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林鴻復

印尼僑生。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考上本系數理邏輯專業研究生深造。歷任北京一級出版社編輯。70年代末來港定居,從商多年。自80年代始,在各大報刊發表評論、随筆和科普文章,近400篇。多用少海,四維,于晶華,林鴻等筆名。曾任專欄作家、特約撰稿人,為香港資深評論員。

台灣可行「一國兩制」嗎?
作者:林鴻復2019-06-14
「台灣必行一國兩制」,這個論斷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以排除「台獨」為前提。即是說,在「一中」共識和摒棄「台獨」的情形下,無論現在、或可預見的未來,台灣必定實行「一國兩制」。
時乎,時乎,不再來!──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的頹勢
作者:林鴻復2018-11-16
我們看到,單靠貿易戰是不可能達到他的戰略目的。課重稅只是唬人的把戲。所以,由貿易戰發展到經濟、外交、政治、軍事、科技以至意識形態各領域的全面衝突和較量,並不奇怪,也是可以理解的。
北望中共十九大——指導思想和核心價值觀
作者:林鴻復2017-09-01
習總書記主政以來,奮發有為,多所建樹,成績斐然。中共十九大定有實事求是的、合乎時宜的總結。
科學的、空想的和荒謬的——馮友蘭評毛澤東思想
作者:林鴻復2015-01-09
馮友蘭匠心獨具,把毛澤東思想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由第一個階段是科學的;發展到第二階段是空想的;最後到第三階段變成了荒謬的。如果沒有曲解,科學的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人民,打敗三大敵人,建立了新中國。實踐證明,這個思想和路線都是正確的,因而是科學的⋯⋯
朴槿惠總統——馮友蘭先生的「知音」
作者:林鴻復2014-11-03
一位當代女性之佼佼者,一位成功女政治家有這樣深情的自白,着實難得。她坦承由於受到一位中國哲學大師、思想家的啟迪,通過內心的自我修煉,戰勝了外界的險境,走上了成功之路。這個事蹟生動說明了馮友蘭哲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超凡的存在價值。已披露的有關紀錄顯示,朴女士分別從英文版的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和兩卷本的中文版《中國哲學史》,接觸到馮先生的學說和思想。
馮友蘭的治學之道
作者:林鴻復2014-10-05
馮先生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為什麼大家可以穿行自如而不會碰鼻子?」 他說:「因為人們會走路,知道行人規則,還懂得迴避。掌握了規律,自然就不會盲目。」他又說:「開車不會相撞的道理也是一樣。你學會開車技術,懂得交通規則,掌握到規律,你就自由了。」
一代哲學宗師馮友蘭
作者:林鴻復2014-09-25
綜合分析馮師的各方面言論和著作,他談的是如何堅持自己的學說和理論,如何對待不同的意見。他奉行的宗旨是: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也不隨意附和別人的觀點。他敢於針對毛澤東的「實踐- 理論 – 實踐」 的公式,「樹立一個對立面」。
北大哲學系:大師雲集 群星璀璨
作者:林鴻復2014-09-19
1912年,北京大學設立了哲學門(1919年改為哲學系),標誌看現代意義上的哲學學科在中國高等學府內和學術領域中的確立。 哲學的涵義源自古希臘,意​​為智慧。哲學在中國的植根和成長,恰好說明中外或東西文化的交流和互補,是推動中華文明進步的強大引擎。北大哲學系百年發展的歷史,是中國哲學百年歷史發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