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寬烈(左)早年與香港著名書評家許定銘合照。

方詩人的文學剪貼簿

人稱「方詩人」的已故香港作家方寬烈,生前有一特殊癖好,就是喜歡把著名作家的報紙文章剪下來,分門別類用漿糊或膠水糊在環保紙上,然後裝釘成冊,用作自娛或跟人分享。到今天,這些剪貼已成為香港文壇珍貴史料。

馬松柏60年代任職《新生晚報》。

從馬不停蹄 到老馬停跑

報壇前輩馬松柏先生仙遊,馬家輝在《明報》專欄撰文懷念父親,父子情、家庭愛,躍然紙上。多年前我跟馬老前輩有數面之緣,當時他貴為大報老總,我是他敵對報紙的採訪主任,大家在公開場合不宜太親熱,點個頭便算數。

黎工佽和豹翁都是30年代香港小報《探海燈》的名筆,得罪不少權貴。(灼見名家製圖)

報人遇害 無頭公案

中國近代報業史上發生過多宗新聞工作者失蹤,或遇襲死亡案件,結果都是無頭公案,即使兇徒被捕,也查不出幕後主謀是誰。上世紀30年代,香港著名報人黎工佽和「豹翁」蘇守潔一死一失蹤事件甚為轟動。

尖沙咀鐘樓最早照片,鐘樓仍未安裝大鐘。

100年前的香港相簿

近日從香港拍賣行Spink拍得一本香港舊相簿「Views of Hong Kong」,內有103張舊照片,主要是20世紀初期中區的建築,包括皇后像廣場、大會堂、滙豐銀行、各大洋行、第一代纜車站等等。

美元25分硬幣用了黃柳霜的肖像。

黃柳霜尋根之旅

黃柳霜是荷李活第一位華裔女星,今年剛好是她擔當女主角100周年,她一生演出超過60部電影,橫跨默片與第一部彩色電影的時代,也是首位在電視劇中演出主角的亞裔演員。

1973年全版英女王軍裝$10郵票,最高峰時被炒至過百萬元。

香港最貴女王頭郵票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已入土為安,其香港人「事頭婆」形象,令人難忘。香港人和英女王最親密的接觸,非女王頭錢幣和女王頭郵票莫屬。以前我們寄信貼郵票,多用口水沾濕郵票背後的膠紙,因此有機會「親吻」英女王。

1953年英女王加冕送給香港兒童的鋁杯,近日二手叫價高達$8000。

「事頭婆」牛奶嘜炒至癲價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後,印有女王圖像的紀念品備受追捧,二手市場售價以幾何級數飆升。69年前用英女王名義派給香港小朋友的紀念品,已被炒家炒到天價,其中一個鋁杯在香港拍賣網的叫價竟高達$8000。

港大亞洲研究中心在2000年代開展「香港口述歷史檔案」計劃。

潮流興做口述歷史

香港愈來愈流行做口述歷史訪問,正所謂大有大做,細有細做。20年前,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持的《香港口述歷史檔案計劃》,是同類型計劃的最大規模,成果亦很可觀。

旺角區的「同昌大押」,歷史悠久。

警方通告:小心賊贓!

全港當押店(當舖)定期收到警方通知,要當舖負責人留意一些賊贓下落,隨時上報。警方隨通告會開列一份清單,詳細列出懷疑賊贓的種類、型號。我們可以從這些清單清楚知道什麼年代流行什麼典當物。

《香港文壇回味錄》書影。

《香港文壇回味錄》

我與書同行超過半世紀,認識書界很多奇人異士;在報界打滾了30多年,見證了報業的興衰;喜結交文化界前輩,聽過不少文壇掌故。朋友叫我把這些回憶抽取部分用文字寫下來,這就是我本新書《香港文壇回味錄》的由來。

倪匡第一本武俠小說《金英劍》,出版社把作者姓名改為「梁羽生」。

倪匡第一本武俠小說

倪匡的武俠小說《六指琴魔》大受歡迎,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倪匡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其實,他早於1959年年底已署名倪匡,在《真報》寫了第一篇武俠小說,後來結集成書,但作者姓名卻被改為「梁羽生」。

2022年6月28日,劉以鬯夫人(左二)主持香港文學特藏20周年展覽剪彩後,帶領嘉賓參觀藏品。

香港文學研究寶庫

20年前,小思老師(盧瑋鑾教授)捐了兩萬多冊藏書和研究資料給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圖書館特別為此成立了香港文學特藏。20年來,各界捐贈的圖書數量倍增,中大的香港文學特藏也就成為香港文學研究的寶庫。

這3本書已成為香港年輕一代愛書人追逐的寶貝。

本地詩人淮遠三寶

「淮遠三寶」是我替本地詩人淮遠3本著作起的稱號。「三寶」是指淮遠早年寫的3本書:《鸚鵡韆鞦》、《跳虱》和《懶鬼出門》,這3本書已成為香港年輕一代愛書人追逐的寶貝。

倪匡是世界公認的貝殼專家,知道的人恐怕不多。(YouTube截圖)

倪匡:我係貝殼專家

倪匡是鬼才,寫小說寫到出神入化,這是公認的;但倪匡是世界公認的貝殼專家,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他曾經和洋人合作寫了一本有關香港貝殼的著作。好像倪匡這樣的鬼才,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矣。

袁步雲(右)與塘西第一名妓「花影恨」(左)有多面之緣。

細路祥見過「花影恨」

細路祥是袁步雲筆下著名漫畫《細路祥》的主角,袁步雲因而聲名鵲起,文化圈的前輩都叫他做細路祥,平輩叫他做袁步雲,晚輩叫他做步雲叔。他多才多藝,講故事也講到活色生香,題材之廣,閱歷之深,在圈中數一數二。

漫畫版與舊版的《天龍八部》。

金庸小說漫畫版

金庸武俠小說魔力無遠弗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連帶與金庸小說有關的「副產品」也多姿多彩。筆者最近從海外購入一套漫畫版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可說是副產品之中的佳品,它絕跡江湖已數十年。

學海書樓牌匾。

香港學海書樓100年

前清太史賴際熙1923年在香港創辦的「學海書樓」,到明年便屆100周年。學海書樓是香港最源遠流長的書樓,3萬多冊古籍現寄存在香港中央圖書館,令一個世紀以來在香港的國學香火得以延續。

司馬長風先生與其暢銷著作《中國近代史輯要》書影。

追憶司馬長風先生

1973年我到浸會學院讀傳理系,傳理系規定,所有學生要選修別系一、兩個課程,翌年我便選讀司馬長風先生的「中國近代史」。半世紀之後回憶這段師生緣,仍然記憶猶新。

90年代的方蘆荻。(灼見名家製圖)

詩人記者007

香港新聞界臥虎藏龍,有些人鋒芒畢露,成為傳媒明星;有些人默默工作,不求名利,絕口不提風光往事。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雅倫方,就是屬於不求聞達的人,當年跟他一起跑新聞的記者,一直不知道他曾經是香港文壇新星。

新藝城高層的「度橋房」,誕生了多齣經典電影。

今年又無賀歲片

因為疫情肆虐關係,全港娛樂場所關閉,首當其衝的是電影院,農曆年黃金檔期沒有了,拍好的賀歲片不能賀歲了,片商和院商損失慘重。80年代曾經是賀歲片的黃金年代,多齣經典電影今天重溫仍然令人開懷。

第2頁,共6頁 1 2 3 6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