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

陳景祥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 除了新聞界的工作,陳氏也積極參與新聞教育,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陳氏現為樹仁大學學術諮詢委員會成員,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特邀教授。 公職方面,陳氏於 2006年1月獲行政長官委任,擔任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成員,並在翌年提交檢討報告書。此外,他在 2010年1月獲香港證監會委任,出任投資者教育委員會(任期已屆滿)及產品諮詢委員會成員。
評論界都認為,不管特朗普還是拜登,都沒有把中國當成朋友。(灼見名家製圖)

中美制度之戰

美國制裁內地及香港官員,是以他們違反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作為「基礎」,然而美國早前圍繞總統大選的連串「醜聞」,正好成為北京反擊的證據──美式民主也不外如是,千瘡百孔,何足為師?

美國社會分裂由來已久,特朗普是乘勢而起,並且把它推向極端,令自己成功當選。(灼見名家製圖)

美國大分裂 內戰太誇張

1月6日上演了震驚全球的一幕,事發後特朗普並沒有任何收斂,相反把責任全推給攻入國會的暴民,他並且表明不會出席1月20日的總統就職典禮,以此顯示不認同大選結果。

「講政治」除了要具備政治意識,還應該包括政治忠誠。(灼見名家製圖)

今年是本地政治年

今年是本地的政治年,9月立法會選舉、12月選委會選舉;而特首選舉雖在明年3月,但有意角逐的人士今年中左右就要公開表達意向,及早部署,在選委會選舉中做工夫。

政府民望太低,可說是「原罪」。民望低,結果是政府無法動員群眾支持政府的抗疫工作,每一項政策出台都難以貫徹執行。(灼見名家製圖)

政府抗疫五宗罪

建制派跟特首割席,令支持政府抗疫工作的力量更單薄,政府推動各項政策時阻力更大。特區政府抗疫成績差劣,究其原因,是政府抗疫工作有五宗罪。

據紫荊黨主席李山表示,該黨「是一個新成立的香港政黨,吸納各階層人士,無分本土海歸、無分社會背景」。(網絡圖片)

新瓶舊酒紫荊黨

紫荊黨尚未運作,無法得知它是否可以爭取到港人認同,但看它「出場」時的安排,卻令人覺得它跟香港「距離」很遠!

通識教育已是國際大潮流,香港要做的,是如何把通識「重納正軌」,令學生受惠,而不是把它歸咎為教育出問題的根源。(灼見名家製圖)

通識何罪?

通識教育作為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加寬視野的跨學科教育方法,不應成為社會大環境的「替罪羊」。對通識教育的改革應在基本知識方面下功夫,求真求實,減少遊談無根式的空論。

如果要清零,就必須推行全民強制檢測,然而行政長官說過,強制檢測必須有目標地進行,不會作全民強制檢測。(亞新社)

「清零」的路線之爭

社交限制措施對控制疫情有明顯成效,然而始終不是清零,當新一波疫情殺到,政府又要收緊限聚令……如此收收放放,業界人士(例如酒吧)都苦不堪言。

人大「雙十一」決定,就提供了DQ議員的一系列標準和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不必再研究放寬大灣區投票。(亞新社)

永遠的反對派

人大常委的「雙十一」決定,是要重寫遊戲規則,泛民如果不認同,就只能離開議會,走向街頭。對香港來說,這意味着政治生態會進一步惡化,政黨會更極端,兩極化將會令社會更加撕裂。

特朗普政府反中反共的強硬路線,是「贏」得台灣民意支持的主要原因,如果特朗普能夠連任,北京在對港和對台政策上將遇到更多麻煩。(Donald Trump Facebook)

香港的特朗普支持者

香港人看美國大選,只是旁觀者吃花生的議論,雖然觀點紛陳,但對選舉結果毫無影響。然而據筆者觀察,朋友圈中很多人對今屆美國總統選舉十分「肉緊」而且投入。

如果要跟中央部委協調、爭取支持,不是在《施政報告》定稿前就要完成的嗎?(灼見名家製圖)

施政還有什麼要報告

《施政報告》是未來一年的管治規劃,怎可能連重要的政策措施在公布前兩天仍然沒有着落,要臨急赴京磋商?如果要跟中央部委協調、爭取支持,不是在《施政報告》定稿前就要完成的嗎?

法官應該有極高的專業水準,才可以支撐香港的法治聲譽。(灼見名家製圖)

為什麼要司法改革?

司法制度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法官也不是聖人,不能批評;司法制度是否出了問題,應該看司法人員的專業水平、專業操守,是否能夠專業地執行職務。

大家擔心的,反而是:政府到底有沒有一套可盡快復常的計劃,令香港經濟可以早日復甦?(灼見名家製圖)

避免「病死」,也要避免「餓死」!

