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Jan 03 2025 23:59:59

吳家豪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2023-2025)增補理事(小學)、大學技術顧問及培訓講師、小學機械人及科技科主任,他是一位擁有10多年教育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主要活躍於數學、資訊科技及STEAM教育領域。
他於早年獲得資訊科技教育碩士學位(院長嘉許名單及榮譽畢業)、數學教育及特殊教育雙專業碩士學位。他曾獲得多項國際及本地的獎項及嘉許,包括傑出IT教師獎、 大灣區STEAM卓越獎2024(香港)十佳教師、全港中小學創科成就獎(小學)學校課程組最佳校本(人工智能)獎、最受歡迎(人工智能)獎及最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獎、老師組-創新課程(人工智能)獎、最受歡迎(人工智能課程)老師、香港大學傑出電子教學獎( STEAM 及 計算思維教育金獎及新興科技獎)、香港大學國際傑出電子學習獎(數學教育金獎及防疫特別獎)及多次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優秀導師獎(數學建模)等獎項。他的研究及教育成果亦曾於HKAECT x AECT、GCCCE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香港學與教博覽、港台電視、《星島親子王》、《星島日報》、《明報》及香港01等刊物及平台分享。

挑個紀念品還要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5-01-09
通過這個看似簡單的紀念品評選活動,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體驗了數學建模的全過程,從問題的提出到模型的構建、應用和優化,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和樂趣。
圖形與幾何:小學數學建模教學
作者:吳家豪2024-12-03
圖形與幾何,通過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直觀的圖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的本質,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遊戲學習:在玩樂中學習數學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4-10-29
通過遊戲的方式學習數學建模,不僅能讓學生在玩樂中掌握數學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從生活開展 應用數學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4-09-19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深入推進,要求我們培養具備慎思明辨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數學建模,正是培養這些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小學數學建模的學習開展
作者:吳家豪2024-08-15
數學建模的應用無處不在,小到個人生活中的時間管理、理財規劃,大到國家層面的經濟預測、疫情防控,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是一種解構生活難題的有效工具。
小學數學建模的學習簡介
作者:吳家豪2024-07-08
數學建模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用數學方法解決的形式,並運用數學工具進行分析和求解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引入數學建模,不僅能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實際問題聯繫起來,還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
香港的數學建模教育
作者:吳家豪2024-05-28
數學建模在中國內地已見成效,若我們能借鑑內地的經驗,結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推動數學建模教育的全面發展,必將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圍棋高手背後的秘密:體能的重要性
作者:吳家豪2024-04-16
透過定期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態,還可以增強腦部功能,提升思維的清晰度和反應速度。
哈佛大學Project Zero的思考範式
作者:吳家豪2024-03-04
在10種思維範式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展示更深層次的思考,還能將這些思考策略應用到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學習中,有助師生營造一個更具思考力的學習環境。
教育新發展:微證書與微學習
作者:吳家豪2024-01-22
微學習注重改善學習過程,通過提供短時長且高效的學習單元,使得學習變得更加模塊化和集成化,這對於促進學生的持續學習和即時應用所學知識至關重要。
從圍棋看微學習
作者:吳家豪2023-12-08
「棄子爭先」則讓我們明白,有時候我們需要捨棄一貫的教育模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彼強自保、捨小就大:今日教育如何應用人工智能?
作者:吳家豪2023-10-31
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或帶來新的教育模式,或仍為舊酒新瓶。不管出現何種變更,我們須謹慎思考。
慎勿輕速,動須相應:人工智能教育及其素養
作者:吳家豪2023-09-27
科技並非萬能的。每一種科技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可能被濫用或誤用。學生們需要理解,科技並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魔法棒,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之一。
學習中的「攻彼顧我」與學習環境
作者:吳家豪2023-08-17
「攻彼顧我」不只是關注攻守的法則,更是講求在整體局勢中保持平衡,很多時候攻也不一定能成功,畢竟對手的風格、弈者互動等因素亦會影響每次的子效,在局中仍有不同的機會成為致勝的關鍵。行棋如此,學亦如是。
教育創新之「勢孤取和」與非暴力溝通
作者:吳家豪2023-07-06
教育創新常面臨阻力和孤立,惟透過「取和」,才能最終實現教育創新的和諧與成功。
逢危須棄
作者:吳家豪2023-05-23
今以「教育創新:逢危須棄」為命題,籲家長、學生、教師共同思考。勿因既往之困難而望而生畏,當機立斷,放棄或調整相對而言次為重要之事,方能為創新騰出一片天地。
入界宜緩:如何實踐教育創新?
作者:吳家豪2023-04-06
在教育創新的過程中,筆者深感圍棋中「入界宜緩」之精義。當初剛剛涉獵這個新領域,往往會樂觀估計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期望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教育創新的道路豈只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