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蕭鳳霞:開放包容自由空間,才是香港的精神

蕭鳳霞:開放包容自由空間,才是香港的精神

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蕭鳳霞表示,開放、包容、自由是香港精神,香港不但是跨地域的想像,而且為不同人種提供了不同的空間。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8-06-23
名家演講錄

整理、攝影:張港欣

標籤: 公民實踐論壇嶺南文化本土蕭鳳霞雨傘運動龍應台
蕭鳳霞冀望社會能以同理心看待年輕人,給予更多支持。如果香港人繼續做好自己的角色,相信香港是不會死的。
蕭鳳霞冀望社會能以同理心看待年輕人,給予更多支持。如果香港人繼續做好自己的角色,相信香港是不會死的。
0
SHARES
1.7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編按:公民實踐培育基金於2018年6月9日舉辦名為「香港特色」的論壇,講者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著名歌手何韻詩小姐、著名作家梁文道先生和美國耶魯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蕭鳳霞博士,四位講者拆解香港的特色,從而探討香港未來的發展。此篇為蕭鳳霞博士當天的演講,題目是「『本土有幾大?』香港跨地域的歷史與文化」,全文如下:

要說香港特色,先談一個基本問題,怎樣去定義香港?從狹義和廣義的角度去定義,會得出不同的香港人、香港地、香港事、香港身分和香港想像。先定義香港,才能討論香港特色。

香港並非只有行政區域那麼大

我心目中的香港,我在題目上特意用「本土」兩字。因為「本土」的給人一個狹義的印象,所以有一個疑問,本土有多大?如果把香港當成地理上一個小地方,或者是一個行政區域,你會遺漏百分之八十的香港。香港會在想像中會消失。

我覺得香港開埠以來,從頭到尾都是跨地域的想像。香港處於兩個大帝國的邊緣,有獨特的空間給世界所有人。不同歷代的人創造不同形式的制度、社會網絡和實踐。他們也從香港吸收到的經驗,帶回家鄉。這過程是多元的,與傳統社會文化有分別。當然這過程會有不同的挑戰和矛盾。這空間帶來生命和希望,可以共存。

龍應台在《香港筆記》有一句話,覺得很精彩。「當初選中豔紫荊為香港市花的人,我不免好奇:是否對豔紫荊不能生育繁衍的物種歷史一無所知?或者極端冰雪聰明地知道,那身世的混雜嫁接、出奇的豔麗、憑空而來忽然出現的來歷,繁衍之無法自身完成,每一項特質都正好是這個島嶼的身世傳奇?」香港是歷代人不約而同地做出來的成果,所以本土可以說得很大。

香港從來是跨地域的想像

要明白現在,要想像未來,所以要珍惜和明白歷史,才能重新定位自己。其實有兩個元素創造香港。

第一個就是嶺南的歷史。香港製造的背後,嶺南是不可或缺。香港的語言、文化、社會網絡、經濟和政治,都是從嶺南傳來的。但嶺南本身並非封閉、固定、貧乏的黃土地,反而在很多世紀前,早已與世界接軌。嶺南是多元,活生生的海洋世界,類似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的「一路」。

嶺南最主要的城市是廣州。廣州早在唐代已是一個交匯點,令中國與世界接軌,包括海洋貿易、文化交流、傳播宗教、外交朝貢等。廣州市的重要身份,為歷史留下足印。唐代有伊斯蘭教徒在廣州建立光塔寺。另外有一個中國神廟,內裏的神明穿着中國服,但皮膚較黑,像南亞人。明代鄭芝龍曾在澳門聘請500個非洲裔護衛。廣州、澳門、接着十九世紀後香港,嶺南就是多采多姿的海洋世界,所以本土可以說得很大。

第二個元素是大英帝國。帶到香港的,不只是歐洲人那麼簡單,還有南亞人、中東人、東南亞人。上環摩羅街的名稱,就由印度水手的英文詞語(Lascar)命名。香港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1860年左右,香港上環東華醫院成立,福建和廣東商人到附近營商。香港很大的政治、文化、經濟空間,與殖民地政府周旋。香港是中國和世界的交匯點,由1880年至1920年,有600多萬人從中國經香港到海外,亦有700多萬人從海外經香港到中國。20世紀初,省城、澳門、香港、上海、東洋、南洋、舊金山(加州)、新金山(澳洲),這就是廣東話為中心的語言藝術體系。朱古力、忌廉、吉列豬扒、啤酒、白蘭地等名稱都是外國傳入香港。所以香港本土一點兒也不細小。

守護香港獨特空間

這些環境造就不少空間,第一、性別的空間。1880年代,很多女性透過法律爭奪財產,得到不少資金和房子。近年,看見中環滙豐銀行總行的兩隻大獅子塗上彩虹,支持同志平權。香港在性別的空間裏,會有不尋常的動作。

