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金庸何以偉大和經典

金庸何以偉大和經典

金庸去世之後,關於他和他的作品地位的爭議,還會繼續。在我看來,金庸是現代文學史被低估的人物;新古典武俠小說這個流派,其價值也被大大低估。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作者: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2018-11-12
人文經濟學會

撰文:陳興傑(人文經濟學會特約研究員)

標籤: 價值觀大仲馬武俠小說現代文學史金庸
金庸身在香港,寫出十幾部經典作品,填補中國文學史的空白。金庸先生千古。(網絡圖片)
金庸身在香港,寫出十幾部經典作品,填補中國文學史的空白。金庸先生千古。(網絡圖片)
0
SHARES
801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金庸去世之前,文學界對他的評價是有保留的。毫無疑問他是通俗文學的大家,有最廣泛的讀者;在純文學世界裏,對金庸發表讚美卻往往迎來譏笑。很多人看金庸的書,互相傳閱,卻不會把它當文學作品,而是消遣閒書。一個標榜文學青年的讀者,會說自己愛看金庸小說嗎?那實在太掉價了。

這讓我想起金庸在正統文學史的地位。我讀大學時,有一門現代文學史的課。除魯巴茅郭老曹等人,這本書分門別類講了各種文學流派。什麼「山藥蛋派」、「傷痕文學」、「尋根文學」,現在我已記不清都有哪些人。瓊瑤金庸古龍呢?教材最後一章薄薄幾頁的「港台文學」,列一些讀者熟悉的名字,亦舒、李碧華、古龍、金庸等等。談到作品文學性時,難免加一番「迎合市場需求,頗受讀者喜愛」的話,聽起來就很不入流。

這就不難理解,每次有金庸粉絲說諾貝爾文學獎,就有人善意普及:諾貝爾文學獎是頒布給嚴肅文學的,它關注人類悲苦命運和終極問題,怎麼能頒給通俗文學呢?如此高屋建瓴的說法,一下把「翻譯困難」、「文化隔閡」的辯解打垮。通俗文學的玩意,怎麼配得上諾獎呢?不只是諾獎,金庸作品在華語世界文學獎裏,可以說是顆粒無收。

當然我不是為金庸叫屈。和他作品的廣受歡迎相比,那些榮譽頭銜實在無足輕重。金庸作品何以成現象,為何他的作品風靡兩代人後,又被許多人奉為文學經典?這些非常值得研究。我有幸讀過金庸大部分作品,一些未讀,歷年電視劇翻滾播出,也已足夠了解。一個很深的體會是:金庸作品在市面大獲成功,恰恰緣於文學界所詬病之處。

金庸小說太迎合讀者心理?

第一個主要的批評,金庸小說太迎合讀者心理。

從他的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說起吧。陳家洛相貌英俊,談吐風雅,一出場就是翩翩佳公子。他是紅花會總舵主,皇帝的同胞兄弟,身世顯貴,舉止多情,還和美麗溫柔的霍青桐談戀愛。這樣的設定怎不迷人呢?雖然他有軟弱天真的缺點,這樣的特性只會讓人物顯得更真實。《書劍恩仇錄》是金庸所有作品裏最有家國情懷,迎合讀者最少的。這可能是很多人嫌它沉悶的原因吧。

《碧血劍》的袁承志,少年下山,一路披荊斬棘,見證時代風雲,最終攜美人好友歸隱海外。這類似於今天的架空文學,主人公參與歷史進程,各種風雲際會。《碧血劍》最終是悲劇,它的套路已相當明顯。

到《射雕英雄傳》、《神鵰俠侶》這兩部作品,金庸開創主角「修煉升級」模式。郭靖天資魯鈍,幾經奇遇,功力大增,終成一代大俠;楊過出場是身世可憐的小痞子,情路坎坷,最終成人人敬仰的神鵰大俠。他們的蛻變,乃是先有慧根,加以品行端正,修成正果。「小人物逆襲」是講故事模式裏最經典的套路。

到《天龍八部》,金庸將前面兩種套路用在蕭峰、段譽和虛竹身上。蕭峰出場即是高光,以大英雄之姿從頭打到尾,愈戰愈強,令人心潮澎湃;段譽和虛竹則是一路打怪升級,能量充值,最終成為頂尖高手。

這就是很多人對金庸小說的批評:庸俗和套路。這種批評有沒道理呢?早些年我讀網絡小說,突然意識到:金庸正是網絡「爽文」鼻祖啊。你看他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鹿鼎記》,韋小寶已經不是「升級打怪充血值」,而是用陰謀詭計下三濫的手段,步步高遷,娶得七房老婆,成為人生贏家。這不正是現在許多人愛看的小說嗎?

