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資本論150年 老馬欠麵包錢

資本論150年 老馬欠麵包錢

十月革命百年探索.之一

在全球具公信力的社會、經濟比較指數,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名列前茅;實行「一黨領導」體制的5個「老共」、蘇東波後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排名,大都靠後,甚至在最差的一群。

丁望 作者: 丁望
2017-11-24
今天與時光隧道

標籤: 僱工共享情人共產主義剩餘價值論喪鐘資本論預言
馬克思(1818—1883)石雕。於1971年豎立於德國東部開姆尼茨(Chemnitz, 原稱馬克思市)(網絡圖片)
馬克思(1818—1883)石雕。於1971年豎立於德國東部開姆尼茨(Chemnitz, 原稱馬克思市)(網絡圖片)

今年是《資本論》第1卷出版150周年、俄羅斯十月革命(1917.11.7)100年,西方媒體發表不少文章,討論馬克思和列寧的暴力專政論、社會主義革命,也觸及馬克思主義是否會在西方出現新的浪潮?

150年前的1867年9月14日,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的《資本論》第1卷在德國漢堡出版。馬克思原寄望此書能「一炮而紅」,卻未贏得「轟動效應」,他慨嘆出版收入還支付不了寫作時的雪茄開銷。

德國知識界有《資本論》出版150年的話題,北京學界卻無紀念集會。中共中央則繼續推動「馬工程」,增強馬主義的宣傳,重振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即重新孕育「共產主義天堂夢」。

中共十九大(10月18日至25日)修改的黨章,重新確定馬主義仍為「指導思想」。相關的宣傳品稱,新領導人發展了馬主義的「中國化」,頌揚其理政的「四偉大」(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

手不離雪茄  曾共享情人

老馬早被北京官方稱為全球無產階級(工人)的「偉大導師和領袖」,入了紅色神壇。不僅著作曾被頌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還是社會的道德模楷,個人生活的「陰暗面」都被遮掩。

現實社會中的老馬,並非聖潔的神。他批判資本主義的罪惡,煽動對資產階級的仇恨,鼓吹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卻依靠資本家女兒的「經濟援助」(夫人燕妮是名門貴族之女),也常需紡織廠主兒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的周濟。

老馬是雪茄不離手的大煙槍,喜飲名牌紅酒,炒股票又常失手,開銷大以致家庭經濟拮据。

他生性風流,與妻子的陪嫁女僕海倫.德穆特(Helene Demuth)生了私生子(1851),事後讓老恩承擔風流帳。老馬死後,她與老恩同居,此即馬恩共享情人之事。

寫《資本論》十多年間,老馬曾是「老賴」,賴了麵包店的欠帳。德國之聲提《資本論》,說麵包師上門向「老賴」要帳,聲稱「不付錢,將不再提供麵包」;接下去的場景是:「6歲的小兒子埃德加為他開門後……謊稱父親不在,迅速從麵包師手裏拿走三個麵包飛快地跑開。」

老馬寫《資本論》的難處,還在於元根(陽具)潰瘍的折磨。

抨財主剝削  說階級鬥爭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政治經濟學批判》及與恩格斯合寫的《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等,比較好讀;《資本論》難讀,冗長而沉悶,有耐心讀下去的人不多。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簡稱共運史),《共產黨宣言》(與恩格斯合寫,1848發表)和《資本論》,稱為共運史經典,是紅色聖經,但中共高幹讀過《資本論》者甚少,連毛澤東、恩來、小平、陳雲的文集和年譜,都極少或未提到它。

《資本論》的第2、3卷,出版於老馬死後的1885、1894年,並非老馬的個人著作,是恩格斯根據其手稿補充、修改、整理而成。第4卷則出版於老恩死後的1905—1910年,由卡爾.考茨基(Karl Kautsky, 1854—1938)整理出版。

卡爾.考茨基與愛德華.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 1850—1932)是德國社會民主黨要人,曾游離於馬克思主義與修正主義之間。前者主編社民黨中央機關刊物《新時代》34年(1883—1917),長期迴避無產階級專政,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批判十月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而結怨於列寧。列寧的《無產階級革命與叛徒考茨基》,後來成為「反修」的指導圖書。

《資本論》的內容,可歸納為四大項,一是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二是暴力革命、建立共產政權,三是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四是剩餘價值論(剝削論)。

《資本論》的第4卷,題為《剩餘價值理論》(分為3冊)。

《資本論》德文封面(左);右為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第3冊手稿的第一頁(《資本論》及《剩餘價值理論》書影)

剩餘價值論  荒謬剝削觀

《剩餘價值理論》批判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和剝削工人的生產關係。把資本家扣除工人工資(成本)後的利潤,稱為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譬如,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其中工作5小時可抵除他的工資,其餘3小時便是「無償勞動」,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資本家增加剩餘價值的方法,是延長工作時間和提高生產效率。

老馬解說剩餘價值,只在於勞動力的生產(工人的操作)價值。資本家的利潤實還與科技投入、企業管理有關。此外,資本家投入資本,創造了工人就業機會,如果他不能以剩餘價值作為資本的回報,工人何來就業機會?社會又哪能走工業化之路?

