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專訪「老頑童」李敖

專訪「老頑童」李敖

──要在北京辦「文物回歸祖國展」

靈魂在高處的人,不會有漫長而恆遠的孤寂。

零傳媒 作者: 零傳媒
2017-04-14
獨家評論

撰文:江迅、袁瑋婧

標籤: 北京李敖胡適蔣介石錢穆
專訪「老頑童」李敖

活躍台灣文壇和政壇的「老頑童」,82歲李敖,前一陣自爆罹患延腦惡性腫瘤,聲稱自己最多只能活3年。消息傳出,一個時期沒有報道他的台灣媒體旋即聚焦他。他的這一新聞迅速佔據傳統紙質報刊偌大版面,在網絡媒體紛亂轉載,智能手機上紛紛刷屏。他的微博有1,030萬粉絲,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會帶來多強震撼。

其實,「最多活3年」的論斷不是醫生作出的,而只是他的一種自我「判斷」,是「頑童」用以「唬人」的極端數字。2月22日晚上七時半,帶着水果和李敖點名要吃的奶糖,記者相約去台北仁愛路他的寓所。門鈴響了,他倚靠行李拖車(他自稱拐杖還支撐不穩),一步一步緩緩走來開門。乍一見,他臉色紅潤,卻胖多了。他話音依然洪亮,渾身中氣十足,誰都不信他是在病中。幾小時的探訪,他絲毫不見疲累。進屋,寫字桌上還放着半碗稀飯和一小碗清淡豆腐,看來他還沒用完晚餐。桌上的保健藥有十多種。他自稱「我沒有潔癖,但我家裏很整齊」。

一坐下,沒聊多久,他就說給記者爆個獨家料:他死之前,要去一趟北京。他要把一百件收藏品帶到北京,辦一個「李敖收藏流台文物回歸祖國展」,其中一半會捐掉,比如錢穆、胡適寫給他的信,捐給圖書館或者其他機構。他說:「這些收藏品本來是在祖國大陸被發現的,然後流亡到台灣,被我陰差陽錯買到手裏,我收藏着。有一部分不捐,要賣掉的,賣掉還要有條件的,比如你們老闆來買,贊助我這個北京展覽。這些東西祖國都沒有的,有了就不稀奇了,這些都是我有你們沒有,卻流來台灣。我又不是很有錢的人,可是我有機會,這些陰差陽錯落到我手裏。我要半賣半送,讓他們回到祖國。我這個客廳,北京故宮博物院兩個院長都來過,一個是鄭欣淼,一個是單霽翔。」

問他:「你心目中什麼時候辦成這一展覽?」

他說:「我還沒有對外公布這個消息,我希望一年做成,也可能兩年。我想讓《亞洲週刊》主辦,要賣的收藏品就是不能賣給日本人。這一百件藏品,我主要是把祖國沒有的拿出來,要與祖國有關聯的才有意思,盡量要有故事的,如果祖國有的,我再拿過去就沒什麼意思了。主要是兩批流到台灣的文物,第一批是1949年他們逃亡,這些被帶過來的。第二批,文革時期流到台灣來的。這個文物展主要是跟中國有關,不一定是中國貨。比如我這把刀(李敖指了指一進門就看到的長案上那把戰刀),這把刀是俄國刀,但它殺過中國人。這一收藏品我會帶去北京,證明他們侵略過我們。你們看,(李敖又指着客廳牆上)這幅胡適寫給胡漢文的字只要50萬元新台幣(約17,,000美元),但我不賣,它有個故事跟着我走,這故事很值錢。」

李敖(亞新社)

李敖接着就說了這幅字的故事:「看這幅字,胡適寫的。這幅字是有故事的。我是大學生的時候,台北重慶南路有家出售文房四寶的店叫『胡開文筆墨莊』,我進去就看到這張條幅:『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漢文弟 適』就是胡適寫給他的族弟胡漢文的。他們都是績溪胡家的,分別流亡台灣,又在台灣重聚。但那時候我沒錢買,就經常到那家店看。後來過了50年,2006年9月,突然有一天有個說是胡適的親戚來找我,稱胡適是他大伯,說有文物要賣給我,他有胡適給他父親的條幅。我就問他,你父親是不是胡漢文,還把這條幅上的內容背給他聽。他很詫異,我看到這條幅也很詫異,我就花50萬買下來了。」