蕭鳳霞指出,香港在中英兩個帝國中間,為不同人種提供了很大的性別、政治、文化空間。

第二、政治的空間。孫中山1923年,在海外經香港返回中國。當時他已病重,但一些港大的同學,非常熱心,抬了一條轎子,讓他到港大演講。演講中,他提到他的革命思想從香港來的。他還語重心長地說:「現時香港有60萬人,皆享安樂亦無非有良好之政府矣。心願各學生在本港讀書,即以西人為榜樣,以香港為模範,將來返回祖國,建設一良好之政府。」當然這句話有點不合時宜。但當時,甚至現在,香港仍然是一個有空間去推動各種政治理想的地方。

第三、學術的空間。學術當然是無可疑問的,我們這一代人是完全受了很多由國內走難到香港的精英的教育和影響。我記得我有一個同事鄭樹森講過。他說當時由40年代到70年代,台灣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以及中國的紅色恐怖,是容不下忠誠的反對聲音。反而香港這個地方便造就了它們兩個都缺乏的學術空間。所以錢穆、全漢昇、羅香林、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這些一代大儒家和學者,他們學術人格以及他們的使命,之所以能夠加入很多現代的元素,可能與他們身處於一個尊重法治,追求個人自由,開放地面向世界的安靜環境,香港就是這個地方。與陳寅恪晚年20年在中國悲慘的遭遇完全不同。所以我覺得我們不可以放棄這個學術空間,如果仍然存在的話。2011年有篇文章叫做〈廣州人愛廣州的六十個理由〉,其中一個就是「鄰近香港」,所以能夠不時來香港透透氣。他們來香港是因為他們欣賞這個自由開放的環境。

第四、香港演藝文化大放異彩。香港的粵劇、粵曲、流行曲、電影影響大中華地區,甚至海外華語世界。龍應台曾經講過,香港在這個漢語文化圈內,就好像一個氣質奇特的少女,漁村的身世,給了她清純的面貌,殖民歷史給了她結實的骨架。中國不斷的戰亂、流離,給了她與其年齡不配的滄桑。這個氣質少女會不會有一天找到她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殖民地離開了,現在要面對中國,她有沒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力量,真正成為自己呢?

香港人能努力向着自己目標繼續出發,守護自己認為值得守護的事。

老一輩對年輕人有同理心

我有兩件感觸的事。1997年時有人問過我,在香港的回歸廣場上應該放些什麼,我的回應是「最好什麼都不放,一個開放包容自由空間,才是香港的精神。」差不多20年後,有另一個很感觸的小故事。2014年的雨傘運動,我是旁觀者。運動尾聲時,一個個帳幕、一張張標語拆下來時,心中有點感覺。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年輕人問我:「婆婆,可否替我拍張照片?」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年輕人則回應:「無他,我只想把這些地方記住。」

雨傘運動尾聲時,一個個帳幕、一張張標語拆下來時,心中有點感覺。(亞新社)

我當時覺得,一個十三、四歲的年輕人,生在此亂世,對周圍的環境無能為力,但仍然我覺得他對自己及香港的未來許下了一個承諾。作為老一輩的,應該對年輕人有同理心,給予支持。我期望曾俊華繼續選特首,梁文道繼續寫離經叛道的文章,何韻詩繼續走遍全世界傳播精采創作,如果香港人繼續做好自己的角色,我相信香港是不會死的。

「香港特色」之二

本系列文章:

曾俊華:保育香港文化特色

梁文道:身份不排隊的香港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書展2019「嶺南藝粹‧南粵光影」展覽香港書展2019「嶺南藝粹‧南粵光影」展覽
  • 我有記憶,所以我在我有記憶,所以我在
  • 程美寶:香港人的聲音是廣東之聲 不希望成絕響程美寶:香港人的聲音是廣東之聲 不希望成絕響
  • 潘源良:香港文化黃金期一去不返 望年輕人再創奇蹟潘源良:香港文化黃金期一去不返 望年輕人再創奇蹟
  • 堅持着基本價值信念的巨人堅持着基本價值信念的巨人

0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公民實踐論壇嶺南文化本土蕭鳳霞雨傘運動龍應台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劉兆佳估計現階段中央會完善選舉制度,並非協商制度,以確保選舉委員會選出一個中央信任的人出任特首。(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劉兆佳:中央主導香港政局 特首毋須協商產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6
林行止認為,中國沒有足以震懾對手的軍力,無法令西方國家從「圍中」變成「為中」。(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觀點

林行止:戰狼有牙 天下為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6
左起:香港總商會行政總裁梁兆基、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
灼見醫療

曾浩輝、梁栢賢:已接種疫苗人士或豁免檢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著名日裔美國學者福山撰文分析特朗普如何加劇美國的政治衰落。(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5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灼見活動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0-2021學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12-18

影片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曾鈺成:美國朝野長期敵視中國 拜登上台中美關係仍多波折《主席開咪》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一即一切一即一切 常霖法師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利慾皆忘 君子雅懷利慾皆忘 君子雅懷 劉銳紹
  • BNO似隨街派的couponBNO似隨街派的coupon 湯文亮
  •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本社編輯部
  •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陳慧慈教授為第三任校長 編輯精選
  • 日本人為何不喜歡中國日本人為何不喜歡中國 張建雄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劉寧榮
  • 陳文鴻
  • 鄭明仁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智華
  • 蔣匡文
  • 文相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