老馬的社會批判或對未來的預言,大都不切實際,帶有濃厚的暴力革命亢奮,把階級鬥爭說成社會發展的動力。他狂熱鼓吹暴力行動、強調專政,其名言是:「暴力是替任何一個孕育着新社會的舊社會接生的產婆。」

老馬車大炮 喪鐘沒有響

毛讚賞他的鬥爭觀,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論」和「天天講階級鬥爭」的口號。

老馬對未來的許多「豪言」,是「車大炮」。例如他自信主編《新萊茵報》的政經評論出兩、三期,「世界大火就燃燒起來」。

在《資本論》第1卷,老馬說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敲響了」,恰是逆反的預言。毛時代之後1980年代的經濟體制改革,是針對僵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弊端,引入資本主義的生產、企業管理辦法,去挽救社會主義貧困。

他的剩餘價值論,是僱工生產的障礙,因涉及僱主「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有人從恩格斯著作中找到容許僱工不超過7人之說,改革家胡耀邦等拍板、小平點頭開放私人僱工,後來發展出大規模僱工的「溫州模式」。這種開放私有經濟的改革,是對剩餘價值論的反思、疏離。

《剩餘價值理論》(《資本論》第4卷)中文版封面(左)和扉頁。本文作者藏書之書影。

有5個老共  全球排名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倒使《資本論》在西方熱炒起來。有人說老馬預言的「喪鐘」可能是靠譜。但是,西方的金融危機很快過去,資本主義仍有生命力。

人均GDP高的,大都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現在仍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的5個「老共」(老牌共產政權)中、朝、越、老撾、古巴,與西方的差距甚大。

在全球具公信力的社會、經濟比較指數(社會自由度、經濟自由度、新聞自由度、全球競爭力、清廉指數等),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名列前茅;實行「一黨領導」體制的5個「老共」、蘇東波後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哈薩克等)的排名,大都靠後(註1),甚至在最差的一群(如新聞自由)。

註1,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的GDP,向來各自分列。據國際貨幣基(IMF)公布的數據,三地的2016年人均GDP(美元)是:中國大陸8,126,香港43,650,台灣超過22,000。

2016年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無國界記者評估180個國家、地區)是:大陸176位,香港70位,台灣45位。5個共產國家排名均在最低一組:北朝鮮倒數1,中國大陸倒數5,越南倒數6,古巴倒數8,老撾倒數11。排在前10名的是:挪威、瑞典、芬蘭、丹麥、荷蘭、哥斯達黎加、瑞士、牙買加、比利時、冰島;除哥斯達黎加、牙買加在美洲以外,其餘均為歐州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有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

表,與《資本論》有關的人物

本文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附表後授權本網發表。

本文英文節譯: http://www.ejinsight.com/20170922-what-was-the-real-karl-marx-like/

更多精采文章

  • 中國資本主義的夢醒時分中國資本主義的夢醒時分
  • 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
  • 如何拯救地產?如何拯救地產?
  • 徐是雄教授:中華新文明改變世界格局徐是雄教授:中華新文明改變世界格局
  • 「軟實力」之父:與華競合不能稱「冷戰」「軟實力」之父:與華競合不能稱「冷戰」


丁望

在早期《明報》曾任資料室主任、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主編,《明報月刊》叢書部總編輯;70年代金庸全力修改武俠小說時,他與兩位同事兼任主筆(總主筆金庸),代撰寫社評。後來,曾任《潮流》(月刊)總編輯。政治類著作有《北京跨世紀接班人》、《六四前後:對八九民運前後的政治分析》等。文學類著作有《夜讀隨筆》、《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初夜權》、《假大空與〈雍正王朝〉》等。譯成外文出版的,有《華國鋒評傳》(加拿大麥基爾/皇后大學英文版,日本新泉社日文版),《中國三十年代作家評介》(韓國成鈞館大學韓文版)。主編的史料導讀,有《中共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一至六卷(明報月刊1967-1972),《中國大陸新聞界文化大革命資料彙編》(香港中文大學,1973);與人合編的《中國的文學(1949-1978)》,譯成英文(Litera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出版(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80)。
View all posts
標籤: 僱工共享情人共產主義剩餘價值論喪鐘資本論預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香港能否成為亞洲人中外融合電影的基地?謝嘉怡和Lyman有否機會做主角? 李偉民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談帶着魅力的女性談帶着魅力的女性 楊興安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