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中國課堂VS美國課堂,區別究竟何在?

中國課堂VS美國課堂,區別究竟何在?

對一個中國學生來說,美國課堂是陌生而又有趣的,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來適應美國課堂的文化,就能收獲很多。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作者: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2018-10-30
名家論教育

標籤: 中國教育大學美國教育考試長春藤名校
不像中國課堂的死氣沉沉,美國學校的課堂都是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的。(Pixabay)
不像中國課堂的死氣沉沉,美國學校的課堂都是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的。(Pixabay)
0
SHARES
1.1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中國的中學、大學課堂,老師是課堂的焦點,他們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講課,學生在台下默默的聽課。現如今,很多學生都希望去美國學習,那麼,了解美國的教育方式及課堂氛圍非常重要。

在美國,教授的授課方式有兩種:演講(Lecture)和研討(Seminar)。但是無論是這兩種授課方式中的哪一種,都與中國授課方式大不同。那麼,要先了解美國的課堂上課方式,必須要先了解美國大學的課堂文化。

課程綱要的重要性

或許對中國學生來說很陌生,但是它在美國大學的課堂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每一門課都會有一份課程綱要(Syllabus),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就會得到這份課程綱要。最重要的是,學生必須要學會研究這份資料,上面有教授的信息、聯繫方式及他可以預約的時間,必須要的課本、選讀的課本,並且還有每節課的預習內容、上課內容、計分方式、各類作業、完成作業的方式以及提交的時間。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周也被稱為“Syllabus Week”。當學生研讀了每份Syllabus之後,他們就大致了解了要怎麼上這門課,要準備什麼資料、作業內容、作業什麼時間做,怎麼做之類的。學生可以根據這份Syllabus來決定是否要繼續選擇這門課或者這位教授。

課堂積極性

不像中國課堂的死氣沉沉,美國學校的課堂都是鼓勵學生踴躍發言的。當教授在講課的時候,學生可以隨時打斷他的講話,並且分享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對自己不明白的內容提出疑問。這個是跟咱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咱們從小就被教導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能隨意打斷,要等到別人講完之後,才應該說話。

美國是一個自由自主的國家,同時他們認為兩個成年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所謂的上下級之分。而且,作為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可以給教授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表明你對於今天所學習的內容是預習了的,同時也表明你是一個有獨立見解的學生。同時,教授認為作為學生你為這節課買單了,你就有權利在任何時候通過他來得到你應該知道的答案。雖然可以隨時提出疑問和分享觀點,甚至可以直接稱教授的名字,但是絕不意味着美國課堂是隨意的、沒有規矩的。上課不能遲到,聽課不開小差,不玩手機,不私下進行交流,這些基本的事情是展示一個學生對於老師及其他同學的尊重。

考試方式大不同

考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美國才不會用Exam成績去衡量一個學生,想想也是,因為除了Exam,我們還有quiz、test、essay、paper、assignment、individual project、group project、presentation、lab report、attendance、participation…….多樣化的考試形式能夠全面的提高一個學生的能力。而在這些考試形式之中,Teamwork應該是美國課堂之中的「老大哥」。

美國教育不僅僅是需要一個有足夠學習能力的學生,而是希望培養一個具有學習能力及領導能力的學生,Teamwork就可以很好地展現一個學生的能力。在美國大學課堂上,總會有幾個作業是通過小組來完成的。有些甚至在開學第一節課就分好了小組,然後這一個學期就是固定的小組成員來完成幾個不同的項目。小組成員課上或者課後進行討論,分工協作,最後匯總成果。當一個項目完成了之後,小組成員都需要在台上做presentation,向教授及學生展示你們討論的結果,同時台下的學生及教授會提出他們的問題。這一項的比重佔Final Grade很大一部分,有的甚至直接能決定你是否通過了這門課,因為很多課程是不設有課堂考試的,Teamwork及presentation就是這門課的Final。同時這項作業是沒有對與錯之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授希望看到小組成員是如何展示自己的學術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時,學生可以與教授預約,在與教授的課下見面討論中,讓教授記住你,如果學生能夠利用好這段時間,向教授展示自己的學習態度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美國教育希望培養具有學習能力及領導能力的學生,Teamwork正好可以展現學生的能力。(Shuttershock)

