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不忍木蘭「辭」── 一首倫常失序的童話詩

不忍木蘭「辭」── 一首倫常失序的童話詩

《木蘭辭》作為常用教材,多以「盡孝」概括木蘭代父從軍之原因,但當中有不少倫常問題仍待處理。

許志榮 作者: 許志榮
2019-06-22
教育眼

標籤: 代父從軍倫常北魏性別戰爭木蘭辭杜甫童話
花木蘭之故事被製作成多項舞台、電視、電影之作品。(Mulan Facebook)
花木蘭之故事被製作成多項舞台、電視、電影之作品。(Mulan Facebook)

題目裏的「辭」字,是告別爹娘的意思。

〈木蘭辭〉描述女主角代父從軍,出發當日,「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後,「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如果我們認真閱讀這兩個關於爹娘呼喚女兒的片段,總會於心不忍吧!

杜甫在〈兵車行〉裏,這樣描寫父母和家屬送別征人的場面:「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這是人之常情的呈現,回到〈木蘭辭〉,世上怎會有爹娘因為沒有長子當兵,就讓女兒非法地頂替父親,承擔那個面對死亡的作戰任務?「父義」、「母慈」不是這個文明古國標榜的倫常道德嗎?他們為甚麼會接受小女兒這樣的決定?就因為她「孝順」,所以不顧一切地成全她?

教科書裏的〈木蘭辭〉

〈木蘭辭〉的主題,一般教材突出以下各點:

  • 木蘭實踐孝道,勇敢果斷,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 巾幗不讓鬚眉,她在戰場上立下顯赫功勳;
  • 立下功勳的木蘭不貪圖名位,謝絕賞賜,只求回家團聚,享受天倫之樂;
  • 木蘭高尚的品格、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足以作為女性的榜樣。

類似的「共識」已成為作業和考試的標準答案。不過想深一層,把「盡孝」的女兒送上戰場與敵人廝殺,竟被視為足以令女性自豪的壯舉,這樣的童話實在太矯情造作了,不禁令人想起「郭巨埋兒」(註1)那些百行孝為先的故事,不寒而慄!

為戰神擦靴

木蘭本來是個典型的農村少女。詩歌的第一節告訴我們,在那個男耕女織的時代,她已進入命定的社會角色,以織布為業,作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她待字閨中,然後,相夫教子;再然後,含飴弄孫。如果沒有戰亂,她準能享受平凡的幸福,頤養天年。可是,忽然「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應感到父親年事已高,不堪戰陣,家中又沒有兄長承擔朝廷分攤下來的作戰任務,於是毅然從軍,改變自己的命運,以保家人的幸福。

〈木蘭辭〉的寫作年代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北朝,其二是唐朝文人改寫北朝民歌而成。詩中提及木蘭要四處張羅作戰裝備,那該是唐代府兵制的特色。那是寓兵於農的兵役制度,對於推斷「可汗大點兵」的時代背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再看那個「點兵」的召令,朝廷竟然對只有一名成年男子(木蘭的父親)的家庭也沒有半點寬貸,那個政權的不仁不義,實在昭然若揭。一般教科書將「大點兵」的「可汗」與下文打勝仗之後「坐明堂」的「天子」視為同義詞,實在太大意了。若將原詩那兩個詞語互換,變成「天子大點兵」、「歸來見可汗,可汗坐明堂」,馬上顯得格格不入。我們大致可以這樣理解:可汗是族群的首長,天子是天下的領袖,經過一場12年(!)的戰爭,可汗取得勝利,升格為天子。木蘭立下汗馬功勞而未至於馬革裹屍,所以有幸謝主隆恩,獲得豐厚的賞賜。

杜甫在〈北征〉裏寫了不少回家途中所見的瘡痍景象,再看〈木蘭辭〉,竟然沒有半點對本國承受戰禍的描述,卻有戰後物質生活不虞匱乏,可以「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渲染。依此推斷,那是一場拓展領土、擴張霸權的戰爭。如果這樣的推斷屬實,木蘭代父從軍的意義實在要再作推敲。

給百姓下藥

老子說過:「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註2),這是哲學家的睿智,至於文學的版本,且看〈北征〉怎樣寫杜甫經歷戰亂之後回到家裏的印象和感受:

