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

王永平

1948年生於香港。1969年香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其後四年任職商界。1973年加入政府,曾任職駐關貿總協定(GATT),即後來的國際貿易組織(WTO)香港常任代表、民政總署署長、教育統籌司。1997年香港回歸,獲委任為教育統籌局局長,後任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工商及科技局局長。2007年退休後,開始在《信報》及《am730》等報章撰寫評論時局文章及主持電台時事節目。曾任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名譽教授,現為職業訓練局顧問。著作有《平心直說》、《不平則鳴-王永平論政》、及《通識思考,時事點評?》。
家財萬貫的特朗普最大的願望應該是重振美國雄風,成為偉大總統,而這令他不可能對最強對手中國低頭。(Donald Trump Facebook)

美對華政策不會因大選結果改變

選情不利的特朗普,有極大誘因利用指責中國擴散病毒、打壓新疆維吾爾人和通過《港區國安法》等行為,轉移選民視線,從而放過他對處理疫情和國內示威浪潮的無能,讓他以團結國民齊心抗中的姿態,擊敗民主黨的拜登。

中國外交部對蓬佩奧這篇演說反應強烈,稱為罔顧事實、顛倒黑白,是美國官員近期密集炮製涉華政治謊言。(亞新社)

從蓬佩奧演說剖析美國對華新政策

蓬佩奧是有備而來,宣示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不再是由尼克遜和基辛格訂立的「緊密交往」,但也不是回到中美建交前的「圍堵」,而是建基於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美國價及與自由世界聯手,抗衡中共。

只要你不是激進抗爭人士,負責執行國安法的內地公安或香港警察應該不會找你麻煩。(亞新社)

國安新時代 港人須獨立思考

身處國安大時代,有人歡呼喝采,有人忐忑不安,也有人表面支持,暗裏走資移民。一般港人,尤其是有子女在學的中產家庭,如何面對時局,成為不少評論的題材。

市民排隊投下其實不是真正選出議員的一票,當中反映的是對現狀感到強烈不安的民意。(亞新社)

60萬人參與民主派初選的啟示

初選對民主派最大的啟示是,他們依然有很穩固的支持。多人參與初選令獲支持的參選人有極高的認受性,之後協調9月立法會選舉名單和配票的工作會順利得多。

中方和特區政府宜小心應對有關BNO的問題,避免引爆一枚可能有十級威力的政治炸彈。(亞新社)

勿引爆BNO這枚政治炸彈

英國以中方通過《港區國安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為由,宣布容許符合BNO資格的300萬港人往英居留5年,期間可讀書或工作,再過一年便可申請成為英國公民。中方反制之餘,實不宜為難BNO港人。

馬道立其實是拒絕接受以政治而非法律理由,把某些或某類法官永遠排除在指定法官之外。這是司法獨立不容政治干預的宣言。(灼見名家圖片)

望當局重視馬道立就指定法官的諍言

特首林鄭月娥對馬道立這份字字鏗鏘的聲明沒有回應。為何如此,我不想揣測。我只希望,負責執行國安法的當局重視即將離任的馬道立的諍言,不要做出任何損害香港司法獨立,以至徹底摧毀一國兩制的行為。

作者相信,《港區國安法》帶來的震盪只是剛開始,未來恐怕會有接二連三的強風巨浪。(亞新社)

《港區國安法》震撼國際

有人形容實施《港區國安法》象徵香港第二次回歸。但與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中國受到舉世讚許不同,今次國際上不少具經濟實力的民主國家都對中國此舉表示極度關注或遺憾。

作者認為國安法草案內容若不修改,香港司法將不再獨立。(亞新社)

港區國安法草案說明衝擊一國兩制

有中央指派的國安顧問在旁,並須接受國安公署監督和指導的特首,還剩下多少高度自治的空間和自由意志去作決定?市民憑什麼相信一個沒有法律資歷的特首可以公平公正地委任最適合的法官?

在國安法的龐大阻嚇力下,即使六四集會獲批准進行,一心只想悼念而出席的市民,恐怕由始至終都會戰戰兢兢。(亞新社)

從六四集會分析港人恐懼國安法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未來的六四集會會否獲警方批准舉行,或批准後集會能否順利完結,卻是充滿懸念。其實,要求平反六四這項活動,本身會否構成危害國家安全,今天沒有一個港府官員可以說清楚。

倘若港區國安法實施,英國政府會將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港人(符合申請資格的人數可高達300萬)免簽證留英的期限,由現時6個月延長至一年。(亞新社)

談港區國安法的國際迴響

國際對港區國安法表達的關注和疑慮,不宜以「中國內政不受外人干預」為由而置之不理。說到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除了需要中央對港政策配合外,也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

國務院頒布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白皮書,其主旨是強調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區的全面管治權。(亞新社)

談中共對港政策三個階段

香港未來能否依然艷光四射,還是逐漸褪色,取決於由中共領導的中國政府如何制定和執行對港政策。政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由時任最高領導人拍板決定,下面如實執行。

林鄭可否向中央爭取,人大常委會在通過港版國安法前,諮詢特區政府的意見,並預留一段時間,讓政府諮詢港人對草擬的條文細節及執法機制表達意見?(亞新社)

初評港版國安法

雖然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和特首林鄭月娥都聲稱,香港仍需為23條立法。但我相信這已經不是當前急務。此例一開,將來有需要時,中央修改港版國安法更方便快捷。

