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一段歷史──寫在六四30周年

一段歷史──寫在六四30周年

6月3日軍方向天安門推進,在直升機支援下,學生開始撤離廣場,到6月4日早上6時,天安門已完全掌握在解放軍手中,51天的學生運動結束。

鄧兆鴻 作者: 鄧兆鴻
2019-06-04
教評心事

標籤: 六四30周年六四事件天安門學生運動封從德解放軍趙紫陽鄧小平
六四的真相早已深藏大多數的民眾心中,尚要的是正式的平反與交待,還死者一個公道。(六四紀念館Facebook)
六四的真相早已深藏大多數的民眾心中,尚要的是正式的平反與交待,還死者一個公道。(六四紀念館Facebook)

六四的故事,可以回溯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四人幫下獄;1978年鄧小平在陳雲與李先念的支持下,取代華國鋒為中共最高領導人開始。在共產黨的歷史中,鄧小平三次被拉下政治舞台,若不是鄧小平也有自己的班底,必然會像很多倒台後便消失了的其他領導人般消失在中共的政治舞台上。在鄧小平再次掌握了最高權力時,他最不能放下的是如何持續享受最高權力的滿足感。

領導人間的對衡

1978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 鄧小平有計劃地推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並開始建設經濟特區,聲言讓一小撮人先富起來;另一方面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毛澤東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把「政治路線上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1980年胡耀邦、趙紫陽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趙紫陽出任務院總理,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胡耀邦當了中共中央主席,但以黨治國的最高領導仍是鄧小平和與他旗鼓相當、低調而保守的陳雲,其他開國元老還有李先念、葉劍英、楊尚昆、萬里、薄一波、張愛萍等老人。這些共產黨元老,在「鬥爭」中成長,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雖然時有鬥爭,但威脅到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時,鄧、陳便能放下歧見,共同解決危機,領導策略也在兩股勢力中徘徊發展。

政策改變的觸礁

改革開於之初,鄧小平在1980年8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黨和國家領導的改革》講話中指出黨內濫權、僵化、枉法、貪贓、脫離實際及群眾、不知變通……強調「黨政分開」,並對民主表達了積極的評價。這給國人民主的新希望,但在黨員的濫權習性下,1986年因違法干涉基層民主選舉而引致安徽省數千學生上街遊行,更引發持續了27天的「要民主,要自由,要人權,反官倒,反腐敗」全國民主學潮。1987年初,時任最高領導職位──黨總書記、鄧小平親信的胡耀邦被指認同學生運動、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在壓力下辭去黨總書記的職務,由鄧的另一親信趙紫陽接替。鄧在妥協下,由周恩來的義子、保守派的李鵬接任為國務院總理。八六學潮被定性為動亂,這次運動拉下了方勵之、王若望、劉賓雁等學者,也觸動了黨內元老的神經。

學生運動的緣起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內的共識,在「指導性計劃」與「指示性計劃」的爭議下,從1981到87年經濟都在拉拉扯扯中發展,1988年鄧小平決定取消大量價格管制,但在政治腐敗影響下引致通貨膨脹,富起來的「一小撮」多是「太子黨」的人,胡耀邦雖曾打下幾個太子黨人,但政府的經濟整頓計劃並未能收到實際實效,「官倒」的腐敗行為更引起社會更廣泛的憤怒。1989年4月,胡耀邦因病去世,17日北京學生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民紀念碑前進行悼念活動,而在各大學更出現要求政府從新審視胡耀邦的政治改革觀點,要求還胡耀邦一個公道,這正是要鄧小平承認是他錯誤的決定,是鄧不能接受的。其後學生連日聚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公開討論胡的觀點及社會現況問題,來自不同背景的講者公開演說,但警方以阻礙人民大會堂的運作而與學生發生衝突。北大與清華學生很快到天安門聚集支援,聚會漸變為示威,數千學生到中南海要求與領導人對話,20日警方暴力驅散中南海靜坐的學生,這激發更多的學生聚集到天安門去,也引動全國不同省市的抗議行動。22日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為胡耀邦舉行葬禮,學生要求提交請願書不果,便開始成立真正的活動組織以期向中央施壓。同日晚上,長沙及西安爆發暴亂事故,但都被壓了下去。23日趙紫陽出訪朝鮮,李鵬代理領導黨政運作,並在26日按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四二六社論,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反革命動亂,這更引起學生的不滿。27日發動大規模的遊行,這次遊行逼使政府同意與學生代表會面,但學生代表等因不滿安排拒絕出席。