  • 家人形象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慟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爺背面啼,垢膩腳不襪。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
  • 妻女妝扮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
  • 父子之情
    「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翻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
  • 重拾家庭生活的表現
    「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日。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
    「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飢渴。新歸且慰意,生理焉能說。」

至於木蘭凱旋歸家的印象和感覺,與〈北征〉對照,隱約相應,卻有天淵之別:

  • 家人形象、妝扮及反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 重拾家庭生活的表現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而最微妙的片段在詩的末幅:「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含蓄地告訴讀者:不要擔心,久經戰陣的木蘭仍在花季,那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夥伴,極可能是可託終身的護花人!

這個浪漫的童話不是完美得有點過分嗎?

性別趨同的思考

這首童話詩令人着迷的地方,在於女性的弱者角色超越了現實生活的局限,與英勇的男性平起平坐,甚至比對方更優越(「木蘭不用尚書郎」)。這是一種性別角色對立和較量的思維,很易造成性別趨同,甚至要凌駕對方的心態。

此外,〈木蘭辭〉之所以能夠成為家喻戶曉的童話,實在有賴傳統另一個性別定型的前提──女性隱身混入男性群體中所帶來的冒犯與不便,相對於男性混入女性群體中所帶來的,較易為一般人所接受。我們不妨設想,如果要投票決定醫院裏當夜班的護士全是女的或全是男的,結果應該沒有懸念吧。然而這樣的想法在某些學理觀點下,會受到揶揄批判。

童話的亮點和黑斑

童話故事主題突出,就文化承傳來說,明確宣示某種價值觀,可讓它移植到孩子的心裏,成為人格發展的座標。若就移風易俗而言,童話的主題一般可視為社會的核心價值,作為反省與批判現實生活的依據。至於其他與主題無關的細節,說故事的人只會把它當作陪襯舖排,一般不予深究。

〈木蘭辭〉寫女主角踐行孝道,代父從軍,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農耕社會來說,是一篇主題深刻、情節動人又文辭生動的浪漫作品。不過,如果作為教材,採用一般的參考資料慣性解讀,可能會忽略其中隱蔽的負面元素,令學生潛移默化,受影響而不自知。語文教師任重道遠,實在不宜掉以輕心。

後記

放下課本,回歸現實。如果有年輕人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感到泰山壓頂,阻力重重,又覺得他們的父母都老了,於是決定「代父從軍」,戴起荊冕,執起抗爭的戈矛挺身而出。我們身為「父母」,應該牽衣頓足攔道哭,還是站在路邊高呼加油,目送他們走上戰場?

註釋:

註1:郭巨埋兒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AD%E5%B7%A8

註2:《老子》:「大軍之後,必有凶年。」https://kknews.cc/zh-hk/history/pqyqn5j.html

更多精采文章

  • 吵架總比打仗好吵架總比打仗好
  • 書展動漫節狂想曲書展動漫節狂想曲
  • 花花世界花花世界
  • 家學、家教、家風家學、家教、家風
  • 沒有硝煙的中美「戰爭」沒有硝煙的中美「戰爭」


許志榮

資深語文教師,《信報》前「教育眼」專欄作者,致力於反芻成長經歷及總結個人教學得失,化作春泥更護花;並以教育工作者的心眼、文化傳承的觸覺和視野評論時事,期望化民成俗,回饋社會於萬一。主要著述:《教育三重奏》。與教育相關的研習興趣:語文教學、語文考評、經典教學、文化傳承、啟蒙教育、全人教育、道德教育、國民教育及公民教育。
View all posts
標籤: 代父從軍倫常北魏性別戰爭木蘭辭杜甫童話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李家超在國慶酒會致辭,讚揚香港人「有橋」、「食腦」,識得靈活走位,多次轉危為機。(李家超社交平台圖片)
灼見報道

李家超:《施政報告》歸納市民意見 拚經濟做實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從台灣巡防艇角度看涉事漁船,雙方距離接近。(YouTube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台扣押大陸漁船17人 指撞傷巡防艇擬索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30

影片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 陳鳳翔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本社編輯部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 飲酒與享受飲酒與享受 黃珍妮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