對於反修例示威,政府是否拒絕面對真相?(亞新社)

政府拒絕面對真相 民心背向社會動盪

「真相」是指事物的本來面目或真實情況。雖然監警會的報告被林鄭高度嘉許,說成全面、客觀,以至反映真相,但監警會主席梁定邦卻不敢受落,只稱報告是根據事實,而真相恐怕只有上帝會知曉。

我的建議是把海洋公園重新定位,只保留及維持其世界一流的海洋保育和教育設施,同時壯士斷臂,完全放棄其他樂園設施。(亞新社)

削海洋公園規模 騰空土地建房屋

海洋公園與鄰近大灣區的主題公園比較,海洋公園已失去原有的競爭力,又缺乏不斷推陳出新的發展潛力。與其不斷用公帑補貼公園,政府應該面對現實,尋求一個可持續的方案。

除了出聲反對攬炒,政府和建制派可做過什麼實事去改善今天香港的政治、經濟、民生的狀況?(亞新社)

「攬炒」多面睇

期望社會和諧穩定的港人今天心中的疑問包括:造成這個攬炒氛圍是否全部都是反對派和外國勢力的責任,與政府和建制派完全無關?

再出發大聯盟能否發揮實質作用,我們很快會知道答案。(亞新社)

再出發大聯盟有何作為?

大聯盟的宣言冠冕堂皇,包括呼籲港人團結,讓香港可以走出困局,重新出發。不過,假如此舉不是純粹選舉考慮,大聯盟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團結那些根據民意調查顯示不信任政府的大多數市民。

雖然23條立法的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但維持香港穩定繁榮同樣是一國兩制的目標。(亞新社)

23條立法能否維持香港穩定繁榮?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她任內香港已發生震驚世界的動亂,而她的民望亦是有史以來最低。由她去開展23條立法,肯定會遇到重重阻力,而激烈的抗議行動也很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嚴重傷亡。

在中國宣示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的政策下,這批記者即使將來向港府申請入境工作,我相信入境處會拒絕簽證。(Shutterstock)

從中國制裁美媒看一國兩制

不容具國際地位的媒體在香港採訪及報道,會令國際社會質疑一國兩制是否已經變形,包括香港是否依然享有與內地有別的新聞自由。這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價值,包括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重大負面影響。

疫情蔓延對國際關係、政治制度,以至人類文明,包括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Shutterstock)

新冠病毒衝擊人類文明

沙士距今17年,不少人仍記憶猶新。今次新冠病毒,無論幾時完結,都會把人類自保的本能提升至超越其他普世價值如平等、博愛的位置。

最近韓國確診個案急增,港府決定禁止從該國來的人士(港人除外)入境。按之前林鄭的邏輯,這是否構成選擇性歧視?(亞新社)

勿扭曲防範新冠病毒為歧視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染病人數眾多或在短期內急增的國家,其居民或過客紛紛成為其他國家拒諸門外的對象。在香港卻出現一些以歧視為名,扭曲事實的言行,值得提出來討論,以正視聽。

我相信,絕大多數市民不認為曾罷工的幾千名醫護人員是「害群之馬」。相反,不少人甚至感謝他們作出這個迫使政府局部封關的行動。(亞新社)

勿對罷工醫護秋後算帳

讓我提醒大家,曾參與罷工的醫護人員多達5000人,包括350名醫生。他們的訴求主要是要求政府全面封關和提供足夠的防疫裝備,讓他們可以安心與病毒戰鬥,拯救病人。

今天不少香港市民對法治失去或少了信心的原因,不是他們不認識法治,而是他們覺得近年警方執法和律政司檢控,很多時沒有體現法治的基本原則。(亞新社)

「聚焦法治」政府先行

在總值1300億的芸芸措施中,我認為最值得評論的是政府預留4.5億元予律政司推行「願景2030.聚焦法治」計劃,其目的是「加深香港社會對法治概念的認識及實踐」。

抗疫成功的關鍵不是派錢,而是要做到官民同心,而官員更要摒棄敵我分明、親疏有別的思維,凡事不僅以身作則,更要身先士卒,發揮大公無私的領導精神。望政府深思。(政府新聞處)

有關政府派錢抗疫的幾點意見

任何政府要管治好一個地方,解決民眾面對的問題,無錢可用固然事倍功半,甚至失敗收場,但有錢可花卻從來不是獨步單方,有時甚至會弄巧反拙,增添民怨。現在政府面對的正是個非派錢能解決的困局。

有良心商店以成本價把口罩賣給一聽到消息便排隊苦候的普羅大眾。(亞新社)

疫症襲港下的情與義

武漢肺炎肆虐香港,口罩成為無價之寶,連帶其他消毒物品都供不應求。我們看到很多令人感動的好人好事,讓我們看到政治嚴重撕裂的香港依然保留着社會有難時,自己應出一分力幫助他人的獅子山精神。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呼籲受檢疫者「本着社會意識、公民責任,充分合作、自律」。我不知道有多少港人和內地同胞聽完後感到無上光榮?(亞新社)

彈性全面封關遠勝兒戲強制檢疫

形同虛設的強制檢疫提供極大誘因,予擔心被感染而對當地醫療沒有信心或屆時因病人太多而無法入院的人士,從內地到港居留14天,倘若期間病發可到香港公院醫病,無事便當買個保險。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