改革派的失落

30日趙紫陽結束訪問回國,並在5月3日及4日發表兩次同情示威群眾的演講,這些發言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人民日報》四二六的社論內容,也可說是否定元老們的決定。5月16日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這是中、蘇決裂30年後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蘇聯領袖,趙、戈會談時,趙指出鄧小平仍是「至關重要的」掌舵人,鄧小平認為趙紫陽是要把學生運動責任歸咎於他,趙也知道他在元老的眼中是不能團結的同志,19日到天安門看望學生便是他在政治舞台的最後露面,他下台後一直被軟禁,2005年去世,至今仍未能得到應有的評價。上海市長江澤民因為處理上海學運而得到賞識,由李先念提名、陳雲推薦,鄧小平因胡、趙下馬只得妥協同意由江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成為新的接班人。

天安門的撤離

5月20日中央宣布戒嚴,並從五大軍區調動30師近25萬解放軍在北京部署,但解放軍遭到北京民眾的包圍,使部隊困在郊區,未能迅速在市內部署。這時在天安門聚集的學生組織不斷組成,也各有不同的意見,學生領袖的封從德在2014年7月的一篇回憶文章《八九學運為何未能撤離廣場?》(註1)中指出「廣場上的組織自然分裂成好幾塊,相互抵銷,一盤散沙,就更難有所作為。」跟據封的文章,學生們議決了在5月30日撤出廣場,「首都各界聯席會議」則堅持待到6月20日人大開會後再決定,但「廣場指揮部」的李錄卻未有認同任何撤離方案,6月3日軍方向天安門推進,在直升機支援下,學生開始撤離廣場,到6月4日早上6時,天安門已完全掌握在解放軍手中,51天的學生運動結束。

鮑彤在2019年5月的BBC訪問中指出(註2)「唯恐天下不亂的不是學生,是鄧小平。他要亂,才能至少在他在世時根除黨內赫魯曉夫的可能性。」「誰只要平反『六四』,誰就能得民心,誰就超過了鄧小平,也超過了毛澤東,就可以得到人民的信任。」

六四的真相早已深藏大多數的民眾心中,尚要的是正式的平反與交待,還死者一個公道。

註一:《八九學運為何未能撤離廣場?》

註二:鮑彤在2019年5月的BBC訪問

更多精采文章

  • 林行止:薪傳守志資料館 滄桑漫話天安門林行止:薪傳守志資料館 滄桑漫話天安門
  • 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
  • 誰才真的要「平反六四」?誰才真的要「平反六四」?
  • 為何林鄭送中不成為何林鄭送中不成
  • 從歷史教育看「六四」30年從歷史教育看「六四」30年


鄧兆鴻

退休小學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士、碩士。1971年入職,1985年任校長至2005年退休。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兼任講師,教授課程包括:學校行政、課程發展及管理、擬任校長培訓課程、中層管理人員行政課程、訓導及輔導人員培訓課程等。研究興趣包括教師教育、學校行政及發展、學生輔導工作、素質保證等。教育評議會創會會員、執行委員;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創會主席。曾任香港教育研究學會周年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委員、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執行委員、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理事兼教育政策委員會主任、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第五,六屆委員等。退休後頗沉迷於中國文化藝術活動。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六四30周年六四事件天安門學生運動封從德解放軍趙紫陽鄧小平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小加表示,公司希望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
灼見專訪

【專訪】港交所離巢後創立滴灌通 李小加當大園丁 要栽小花小草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影片

  • 基金教父雷賢達:平錢時代一去不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無懸念?
  • 黃錦輝教授:飛船事件引發中美外交風波如何平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所求?
  • 承繼600年輝煌傳統 如何仍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大學?如何在高端研究之餘,仍能創造盈餘?──郭位教授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校長對話
  •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 曾鈺成:中央與港人對雙普選期望有多大落差?完善選舉制度如何製造有利條件?
  • 陳妙霞博士:如何透過刺激腳底反射區自療? 怎樣按摩治療長新冠腦霧、鼻子、咽喉等症狀?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觀點與角度觀點與角度 常霖法師
  • 淺談教育未來學淺談教育未來學 馮穎匡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 本社編輯部
  • 《毒舌大狀》觀後感《毒舌大狀》觀後感 張宗永
  • 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 張建雄
  • 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 本社編輯部
  • 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 本社編輯部
  • 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 羅乃萱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黃錦輝
  •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本社編輯部
  • 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温愛詩
  • 卓王詠詩
  • 張樹槐
  • 常霖法師
  • 張宗永
  • 劉銳紹
  • 曾國平
  • 尹瑞麟
  • 段崇智
  • 彭泓基
  • 梁鳳兒
  • 馮穎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