倘若認識止於這層面,確實很容易認定:金庸小說沒有什麼稀奇。事實上這樣的指責還是失之淺薄。文學創作也有規律,古往今來的成功作品,都有掌握觀眾預期、使故事引人入勝的技巧。美國編劇大師布萊克‧斯奈德就歸納過十種故事類型,比如阿喀琉斯之踵(超級英雄和他的弱點)、俄狄浦斯(不可抗拒的悲劇命運)、小人物逆襲(從弱變強),等等。

這些歸納並不完整,不過恰能反映出,故事源自套路並不可恥,而是符合創作規律。金庸小說一開始連載在他創刊的《明報》,想要招徠讀者買報。他必得掌握讀者預期,滿足讀者心理。金庸創作小說與文學要求並不衝突,他或許不了解這些規律,不過直覺很好,「故事該怎麼寫才好看」。這種直覺也源於他的良好素養。金庸表示過,他學習的是法國作家大仲馬。

大仲馬是法國通俗文學巨匠,寫出《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這樣好看的作品。平心而論,金庸的藝術成就比大仲馬高太多。後者作品在故事曲折生動、人物性格發展、形像多變複雜方面,都遠不如金庸武俠世界的群像。大仲馬是法國文學史繞不過去的大家,金庸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不應比大仲馬在法國文學史的地位。

一個很深的體會是:金庸作品在市面大獲成功,恰恰緣於文學界所詬病之處。(亞新社)

金庸小說太虛假?

對金庸的第二個批評,是認為他的小說虛假、幼稚、不合邏輯。

王朔說過,金庸小說人物真是莫名其妙,他們見面永遠打架,一句話能說清的事,偏不說清楚,就是要打。這些人打架兇惡,可誰也乾不掉誰,一到將出人命,就會有個什麼事拖過去。

很多人還批評,金庸小說有嚴重的架空感。有些故事明明有歷史背景,卻彷彿發生在另一世界。各種江湖幫派,動輒幾百幾千人聚集,朝廷也不過問;泰山、華山和少室山這些名山大川,嘯聚一夥不事生產的強人,一火拼動輒死幾十上百人。小說裏頭明明有官府朝廷,他們當做不知道啊。

這樣的批評確實尖銳。中國古典小說有悠久的現實主義傳統,如神魔小說《西遊記》,它會大量描摹世情百態,《水滸傳》和《金瓶梅》這樣的作品,更以寫實見長。若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寫武俠,會出現什麼情景呢?答案是讓人失望的。

中國古典武俠小說,通常是民國以前清代的武俠作品。這些作品的大俠,最大特點是什麼?朝廷之鷹犬,體制之奴才。比如《七俠五義》之展昭、《施公案》的黃天霸。這些很寫實的「武俠」,很真實的「大俠」,能有什麼魅力呢?在許多情節上,甚至說得上噁心。

中國古代也有豪傑大俠,比如朱家、劇孟、郭解,他們生活在體制邊緣,「行不軌於正義」。這樣的大俠注定短命,朝廷一嚴打,他們就四處奔走,不成氣候。此種「現實主義」寫出來,顯然不能滿足讀者願望。武俠小說的鼻祖唐傳奇,那裏也有一些古典意義的大俠,比如《聶隱娘》、《紅線女》和《崑崙奴》。這些故事只是只影片斷,沒有成體系。

以金庸為代表的新古典武俠小說,故事背景力求有歷史感,人物力求復甦古典精神。沒有政府強力壓制,人們要按照什麼規範行事呢?「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這是司馬廷對「俠」精神的概括。金庸武俠世界裏,我們處處能看到這些閃光品質:助人為樂、公正豁達、忠於知己、勇敢誠實、愛惜名譽、慷慨輕財。金庸賦予人物強烈的道德評判,使他的筆下人物鮮活生動,供人評說。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寫人物擅長「避免臉譜化」,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通常兼具獨特性和複雜性。千人千面,讓人過目不往,同時意味深長。金庸將中國武俠故事複雜化,英雄人物立體化,提升到了一個高度,這是他對武俠文學史的貢獻。

金庸武俠小說是虛構故事,以虛構立足真實歷史,難免各種不靠譜。毋庸諱言,一些細節確實值得妥當處理。從大面來說,我們無法苛責某些「架空」設定。倘若政府嚴管江湖,三山五嶽有官僚牧守,大部分故事都沒法講。允許抽離架空,允許想像馳騁,是對文學的尊重。

忽略某些不現實設定,再看小說其他描寫,能看到大量真實。最動人的不是武功,而是各種親情、友情、愛情。小說家對人性的洞察,對權謀詭計的刻劃,處處可以在現實世界找到影子。我想,這才是最需要尊重的真實吧。

以金庸為代表的新古典武俠小說,故事背景力求有歷史感,人物力求復甦古典精神。(亞新社)

小說人物性格,代表金庸的價值取向?

