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從化工到地產:華懋集團的早期發展(系列六之一)

從化工到地產:華懋集團的早期發展(系列六之一)

【春華懋盛 甲子里程】一連六期的華懋集團60周年系列,回看該集團過去一個甲子的努力,並前瞻在未來日子,該集團本着 Places with Heart 的理念,繼往開來,誠意為建設更宜居城市而作出貢獻。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 作者: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
2020-12-11
灼見商業

標籤: Places with Heart王廷歆王德輝華懋60周年華懋集團龔如心
中環一直是香港經濟的心臟地帶,華懋集團首個註冊辦公地址設於雪廠街九號。(高添强先生提供)
中環一直是香港經濟的心臟地帶,華懋集團首個註冊辦公地址設於雪廠街九號。(高添强先生提供)

前言

60年來,華懋集團和香港一起成長,並肩同行。由早年的化工原料生意,到1960年開展的地產業務,華懋集團和香港一起經歷了高低起跌。該集團的工業大廈伴隨了本地工業的興衰;遍布全港的多個住宅項目,經歷了戰後嬰兒潮的人口膨脹,以及對房屋的殷切需求;寫字樓、商場和酒店,亦見證了香港經濟騰飛、百業興旺帶來的機遇。藉華懋60周年誌慶,與社會各界人士回顧過去,展望將來。

華懋集團早年從事化工生意,其後於1960年代轉而投身地產發展行業。該集團由王德輝和龔如心夫婦領導,一直是香港其中一間具領導地位和雄厚實力的地產發展商。

化工生意南遷香港

華懋集團源自王德輝的父親王廷歆於1940年代在上海創立的華懋企業公司,英文名稱China United Chemical Corporation 。該公司主要從事工業化學原料、藥物及染料等進口生意,辦公室設在上海沙遜大廈二樓。窺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化工原料的巨大需求,華懋公司於1947年在香港設立分部,辦公室位於德輔道中。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對中國内地實施禁運,華懋公司的生意亦受到打擊,王廷歆於是決定將生意基地遷至香港。

華懋企業公司的辦公室早年設於上海沙遜大廈,圖中最高的尖頂建築物。

1952年12月,王廷歆與王德輝正式在香港成立公司,英文名稱為 China United Chemical Corporation Limited,中文一般稱為香港華懋公司,仍然以化工原料生意為主要業務。 至1958年前後,華懋公司開始發展塑膠原材料買賣生意 ,王德輝更會親自運送原材料到各區工廠 。事實上,戰後世界各地對能源需求大增,石油業固然發展蓬勃,而石油的副產品──塑膠,在當時更是新興的化學原料。塑膠日常用品在香港日漸流行,來自美國最新的塑膠產品,雖然售價高昂,但依然被搶購一空,可見這種化學產品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華懋公司憑藉與美國良好的生意網絡開拓塑料供應業務,單單在1960年度塑膠生意利潤已達100萬元,獲利甚豐。

 

香港經濟稱步向上,華懋集團增加對地產的投入。(Shutterstock)

進軍地產市場

戰後大量內地人口湧進香港,至1960年香港人口已超過300萬,較1947年增加了約120萬人。 人口急速膨脹引致房屋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雖然政府於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已積極興建公共房屋,但仍遠遠不能解決當前龐大的住屋需求。1950年代起,一些擁有資金的商人紛紛涉足地產發展,並推出分層出售和分期付款的樓宇買賣方式,將香港的私人地產市場帶進新里程。分層出售是按照分層單位業主所擁有的份額瓜分原有的土地業權;而分期付款則是先收取買家訂金,然後將餘款分期付清。兩者的概念早於1940年代末已經出現,並於1950年代起日漸流行。 在此期間,王德輝也躍躍欲試,曾經與個別地產商合作投資項目。

雪廠街九號於1950年代落成,俗稱荷蘭行。(網絡圖片)

1960年9月,王德輝聯同父親王廷歆等創立華懋置業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Chinachem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正式進軍地產發展市場。 其中Chinachem是取自原有化工公司的名字組合而成 ,並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整個集團的名字。1963年,龔如心獲委任為華懋置業董事,華懋置業首個註冊辦公地址位於中環雪廠街九號(俗稱荷蘭行) ,後於1975年7月遷至德輔道中廣東銀行大廈 。成立之初,華懋置業已購入地皮大展拳腳,其中一幅位於新蒲崗彩虹道,並於1964年建成華懋工業大廈  。

