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略目標當中,需要民眾支持和參與的部分,都不可能隱蔽。所以我們連「韜光養晦」都要公開說,雖然明知說了就不可能完全韜光養晦。
現在我們盯住了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為主要矛盾,不惜一切代價,維持現狀。這一個戰略態勢,同樣是不能隱蔽的。
問題在於,不惜代價,能否維持現狀?能否保證我們能完成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
兩個問題答案都是否定的。首先,樹欲靜而風不息,美國就是堅決不讓我們繼續通過全球化龐大市場,完成既定目標。我們縱使一再退讓,堅決不打貿易戰,不打新冷戰,美國也不會放過我們。
其次,如今美國已經全面把全球政經生態改變得異常惡劣,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有第一個一百年目標萬一不能完成的心理準備。
這樣我們心裏才會有一個底,才能準確掌握我們爭取與美國善罷所願意付出的代價。(在西方談判學上,這叫做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Negotiated Agreement)
具體的思考一下,萬一跟美國不能善罷,萬一第一個一百年目標不能完成,也沒有什麼大不了,2020年未能達標,那就2021年吧,誤差1%而已;而太陽在明天肯定還會從東方升起來的。
先倒下的肯定不是中國
我們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忍你兩年半,到2020年我們到達第一個一百年目標之後,所有舊恨新仇,一次了斷。
這想法不單幼稚,而且有害。我們一下子要面對所有問題,豈不要了自己的命?不被打死,贏了也要累死!
今天中美對峙,人家就是不給你兩年半的時間,所以達標與解決問題,兩者都沒有沖突,也要同時進行,只要分清輕重緩急而已。
要來的早晚要來,但美國跟我們打貿易戰,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划不來的。我們當然痛苦,可是美國事實上只會比我們更痛苦。
你強美元,加關稅,我人民幣乘機貶值10%,打回原狀。但是你跨國企業的利潤沒了着落,人民消費水平下降,物價上漲,失業上升,怪得誰?
勝負的關鍵,不在中美之間實力有多大的差距,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差距遠比今天大,狹路相逢勇者勝。
沒有錯,我們洋奴漢奸很多,但十億洋奴漢奸又如何?剩下的三億多忠義之士,就抵得整個美國的總人口了。
更重要的是,這場鬥爭,如此廝殺下去,問題已經不是誰勝誰負,因為不管結果如何,整個世界都面臨一場重大震盪,後果嚴重。很可能未來18個月,將決定全球未來百年的走向。
見得到的坎,早已響了警號,今天已經不是說洩氣話的時候,也不是推這怪哪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團結在習主席的周邊,水裏水去,火裏火去。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態勢,十三億進退如一人,試問天下誰能敵?
兩個巨人對打,問題是誰先倒下,我跟你賭一毛錢,先倒下的不是中國。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