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王澤基教授(Prof.Chak Wong)7歲從內地移民香港,一家六口擠在僅有100平方尺的天台屋,放假還要打工幫補家計。清貧的家境沒有妨礙他努力求學,中學會考考獲七優佳績,成功考入中文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大學四年制下,學生平均修讀120個學分,王教授卻足足修讀了230個,近乎別人的兩倍。本科畢業後,王教授取得羅德學人獎學金(Rhodes Scholar)到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讀碩士,他從工程系跳到經濟系,一切從零開始,四年後成功取得經濟學博士。畢業後獲聘英國高盛做計量金融師負責編寫程式。2006年回港出任瑞銀執行董事,2015年升至行政總裁。王教授現擔任法國興業銀行董事總經理。除此之外,王教授還致力於教學知識傳承,任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科學實踐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應用金融教授。王教授堅信天道酬勤,否定讀書無用論,只要認真思考、深入學習、敢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必能成功。
棄高薪厚職執起教鞭 正視問題無礙嚴謹治學
王教授在商界大展拳腳,事業有聲有色,曾經做過計量金融師、銀行董事總經理、執行董事甚至行政總裁,衣食無憂,為甚麼中途去了學界?原來是為了家庭,當時王太生第二個小朋友,王教授考慮到做大學老師雖然賺得比商界工作少,但社會地位還是不錯的,而且人到了某個年紀,金錢遠遠沒有家庭來得重要。投入學界後,王教授就有了更多時間陪孩子和做學術研究,踏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王教授心目中的好老師必須具備耐心,而他自言沒甚麼耐性,說話方式和以前做銀行高對待下屬一樣直接、強勢,有些學生接受不了這一套,甚至說很怕他。王教授認為自己擅長管理專案,執行力強,在授業解惑方面非常專業,但不是那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老師,不擅於「傳道」。清楚瞭解自己缺乏耐心,也明白學生既需要學術上的解答又需要情緒上的支援,王教授就着研究助理負責和學生談心,自己專注「授業」、「解惑」——處理授課和解答學術問題,正視問題並靈活解決,無礙王教授成為非常受歡迎的老師。
精通中英法三文四語 學語文心法重讀和寫
王教授認為,語文科的重點是閱讀和寫作。多花點時間博覽群書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不二法門,沒有捷徑。廣泛閱讀累積知識,多動筆寫作,多找人糾正修改,便能提升寫作能力。王教授建議同學先選一本適合自己的程度的書,詞彙量不能太多,要挑儘量不需要查字典就能看懂的那種,不論是電子書還是實體書都可以,慢慢提升閱讀量和加大難度。第二件事是要掌握正確發音,例如老師大多沒能教好R的發音,內地學生普遍問題是翹舌太誇張,香港學生的問題則是懶音,大家都讀錯,正確的發音是舌頭後面要向後退的,用後舌根頂着,要好好掌握發音才能避免能讀不能講的尷尬。王教授亦鼓勵同學多讀不同語言的書,題材可以隨自己喜好選擇,但「如果你在所有認識的語言當中都找不到一本適合你讀的書,肯定是你的問題了」。先選一本喜歡的,從同心圓開始一邊往外擴展至更多領域,在書海裏浸淫日久,知識面就會愈來愈闊,談吐涵養都會與別不同。
王教授說要精通一門外語,必須飽覽群書,深入認識該國文化,能在公開演講的時候用外語講笑話才算是真正精通。當年為了學好法語,他就讀原文的《小王子》,懂法語不僅意外幫助他取得獎學金,到現在他仍能讀懂法國報紙,多一個渠道去吸收知識。他也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同的語言,及早幫他們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王教授批評現在香港學生抗拒學普通話是愚蠢的,他說以前不會講普通話沒所謂,現在不但要懂得講,更要講得流利。他又提到教授內地碩士生的經驗,算上教科書,這群學生可能只讀過兩三本英文書,要訓練他們具備到外國公司工作的外語能力非常困難。他總結提高語文水平不可能有特殊的訣竅,只能下死功夫多讀書。
鍛鍊批判思考明是非 堅持目標成功必在望
面對將來的迷茫,有不少年輕人崇拜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王教授笑言,人到了一個年紀就會比較固執相信自己那一代的經驗,也有美化自己過去的傾向,所以成功人士的經驗分享有對有錯,不一定全部適用於你身處的時代。年輕人要培養獨立批判思考的能力,聽完經驗分享後必須明辨是非,不能照單全收,要自己思考、笑話,再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王教授說,人的價值體系是由個人經驗和讀書累積的知識所形成的,實際上就是一場接一場的批判思考,將別人的看法和自己的體驗互相融合,總結成為自己的價值體系。王教授建議一種鍛煉思維的方法,設想一個不喜歡你的人會用甚麼合理的理由去證明你所想的東西是錯的,但不要嘗試捍衛自己的想法,而是要清楚列明不同理由來努力證明自己是錯的。這時候你才會真正開始思考,可以提升思考層次。以後做決定時,你就可以擇善固執,不會因為無知、不思考而犯錯,這樣做的決定就是正確的。要培養一個習慣,用更加多的時間去證明自己是錯的,而不是用時間去合理化自己的觀點。他在訪談中再舉兩個事實命題做例子說明:
事實命題一:「大學生要多點和別人交流,要和別人拉關係」