疫情尚未平復,經濟處於半癱瘓狀態,現在唯一能撐起整個經濟運作的,就只有政府公帑。到底我們的財政儲備還可以捱多久?政府既然不願見公共財政陷入危機,那政府又有什麼解困良方?

香港弱勢令新加坡有機會乘虛而入的「現象」,終於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要出面「澄清」。(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退、新加坡上

面對中美關係急劇惡化,香港過去可以發揮折衷斡旋的角色,但如今時移世易,香港已被「廢了武功」;「禮失而求諸野」,中國唯有轉向新加坡。

香港應該考慮如何全方位跟世界各國聯繫,打破歐美的封鎖,才是香港在新冷戰時期的主要任務。(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是冷戰得益者

美蘇冷戰年代,香港和西方關係如魚得水,因而成為得益者,現在進入「新冷戰」時期,中國和西方國家再次陷入對立,香港能否在這個歷史時刻再次發揮獨特角色?

中國雖然不願跟美國陷入冷戰,但從特朗普政府連番推出的招數如貿易戰、科技戰來看,用的仍是對付蘇聯時期的手法。(灼見名家製圖)

冷戰是什麼一回事?

當前中美博弈美國是主攻一方,中國則處於守勢,主動迴避,不願跟美國硬碰。對中國來說,如果陷入當年美蘇冷戰模式、兩強爭霸你死我活,中國沒有明顯優勢,因為美國手上有兩張王牌,一是美元,一是科技。

特區政府年度總開支約6、7000億元,財政儲備尚有7000多億,足可應付一年的總開支,政府財政狀況仍算得上健全。(灼見名家製圖)

財多好辦事 再派一萬元

失業嚴重、百業蕭條,市民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政府應該進行第二輪全民派錢計劃。向每名市民派1萬元,是最直接令他們受惠的計劃。

現在令人擔心的,不是美國的制裁,而是香港逐漸跟國際社會「脫鈎」,長遠而言,「逆國際化」才是香港的最大隱憂。(灼見名家製圖)

我不入地獄……

一個地方是死是活,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不是特朗普說了算,也不是美國說了算的。不過既然說得出這種狠話,特朗普的意思似乎不是「預測」,而是「希望」把香港打入地獄!

港官在政治上要表忠,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沒有這種思想準備,以後都進入不了政府權力核心。(亞新社)

制裁港官 香港「再回歸」

美國現在把中國視為「敵國」、準備築起一道新鐵幕,排除中國在美國主導之下的國際體系,而香港是中國的一員,在「敵對狀態」之下,政府高層也許容不得在國籍效忠上出現模糊。

中美對抗和摩擦只會不斷升級,美國的手段將會是無所不用其極。處在中美夾縫之間,香港要有「安定」日子似乎是奢望了。(灼見名家製圖)

中美一戰難免?

中美對峙不斷升級,其實有迹可尋,美國早有部署,先從貿易問題上打開缺口,然後全方位出擊,其快及狠,可能連北京也始料不及。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香港要如何走下去,應該是當前所有港人都希望知道的答案。(亞新社)

如何走下去?

這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港區國安法》的表態,分清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在新形勢下,我們的「朋友」已經從西方陣營轉向了亞非拉國家!

英國予港人居英權應無後顧之憂,更可顯示前宗主國「關懷」香港之情,正是何樂而不為?(亞新社)

移民之難

用腳去投票,最能反映一個地方人民對政府、對前景是否有信心,西方世界「中門大開」,到最後有多少香港人會決定離開,將會是一次對《港區國安法》落實之後的「信心投票」。

過去很多敏感的研討會或交流活動,都可以在香港舉行,近年已經大減,港版國安法出台之後,相信會銷聲匿迹,而香港對西方世界的吸引力也將大大失色!(亞新社)

國安至上 香港失色

未來香港對國家安全的審查,是否也會跟隨內地,遍及到包括經濟、金融、投資?果真如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商貿中心的地位必受影響!

從北京公布立「港版國安法」,到特朗普宣布制裁香港,接踵而來的壞消息,香港人並沒有出現恐慌。(亞新社)

我們都是嚇大的

香港人見慣風浪,當前的變局,我們擔憂,但沒有被嚇倒,因為我們都是嚇大的!只要香港能維持基本的自由,大家就會知所因應,作出最有利自己的選擇。

香港以往遇過不少危機,最後都能化險為夷,這次「港版國安法」出台,我們還會這樣幸運嗎?(亞新社)

做最壞打算

走到這一步,北京是狠下了心,香港則是命懸一線;往後發展,很難預見會有樂觀結果。

疫情結束後,世界各國將會作出長期、具戰略性影響的供應鏈全球布局調整,令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得到的優勢和好處大大降低,增加了內地疫後復蘇的難度。(Shutterstock)

謀攻篇——中國能走出「圍堵」困局嗎?