算分數不單憑考試

算分方式也不同。不像咱們國內的學校,不管什麼時段,都是根據各科課堂考試成績來決定你的成績。有些中國學生在中國的成績不理想,但是卻能在美國拿到A的成績。美國考試方法有那麼多,所以算分方式當然也不會那麼死板了。一般在Syllabus上會標明每一門課成績組成的部分及所佔最後分數的比例,一般包括Class Participation、Project and Presentation、Quiz等,而Class Participation、Project and Presentation這兩項是佔比最多的,有的時候這兩項的總和會超過總分的50%。而這兩項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都是軟肋,所以中國學生需要在進入美國課堂的時候做好心理準備,加強這兩個方面的鍛煉。

學術領域最重誠信

對於學術誠信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份Syllabus的最後都會指明不能抄襲,需要學術誠信。不論是在哪個階段的學習,誠信在美國的教育領域都是最重要的,學生可以沒有拿到好的成績,但是絕對不可以有抄襲作弊的行為。抄襲,作弊在美國人眼中就是學術犯罪,嚴重的話可以開除學籍。因為還是那句話,學校希望每一個學生的答案及提交的paper能夠反映他的個人理解,並無對錯之分。這個也是跟中國的課堂不太一樣,學生抄襲了,作弊了,只是簡單的處罰一下,並沒有非常嚴厲措施。而在美國,學生寫paper的時候,做PowerPoint的時候,在最後都需要標出引用的出處,包括作者、出版時間、文章、書籍名字、網址等等比較詳細的信息。這樣的話就是表明學生是用其他人的觀點為他自己的觀點來做支撐。所以中國學生必須要在了解這項規則之後才能開始學習。

對一個中國學生來說,美國課堂是陌生而又有趣的,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來適應美國課堂的文化,就能有很多的收穫。

來源:《美國史教學與研究》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刊登。

更多精采文章

  • 中文吃香?中文吃香?
  • 不想做老師了,我可以選擇離開嗎?不想做老師了,我可以選擇離開嗎?
  • 潘光旦: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人以自由潘光旦: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人以自由
  • 易中天:中國教育不見得比中國足球更有希望易中天:中國教育不見得比中國足球更有希望
  • 北大院長秦春華:中國高校,請向芝加哥大學看齊北大院長秦春華:中國高校,請向芝加哥大學看齊

0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教育大學美國教育考試長春藤名校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策劃出版的兩本1950年代攝影鏡頭下的香港及新加坡攝影集。(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流光迅影香港情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2
馮康醫生表示,若香港能普及接種率,加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有效,預計到年底疫情應該有希望受控。(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醫療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即使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習近平說,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觀察者網圖片)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鄭永年:盼中國深度開放 可改變亞洲格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蒙代爾生前曾說過一些「金句」,為美國傳媒津津樂道。(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前副總統蒙代爾高齡93逝世 曾聯署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蔡英文(前中)4月15日在招待美國代表團晚宴上表示,她期待深化台灣和美國的夥伴關係。(蔡英文facebook)
大中華視野

日捲入中美台政治 台勢成中美爭拗磨心

作者: 盧兆興
2021-04-19

影片

  • 雷鼎鳴:中國敢於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團結世界多國迎接中美新冷戰
  • 黃錦輝教授:香港加快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 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
  • 袁彌昌:21世紀民主與專制效用之爭 新冷戰下從現實主義看中美關係新發展
  • 施永青:回歸後北京與西方進行香港爭奪戰 逼中央改變對港政策 反對派付出慘重代價
  • 張炳良教授:泛民政黨不參選有什麼出路?香港政局遽變需要新思維
  • 鄭赤琰教授:中美關係交惡 李顯龍不偏幫 新加坡非共不反共 爭取中國支持
  • 張建雄:潮看《三國》 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三大被低貶人物
  • 葉劉淑儀:英美民主人民並非當家作主 政治制度究竟從眾還是從賢?
  •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未止 香港市民如何自求多福?
  •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 本社編輯部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黑與白黑與白 常霖法師
  •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丁望
  • 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 本社編輯部
  • 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 益行
  • 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 楊興安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明德格物明德格物 陳家偉
  • 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 張建雄
  • 中國霸權?中國霸權? 陳文鴻
  • 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 王永平
  • 陶傑:王夫之死陶傑:王夫之死 編輯精選
  • 悼花園街悼花園街 黃珍妮
  • 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8-18 months for Aug 18 Rally Prompted Global Condemnation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楊必興 P H Yang
  •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本社編輯部
  • 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 湯文亮
  • 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 屈家妍
  • 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 施永青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