一眼能看出古董真假

李敖稱,兩岸鑑定文物特別準的就三個人,一個是張大千,一個是他,還有一個就是謝稚柳。李敖說:「一眼我就能看出是真的假的。」在他眼中,買賣古董是一種很享受的樂趣。

李敖說:「抗戰時期,張大千在北京看上一套房子,五百兩黃金,買了以後,忽然看到《韓熙載夜宴圖》,也賣五百兩黃金,他就放棄了已經交了訂金的房子,買了這幅畫,這就是刀口上的藝術家氣質使然。這幅畫後來賣給北京故宮博物院,那年我去參觀的時候,他們拿給我看,旁邊還有人講,怎麼證明是張大千收藏的?有個圖章,這個圖章是他的收藏印,上面寫着『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為什麼是『南北東西』不是『東西南北』,因為『東西南北』不押韻。這個『李敖收藏流台文物回歸祖國展』辦起來會有象徵意義,就是李敖回不去了,可是他把這些文物送回去回歸祖國。這個展覽做起來,非常有宣傳意義,就是我沒忘記大陸。

早聽說李敖不會輕易給人看他的收藏品。他說:「我這裏有篇毛澤東的文章,大家都從來沒見過的,你說這值多少錢?都不能給別人看。我們內行人都不給別人看,一個是燈光折壽,還有一個原因,你看我的東西不花錢,你不識貨。我的古董不能給別人看,原因就是我就代表一定的權威,你相信我就好了嘛,我怎麼會賣假貨呢?」

問他:「你的腿怎麼啦?是什麼病令你『只活3年』?」他笑了,說:「本來我特別喜歡每天在外面走走,去年我感覺左腿行動不便,原以為是肌力減弱,就去醫院檢查,查出來腦部長了惡性腫瘤,壓到了我指揮腿的神經,所以我左腿沒什麼力氣。」

再問他:「據說,醫生都沒這麼說你只能活3年。聽陳文茜和你的助手都說是良性腫瘤啊?」他說:「醫生說的比較保守。腫瘤長在腦子裏就是惡性的!長在腦子裏多可怕,腦部結構這麼複雜。我是怪人生怪病。我去台大醫學院,他們就說我這個病罕見,過去只有年輕人的病例,我年紀這麼大開刀很危險。所以我就做電療,總共要做28次電療,配合28粒標靶藥物治療,療程到3月。主要是會影響吞嚥,很容易吃飯嗆,嗆得嚴重就會窒息。」

寫七本書罵蔣介石

快意恩仇的李敖,依然嬉笑怒駡,有血有肉。他坦承自己對別人不寬容。他說:「齊桓公重用管仲。一次,在管仲病危的時候,齊桓公去看他,找管仲商量誰可接相位,齊桓公問,你告訴我,你的接班人是誰?管仲講張三講李四,就是不提他的好朋友鮑叔牙。齊桓公覺得奇怪。齊桓公提出要將相位傳與鮑叔牙。而管仲卻堅決反對,認為鮑叔牙雖是君子,為人近乎完美,但過於清白而容不得一絲醜惡,不適合做丞相。最後管仲推薦了隰朋。桓公41年,管仲死了。我李敖也一樣,不能搞政治,看到人家缺點,一輩子不忘記。這怎麼搞政治,只能搞歷史,搞政治不行,因為他永遠不原諒你。你對我不起,我就恨你一輩子。」

李敖續說:「蔣介石死了,我寫了七本書罵他。他媽的敢關押老子,我35歲坐牢,當然恨他。後來我看《蔣介石日記》,又找到新的罵他的證據,他把孫科強行弄回重慶,讓自己兒子當行政院院長。我就是這樣,度量不夠寬宏,環境壓我,我心靈受傷。我能健康長壽,就可以繼續禍害別人,這個別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生的死的,都會帶給我快樂,那口舌之快,讓別人難堪,只是快樂的一種,我最大的快樂,還是寫作和讀書的快樂。過去沒想到這些。蘇東坡64歲死了,司馬光也66歲死的,王安石65歲死掉了,他們沒有經歷老年這一坎就死掉了,我活到80開外,老人病就出來了。」