《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講述如何運用謀略取得勝利,充滿博弈的智慧。美國表面上強硬,但特朗普對中美貿易協議應否繼續執行仍然舉棋不定。北京領導人無「連任」之憂,但形勢對中國不利,只能爭取時間謀定而後動。

現在的中國大陸,正是在經濟實力上足以跟美國競爭的對手,對美國來說,這是從未遇過的。(Shutterstock)

大報復——美國對華拉下「經濟鐵幕」

疫情在美國仍未過去,但特朗普已經準備向中國展開連番攻勢,因為美國大選日期漸近,以目前美國經濟狀况尤其失業率大幅上升,對特朗普選情絕對不利,藉着向中國「宣戰」挽回頹勢是必然的手法!

疫情還未見盡頭,可以預見,公司結業潮和失業率會不斷上升,失業人士最需要的,是政府的直接資助,協助他們渡過難關。(亞新社)

救市先救人 加碼再派錢

企業得到政府資助,可以濟燃眉之急,但企業在現今環境下是否可以撐得下去,員工薪金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企業沒有生意無法經營,最終也要結業裁員。

在情感上,有些香港人仍然願意支持滙豐,但正如香港傳奇已經逐漸褪色,滙豐傳奇也慢慢淡出新一代香港人的記憶。(灼見名家圖片)

滙豐傳奇之我還愛你嗎?

滙豐在香港成長壯大,其發展軌迹也跟不少香港人相似:九七前「移民」,在西方國家發展並不順利,返回中國內地發展時又因受制於美歐的監管機構,不時開罪中方,現在甚至淪為中方的「眼中釘」,兩面不是人。

中美互數對方不是,絕非純粹口水戰,而是美國為疫情過後部署「國際新秩序」造勢。(Shutterstock)

以前捱餓 現在捱罵

中美全面「開戰」之勢已明,新冠疫情只是加深了彼此分歧,楚河漢界,下一步將是更徹底的分道揚鑣。中國捱罵的局面,相信很難改變!

疫後的香港經濟,看不出有轉機向好的苗頭!(灼見名家圖片)

瘟疫經濟

2003年沙士之後本地經濟在2004年已經回穩,其後更出現了一段繁榮期,可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看不見復蘇的動力何來。反修例風波引發的政治矛盾,在疫情過後很快就會重現,其影響足以抵消任何復蘇計劃。

新冠疫情總有退卻的一天,但瘟疫政治卻可能繼續蔓延,成為中國與西方國家角力的另一戰場。(Shutterstock)

瘟疫政治

人類歷史上有兩件事一旦發生,政府的責任是逃不掉的,一是戰爭,一是瘟疫。瘟疫是被動的,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本應是天災,但大部分情况下政府抗疫表現都令人民失望,天災往往變成人禍。到最後瘟疫也離不開政治。

香港未來2.8%的增長率從何而來,財爺應該仔細計算,不宜一廂情願地「樂觀」!(亞新社)

香港財赤背後

經營帳出現赤字,等於政府入不敷支,經常收入低於經常開支。至於綜合帳赤字較低,按過去經驗,主要是靠地產物業和金融市場的收入,如果政府不再搞「地產經濟」,這方面的收入大不如前,赤字也就很難消除。

陳茂波司長多次提過,他反對派錢,認為公帑應用得其所。在官員眼中,派錢並不恰當,也不是「用得其所」的做法。(亞新社)

赤字周期恐難免 財政安全響警鐘

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令政府額外開支大增(500億元以上),加上經濟衰退,財爺早發出預警,指今年預算會錄得大赤字。以目前收支趨勢,我們會否如2003年前後般,出現一個約5年的赤字周期?

我們香港「年年考第一」的特首就像個書獃子,不懂轉圜;出身在龍蛇混雜的澳門特首則像個老江湖,洞悉利害。(亞新社)

香港真的敗給澳門?

香港和澳門都是行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澳門在這場抗疫行動贏了口碑,令外界覺得「澳式一國兩制」表現優於「港式」,符合了中央近幾年大力表揚澳門一國兩制成功的說法。

現在疫情正在加速傳播、確診個案不斷增加,人心惶惶之際,民眾最關心的問題,特首必須給出明確答案。(亞新社)

自保自救

香港無法阻止這場疫症發生,但事發之後自保自救,守住防線,盡力減少香港人的創傷,正是特首最重要的任務;可惜特首至今交出的成績,卻令人十分失望。

政治領袖必須知所輕重,盡快在危機未擴大時作重要決策,安定人心。很可惜,特首似乎並未把握得住當前在疫症肆虐下的本地民情!(亞新社)

保護香港 有何不可?

反修例風波仍未平息,現在又來一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如處理不當,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將進一步受挫,政府的管治將會完蛋!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