最後說說很多人對金庸價值觀的批判吧。必須指出的是,小說家創作人物,要解決「作品人格」和「理想人格」的差距。作家刻劃主角,賦予他大量優點,往往只是出於作品需要,並不意味着他本人讚賞這樣的人格。《書劍恩仇錄》的陳家洛是軟弱薄情的,《碧血劍》的袁承志報殺父之仇並不堅決,郭靖黃蓉在《神鵰俠侶》裏,也失去當初的可愛。

這些人物性格,代表金庸的價值取向嗎?我不這樣認為。哪一種人格是金庸最欣賞的呢?楊過、張無忌、還是令狐沖?讀者有許多爭論。有一點很明確。金庸塑造了各式各樣的正派主角,他們性格各異,大體的品質差不多。正直、善良和真誠,多情而不濫情,狡黠卻不惡毒。即便韋小寶這樣風評很低的主角,也有許多閃光之處。

金庸的很多作品,處處體現「家國情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許多人看來,這確實太不酷,太討厭。可站在傳統價值觀的立場,這難道不是一種偉大嗎?金庸的家國情懷也並非絕對。在《天龍八部》裏,蕭峰最大的迷惘是身分認同。民族主義之上,作者顯然有更高的取向。《射雕英雄傳》裏,郭靖和成吉思汗的臨終對話,充滿人道主義色彩。這些東西,顯然已經超越了家國情懷。

金庸去世之後,關於他和他的作品地位的爭議,還會繼續。在我看來,金庸是現代文學史被低估的人物;新古典武俠小說這個流派,其價值也被大大低估。因為流行,所以被低估,我認為這是主流文學界的悲哀。幸好讀者和市場不理會這些,他的作品從一出世就大賣,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小說作品。金庸小說創作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國大陸文學萬馬齊喑時候。金庸身在香港,寫出十幾部經典作品,填補中國文學史的空白。金庸先生千古。

原刊於人文經濟學會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江第一文膽香江第一文膽
  • 文壇名家講座二:從金庸小說學寫作(影片模式)文壇名家講座二:從金庸小說學寫作(影片模式)
  • 香港人愛看什麼書?香港人愛看什麼書?
  • 楊過如何剪指甲楊過如何剪指甲
  • 金庸小說遠及電子產品金庸小說遠及電子產品

0

人文經濟學會編輯部

學會由經濟學家茅于軾於2012年創立,理事委員包括張維迎、陳志武等。用經濟學的眼光看世界,希望樹立良好學風,吸引對經濟有興趣的人參與,彼此學習。
View all posts
標籤: 價值觀大仲馬武俠小說現代文學史金庸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表示,有機會讓香港科研參與此次艱巨的太空任務,感到非常驕傲及榮幸。(灼見名家圖片,攝影:文灼峰)
灼見專訪

滕錦光教授:攬月探星之後,理大如何成為融入國家大循環的領頭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6
曾鈺成指出,立法機關如何組成,對香港政治環境影響至大。(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4
近日批評特首林鄭的聲音不少,但批評最嚴厲的並非傳統建制陣營,而是來自前任特首梁振英的文膽,不由得不令人聯想起下任特首人選問題。(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12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灼見名家招收會員
灼見會籍

灼見名家招收會員

作者: 編輯精選
2020-04-02

影片

  • 市民如何選擇新冠疫苗?港大孔繁毅教授逐一深入剖析《抗疫專輯》
  • 馮檢基:蔡英文錯判形勢 親美抗中暗獨路線 後患無窮《灼見政治》
  • 黃錦輝教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未融入大灣區 須達至安全、共融、可信目標《灼見財經》
  • 馮檢基:特朗普拆毀美國民主燈塔 民主黨擁絕對權力走向民粹主義?《灼見政治》
  • 馮檢基:政治湧現高氣壓 移民潮急升 香港無前景?《灼見政治》
  • 施永青:《港區國安法》籠罩下 傳媒、法律界如何作出恰當選擇?《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捍衛民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褚簡寧
  • 市民如何選擇新冠疫苗?港大孔繁毅教授逐一深入剖析《抗疫專輯》市民如何選擇新冠疫苗?港大孔繁毅教授逐一深入剖析《抗疫專輯》 本社編輯部
  • 會說不如會做會說不如會做 常霖法師
  • 2021年運勢預測:香港再遇本命年經濟將緩慢復蘇2021年運勢預測:香港再遇本命年經濟將緩慢復蘇 潘樂德
  • 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曾鈺成:建制陣營多了批評林鄭 欲爭奪下屆特首寶座? 本社編輯部
  • 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 張宗永
  • 春夢醒來了無痕春夢醒來了無痕 劉銳紹
  • 楊衢雲逝世120年紀念──興中會長楊衢雲的譽與毀楊衢雲逝世120年紀念──興中會長楊衢雲的譽與毀 楊興安
  • 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陶傑:美國全球百年信譽形象的大崩潰 編輯精選
  • 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曾鈺成:處理本港立法機關選舉 中央可能出人意表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潘樂德
  • 曹啟樂
  • 周蜜蜜
  • 張建雄
  • 盧兆興
  • 楊興安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