早年售樓模式

早年華懋置業在香港不同地區大量購買地皮,以興建住宅為主要業務。初期落成的樓宇大多是樓高6至12層的單幢式分層大廈,部分在地下設有商舖。單位設計偏重實用,採用兩房一廳或三房兩廳間隔,甚至預設大廳提供充足空間讓住戶按需要分隔間房。大部分單位以中產階級為主要銷售對象,強調用料認真、地基工程可靠和附設獨立水裱等配置作招徠。 踏入1970年代,華懋置業繼續大量興建單幢式大廈,大多樓高約20層並設有電梯,一至二樓附有商舖,遍布慈雲山、太子、荃灣、葵涌等地 ;同時亦建設獨立式花園住宅如環鳳園 ,以及開拓高尚住宅市場,如畢架山道的碧華閣、半山的大學閣及寶馬山的富豪閣 。

從首個發展項目開始,華懋置業已採用當時流行的分層出售和分期付款的銷售方法 ,並印製精美的售樓説明書吸引顧客 。以1969年入伙的觀塘瑞寧樓二期爲例,當時樓價介乎17,800至23,060元不等,買家可先付1,000元訂金,餘下款項由香港建屋貸款有限公司借出,分12年攤還。其後首期比例與分期方式日漸變得多樣化。1977年入伙的蒲崗村道慈華大廈一個約500呎單位,當時售價在110,000至150,000元之間,提供四種付款方法:其一,成交時一次過清付;其二,先付首期10,000元再分期付款;其三,首期付樓價的三成再分期付款;其四,免首期,分三期清付。另外,一般分層單位除了公開出售外,部分還提供租賃選擇。1974年入伙的葵涌葵和大廈一個668呎單位,當時售價是91,800元,首期需付10,000元,餘款可分期15年供付;而租金則為每月820元。

康寧大廈是華懋集團最早建成的住宅項目之一。

拓展相關業務

隨着華懋置業的發展日益蓬勃,物業租售成績理想,相關業務如物業管理及財務借貸等生意也應運而生。1970年代中期,為應付因樓宇買賣或租賃而衍生的各類生意,華懋集團旗下開設了不同的子公司,例如合安管理有限公司及華新財務有限公司等。管理公司負責提供大廈管理的服務,並收取住宅、工廠及商舖等物業的差餉、地租、管理費等。財務機構則負責向購買華懋物業的顧客作出貸款,然後分期收回款項及利息;雖然貸款利率一般較銀行高約2厘,但由於所需支付首期相對較少,仍然深受買家歡迎。

延伸閱讀:
共建家園:華懋集團與新市鎮發展同步前行(系列六之二)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178402

與經濟騰飛:華懋集團的工商物業發展(系列六之三)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181020

更多精采文章

  • 再創輝煌:華懋集團擁抱香港未來(系列六之六)再創輝煌:華懋集團擁抱香港未來(系列六之六)
  • 別樹一幟:華懋集團的酒店業務發展(系列六之五)別樹一幟:華懋集團的酒店業務發展(系列六之五)
  • 以人為本:華懋集團的物業管理服務發展(系列六之四)以人為本:華懋集團的物業管理服務發展(系列六之四)
  • 與經濟騰飛:華懋集團的工商物業發展(系列六之三)與經濟騰飛:華懋集團的工商物業發展(系列六之三)
  • 共建家園:華懋集團與新市鎮發展同步前行(系列六之二)共建家園:華懋集團與新市鎮發展同步前行(系列六之二)

  • 與經濟騰飛:華懋集團的工商物業發展(系列六之三)
  • 共建家園:華懋集團與新市鎮發展同步前行(系列六之二)
  • 數碼港空置處處?
  • 商場空置誰之過?打擊營商環境有用嗎?
  • 洗衣業撐住!邵家輝議員促政府支援「漏網之魚」洗衣業界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附屬嶺南大學歷史系,自200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為歷史學者及學術機構提供學術交流的網絡,建立香港與華南地區歷史文化的研究基地。過去十多年間,研究部曾參與的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項目近30個,出版刊物十數種,經常與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合作,共同推動本地與華南地區的歷史文化研究與普及推廣工作。
View all posts
標籤: Places with Heart王廷歆王德輝華懋60周年華懋集團龔如心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