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管理學院2015年11月起設立學院基金,並邀得校董潘燊昌博士出任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潘博士說,恒生管理學院奉行博雅教育,著意培養師生關係,擴闊年輕人視野,這些理念與他都正好合拍。
原來潘博士兩位公子、一位女公子留學美國時,都選讀博雅大學。「我發現他們閱歷廣了,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以前的年代,大學裏面都是精英,能夠自主學習。現在時代改變,資訊繁雜,老師的指導愈來愈重要。」
香港有八間資助大學,均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付公帑資助。既受公帑資助,行事必有限制。潘博士也知道有香港父母希望子女可以就讀私立博雅大學。「如果香港有,學子就不必遠適海外了。」
恒生管理學院不只培訓技術、傳授知識,也鼓勵學生常與老師同學共處。何順文校長說:「知識可能忘記,師生之誼卻會銘感於心。」恒管希望未來全校學生保持在6,500名以內,繼續小班教學,照顧學生就可以比較周到。恒管亦如海外博雅大學,開辦許多跨學科課程,不計學分,讓同學博採眾科之長。
潘博士說,恒管成立學院基金,捐贈者會更有信心,知道有專業投資者幫忙,「而且架構清晰,管理嚴謹,捐款定會用得其所。」恒管也希望透過基金與捐贈者保持聯絡,告知發展方向,捐贈者能和大學結下情感聯繫。
1980年恒生管理學院興建校舍時,曾得政府減價批地、免息貸款支持。除此以外,一概設施折舊、日常營運、獎學金,學校均須獨力承擔,此外還設立了助學金,支持清貧學生就學。雖然如此,學校不願收費太過高昂,學費並未收回成本,尚須有心人捐贈支持。
捐款大學 乃是投資人類進步
潘博士是精算師,卻知道大學向人募資,數據不是皇牌。「募捐並沒有什麼科學方法,也不能一蹴而就。學校總是要準備充足,等待時機,以真誠感動捐款者。不是說有多少報表和演示,就一定會成功。很多時打動捐贈者的,是學校的價值理念。」
他說自己支持大學教育,乃是投資於人類的進步。「畢竟只有大學,才是人類知識水平的最高殿堂。」怎樣支持大學才好?「有些人覺得最好將一筆鉅款投資到金融市場,再用賺取到的收益來捐款,細水長流地捐下去。我明白他們怎樣想:如果現在一次過捐完了,再下一代怎麼辦?——但我覺得,捐款最好集中火力,實在不妨連續支持一間學校5至7年。這一代學生好了,他們自然會照顧再下一代。」
很多人以為恒生銀行與恒生管理學院仍然關係密切,甚至對學院多有資助。何順文校長說這是誤會了。「學院的確由何善衡慈善基金會、恒生銀行若干創辦股東及恒生銀行慷慨捐出之基金開始運作,但並不由恒生銀行營運、資助,銀行也從不參與院校事務。」
學院將於2017年向政府申請大學正名,希望2018年獲行政會議批准。
恒生管理學院基金成立典禮暨籌款晚宴將於10月20日假尖沙咀美麗華酒店舉行,邀得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出席,並有義賣、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