搞事」,結果住下來後,晚年卻死守家園抗爭,帶領其他人走在最前線。他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但他卻選擇了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抗爭也許不是求結果,參與其中就是目的。
六七暴動前後幾年是香港最動盪的歲月,近幾年的風風雨雨又何嘗不是一個大時代?風起雲湧,理應有不少文字、電影、音樂甚至詩歌記錄這個時代的面貌,然而現實卻是像《中英街1號》這種具強烈社會意識、時代意識的電影卻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大家心裏有數,反正「你懂的」。據趙崇基說,《中英街1號》是一部300萬元的低成本製作,原來他開始時做的預算是900萬元,結果很多人不是「縮沙」就是婉轉推辭不願投資,連電影發展基金也以「商業元素不足」為由拒絕資助。
港人電影又一次得國際認可
我是電影門外漢,不知道以900萬元拍出來的《中英街1號》,與只得其三分之一金額完成的作品,到底主要分別在哪裏?也許是多些名牌演員或多些「宏偉」場面。但我覺得,一部寫實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劇本、劇情及作品迸發出來的張力是否震撼人心……這些元素,《中英街1號》都具備了。幾億元拍出來的也有爛片,我們都見過了;幾百萬元製作出來的佳品,或許不多,有幸我們今天有了這麼一部。《中英街1號》在第13屆大阪亞洲電影節獲得最優秀作品獎,證明電影成功衝出了香港。在重重困阻下能得到佳績,趙大導的心血沒有白費。香港人的電影,又一次得到國際業界認可和讚賞。
在正式開拍前,趙崇基把《中英街1號》的劇本小說出版。他在書的自序說「戲還未拍出來,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智慧與勇氣,只知道這段被故意遺忘的歷史,值得去寫一個故事」。一部劇本還未拍成電影,卻以小說形式先出書,據知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小說在2015年出版,趙大導送了一本給我,希望我寫一篇推介,結果文章寫好了,刊登在《明報》。
我在文中有以下一段:「不敢說歷史會否重複,但我知道,每一代年輕人的叛逆和抗爭,都會一次又一次發生;只要忠於自己的信念,擁抱理想、付諸行動,我們又怎能怪責真誠的赤子之心。讀崇基的劇本,有些情節深深觸動了我,我知道,這是因為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希望崇基盡快把劇本拍成電影,很多人正等着看。」
今天趙崇基以他的智慧和勇氣,終於把《中英街1號》拍成電影,不負一批老朋友期望。為了表示「真」支持,我會在電影正式上映時買票再看。把電影拍出來了,應該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的是要爭取在更多院線放映,多做宣傳令更多人入場觀賞。重溫1967年,回首2014年,兩段歷史,有很多情節恍如昨日。《中英街1號》是一個有關香港的故事,是一段段港人回憶,是一部值得細味欣賞的電影。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