王教授說,如果你想着透過不同的關係自然就能給自己一些好處,找工作也容易一點、社會的網路更加闊等,都是用行動嘗試證明這個命題是對是錯,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具批判思考的做法是細想這句說話可能是錯在哪裏呢。你想巴結的、想拉關係的人肯定是有一定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的人,這個人脈才會對你有意義。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想透過和他拉關係向上爬,但被拉關係的一方有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他為甚麼要和你拉關係呢?你想和他拉關係,他未必是一定想和你拉關係的。
事實命題二:「不讀書,多花時間建立人際關係,依然可以找到同樣的工作」
王教授答:不讀書是可以的,但你必須理解自己的選擇會帶來甚麼利益,同時失去甚麼。
起初練習思考的時候會感到很吃力,像跑步一樣,跑得多就不會覺得那麼累。鍛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後,要進入鄭板橋說的「難得糊塗」的化境。弄明白不同的事,自己清楚來龍去脈,但毋須每一次都拆穿別人。例如子女問:「爸爸,我的畫是不是畫得特別漂亮」,爸爸必須回答「挺好、不錯」,甚至要指出他和上次畫的有甚麼不同,有沒有可以誇讚的地方。王教授批改學生的作業也是同樣做法,要告訴學生好在哪裏、為甚麼好,他們才有動力繼續進步。
現代人生活節奏急速,人人想成功,但王教授提醒大家「人生不是每一刻都是上戰場,不需要這樣做,也沒有理由每一刻都要追求成功,有時候也可以放鬆放鬆,例如打球就是打球,不需要計較是自己蠢還是對方精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發達、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拿諾貝爾獎,最重要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清楚明白自己在幹甚麼,就是成功。
做好這三點 邁向成功路
一、培養真正的愛好
吃飯喝酒不是愛好,而擊劍、攀岩、潛水、籃球、舞蹈、音樂、藝術則是愛好。人生中沒有甚麼比日復一日的訓練、輸掉比賽後抱頭痛哭、贏比賽後一起嗨翻全場更能交到真朋友的事情。
二、學會由衷地恭喜別人
別人的成敗與你無關。如果你讀書不好,不要埋怨別人考了第一名,要反思自己的問題;如果朋友有錢、享受風光生活,要真誠恭喜他找到了快樂。
三、除了金錢名譽地位以外,想想自己有甚麼追求
王教授認為每個人這輩子都欠了無數人的債,要學會感恩。他認為自己所得的只有兩成和自己有關,其餘都是得到別人的幫助。他家境清貧,小學畢業時本該去職業訓練學校升學,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認為他是可造之才,親自帶他去另一所更好的中學面試,王教授才有可能走上今天的成功之路。他對老師說︰「我將來會發大財的,你想我送你甚麼?」老師對他說:「如果你將來可以送一本你寫的書給我,我會很高興。」
王教授說現在的年輕人比他那一代有本事,也有更多課外活動的精彩體驗,但切忌自視過高,對工作諸多挑剔,也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出來社會工作無往而不利。
嘉賓介紹
王澤基教授現擔任法國興業銀行董事總經理,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科學實踐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應用金融教授。他致力於研究金融體系的理論建模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除學術研究外,他也在不同的媒體如CNN、金融時報、中國日報和智富等撰寫文章,評論政府政策和其他經濟議題。
王教授曾任巴克萊銀行企業戰略部亞太區暨日本主管及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 協助企業制定風險管理與投資策略。此前曾於瑞士銀行 (倫敦及香港) 任交易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結構產品聯席主管,管理的交易涵蓋所有資產類別,及跨類別產品。他管理的交易部門設計和交易的產品包括:利率、外匯、信用、通漲、商品、股價指數、天氣和溫室氣體排放等各種資產類別;並交易所有個股外跨類別產品。
王教授亦曾在倫敦服務於投資銀行高盛,擔任衍生品交易員與執行董事,主要負責利率和外匯,以及跨類別產品。他也曾於摩根史丹利 (倫敦) 信用衍生性商品與新興市場小組擔任數量分析師和產品結構師。
王教授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大學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主修電子工程,副修純數學和法語。1995年,王教授獲得香港區的羅德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深造。該獎學金在國際上享有卓越的聲望。不少國際領袖和傑出學者在青年時期都獲得該獎學金,包括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前澳洲總理霍克及2001年諾貝爾獲得者斯彭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