「從你身上看不出說話囉嗦重複這類老人病啊?」

「我的思想先進得不得了」

他接過話題:「因為學問太大了,所以沒有重複的話。一般老年人就會囉嗦。我第一次坐牢被放出來,他們關了我一年,發現這個李敖聽不懂台灣話,怎麼會是台獨分子呢?就像香港人,我聽不懂廣東話怎麼會主張香港獨立呢?我跟他們說不要難過,英國有個國王叫喬治一世,他是德國過繼過去的,所以到死了講的是德文。我的身體都已經捐出去了,捐給了台大醫院,全部大體都捐了。我的思想先進得不得了。可是後來我後悔了,攝護腺開刀,那硬體變小了。所以我捐了屍體以後,到時人家解剖的時候一看,李大師怎麼這個硬體這麼小,因此我就後悔了。我認識台灣攝護腺權威,他說我死了之後打一針,打了之後會變大。徐志摩有一首詩《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當年我離開立法院時,改寫了這首詩給記者,我說:『重重的我走了,正如我重重的來』,『我揮一揮衣袖,帶走了全部雲彩』。我這個人很喜歡開玩笑。」

李敖大全集(網上圖片)

問他,臉色那麼紅潤,胖了,是吃的?他笑答:「我吃藥吃的,類固醇,吃了之後胃口極好,但其實吃什麼都沒味道。我現在整個生活日程亂了。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訪問我,他們就發消息說我不久人世。因為『不久人世』,所以我就大吃大喝,突然胖起來,但我還是沒有超過70公斤,因為平時保養得很好,胖一點也沒關係。現在早晚都吃。優酪乳不能吃。」

「『不久人世』?所以你要抓緊完成《李敖大全集》的編撰,現在有40本了。」大客廳正面靠牆那一溜,整齊排列的正是他的40本全集。

李敖說:「我的全集已經出了40本,那是60歲時出版的。另有42冊,在校對、印刷中。還有3冊撰寫中,集中探討中國文化與近代史,包括中國人思考問題的模式,為何會有過年、中醫等,要把中國人的思考毛病揪出來;要探討近代中國為何能變強國,要重新定位中文,告訴大家什麼是好的中文,『火星文』很爛。我就要在3年內完成我的《李敖大全集》,85本。我要一年出一本,3年後我要是還沒死,就一年再出一本,活到86歲就86本,出給你看,不是說着玩的。這套大全集或許是人類最厚的紙本書,畢竟大英百科全書十年前已不出紙本書了。」

李敖的三大優點

坐過兩次牢,被禁過96本書。李敖,還是那樣狂放不羈,活力四射。他說他這一生有三大優點,其一:人格偉大。他說:「我人格最偉大,別人不了解這一點,我混了這麼多年,跟別人不合。我常常自己對自己說,古人講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你的立德呢?我就是獨來獨往。獨來獨往跟我狡猾有關係。為什麼我能住這個房子?因為我有錢就餓不死我嘛。否則他就箝制你,你就投降了,沒飯吃了。」

他說,到他這個年齡,別人記得多少就是多少了,「孔子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所謂耳順,就是別人怎麼罵,你都可以聽不到,而我這把年紀,更可以不在乎,不在乎別人如何評論你,但唯有作品依然重要,以前我寫來寫去還是我自己,但現在我寫的東西已超過我過去的自己」。

「這是你第二大優點?」

他說:「第二點就是我文章寫得好,我的文章裏面充滿偏見,但我的文筆非常好,中文技巧非常好。中文玩不過我的。像魯迅的書就不用讀了,他的文章是最爛的了,受日本人影響,受文言文影響,但大陸要捧他。在大陸,毛主席文章寫得好,政論寫得真不錯。別人的我都不看,因為都不好。」

他說到自己第三個優點時,笑了:「我是個快樂的人,沒有那種憂愁,像屈原,行進在河邊,要跳河,我沒有。你看我這種表現,假如我死的話,絕對很快樂的死掉,絕對沒有什麼憂愁啊悲哀啊離情啊,我會很高興的死掉,生死安樂論。」

最欣賞的三個男人

在李敖仁愛路這個家,你幾乎看不到一張美女裸體畫裸體照,或許是因為他夫人在。這個家擺置的古董多,而敦化南路的那個書房,一轉身就是一張裸女照片,估計至少就有百張裸女畫裸女照。一生情史豐富的李敖,最欣賞三個男人。早些年,他那套陽明山寓所兼書房裏,印象中,除了裸女照片外,有三張「老男人」的照片最為矚目:科學家愛因斯坦、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和拳王阿里。他說,愛因斯坦描述甘地,說後代子孫很難想像,在上一代曾經走過這樣一位血肉之軀,未來子孫也很難想像,在台灣島上,曾經走過一個李敖。

