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生長最重要的階段,也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如果說,生命早期的精彩紛呈對於做父母的是寶貴財富,對於孩子就更是如此。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渾然無知,尚不懂得欣賞和收藏它們,而到了懂得的年紀,它們早已散失在時光中了。
為孩子保住這一份財富,這只能是父母的責任。孩子長大後,把一份他孩提時代的完整記錄交到他的手上,他會多麼欣喜啊!這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天下父母能夠給孩子的禮物,不可能有比這更貴重的了。
培養性格 薰陶教導
所謂性格的培養,決不是要把原本沒有的某種品質從外部植入,而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固有性格特徵的基礎上,用優點來制約弱點。
讓孩子從小對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保持勇於面對的和開放的心態,這將有助於在他的靈魂中生長起一種根本的誠實。
我深信,薰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父母與孩子之間要有朋友式的討論和交流的氛圍。正是在這種氛圍裏,孩子便能夠逐漸養成基於愛和自信的獨立精神,從而健康地成長。
人有智力稟賦,這種稟賦需要得到生長,原是人性的天然傾向。學生之所以視學習為莫大的痛苦,原因恰恰在於,應試教育不但不是激活、反而是壓抑智力活動的,本質上是反智育的。
一般來說,好奇心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遞減,這幾乎是一個規律,即使在最好的教育制度下恐怕也是這樣。那些能夠永葆好奇心的人不啻是倖存者,而人類的偉大文化創造多半出自他們之手。
無論個人、民族,還是人類,衡量其脫離動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而非物質財富。個人的優秀,歸根到柢是人類的優秀。
適應現實不是教育主要目的
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盧梭卻問你:什麼叫虛度?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票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人在社會上生活,當然有適應現實的必要,但這不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說:「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
整個成人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場上拚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後的社會上,童年價值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會以怎樣可怕的方式顯現出來。
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
在我看來,一些被斷為消極和負面的心情,可能是屬於靈魂的。所以,當孩子出現這類心情時,不必大驚小怪,反而應該視為正面價值。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原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