李敖說,自從過了70歲生日,他發現自己的聲音不如以前那麽好了,在電視演講時還請觀衆原諒,不過他又不忘拖人落水,說與自己同歲的帕瓦羅蒂聲音也不好了。李敖說,阿里一拳打出三百磅,後來得了帕金氏症,不再有當年的威力,不過一拳還是有一百磅,一般人還是無法與他較量,但他不再參賽,因為無法與過去的自己比較了,不能超越自己,就洗手別幹了,如果寫的第99本書不能超越第98本,就不應該寫了。他說,他寫的新書最大特色就是比過去寫得好,最顯眼的就是「文字風格變化了」。

那些年,李敖獨自住在陽明山這個遠離台北市中心的家,讀書,寫作。每週末,他就回仁愛路的家。如今,這套寓所兼書房賣了。病了後,敦化南路的書房,他也去得少了。在仁愛路寓所,夫人在,他不會感到孤寂。還記得,有一次在陽明山寓所,問李敖,獨自住在這裏,不感到寂寞嗎?他笑着擺手,一點都不感到寂寞。他指着大玻璃窗外正爬行的蜘蛛說:「你看到了吧,它陪伴我好幾個月了,颱風猛刮颳,太陽酷曬,它都不離不棄,在窗外織網捕蟲。」果然,走近蜘蛛,它也急匆匆向你靠攏。

寂寞是石牀孤坐,是霜重葉寒,是高樓望斷拍遍欄杆。喜歡獨居的李敖82歲了,每天依然活得充實,看他寫字桌上,那堆材料那支筆,就知道他閒不下來。靈魂在高處的人,不會有漫長而恆遠的孤寂。

原刊於獨家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顧孟餘的清高》讀後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顧孟餘的清高》讀後
  • 明珠蒙塵明珠蒙塵
  • 百年中國人才之變化百年中國人才之變化
  • 圖記台北文化遊──看名人故居 探精彩建築圖記台北文化遊──看名人故居 探精彩建築
  • 錢穆一生傳道授業,為中國文化招魂錢穆一生傳道授業,為中國文化招魂


零傳媒

View all posts
標籤: 北京李敖胡適蔣介石錢穆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家超表示,香港有堅實基礎進一步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助力穩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政府新聞處影片截圖)
灼見經濟

李家超出席財新峰會:香港聯通國際 助力穩推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9
曾醫生指出,世界各地不時都會發生牽涉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事件,但不代表病患特別暴力。
灼見專訪

仁心仁術 細談情緒與精神病患──曾繁光醫生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9
朱長老是中華文化難得的通才。(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7
(左至右)楊網凱、孫東、唐偉章和林高演在香港桂冠論壇啟動禮上。
灼見創科

香港桂冠論壇11月舉行 逾20位邵逸夫獎科學家分享研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7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影片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與香港首徒梁相怎樣結緣?李小龍為什麼要拜葉問為師?
  • 楊孫西:與香港珠海學院有何淵源?如何聯手「珠海」推廣茶文化?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生存、生活、生命生存、生活、生命 常霖法師
  • 花落誰家花落誰家 陳家偉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益行
  •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張建雄
  • 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 蔣匡文
  • 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 張建雄
  • 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著名養生專家朱鶴亭逝世 享耆壽94歲 本社編輯部
  • 成長路上,沒有永遠的懷才不遇──專訪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及投資部主管袁志光成長路上,沒有永遠的懷才不遇──專訪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及投資部主管袁志光 林泳施
  • 欠缺同理心自製公關危機欠缺同理心自製公關危機 文振球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未來的技能 ‧創意未來的技能 ‧創意 何劍輝
  • 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香格里拉對話與中美軍事外交 盧兆興
  • 重遊杭城,西湖尋夢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施林海
  • 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美國財困的外交軌跡 袁彌昌
  • 基建狂魔.天地高歌基建狂魔.天地高歌 陳鳳翔
  • 武林傳說武林傳說 譚寶碩
  •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馮文正
  • 孝與慈的互動孝與慈的互動 潘銘基
  • 仁心仁術  細談情緒與精神病患──曾繁光醫生專訪仁心仁術 細談情緒與精神病患──曾繁光醫生專訪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