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雄

張建雄

資深銀行家、資深政經評論人、紅酒鑒賞人、旅遊美食作家、歷史愛好者、大學協席教授。目前旅居香港、上海、巴黎三地。
杭州亞運顯示新一代的實力非凡,值得欣慰。(亞新社)

杭州亞運耀人間

習大大說,體育強則國家強,這是現實,西方如何打壓也枉然。中國少年英雄輩出,世界進入大爭之世,人人注重體育,也培養愛國心。

哈馬斯10月7日凌晨發出5000枚火箭彈,時機無人料及。(亞新社)

10月世界開始更複雜

如今世界早已多元,任何大事件出現都一開三,支持者、不支持者和中立者,不再是美國人話晒事,俄烏衝突如此,以巴衝突亦如是,只有和平才是最佳方案。

恒大事件全國各省均有波及,要處理「災民」,不是玩笑。(Shutterstock)

商海興亡又一波

用美元今日匯率來計,恒大這是一場3271億美元的債務災難,龐雅倫和特朗普的負債都是小兒科(龐雅倫負債是恒大四十六分之一)。

2023年9月16至17日,王毅和沙利文在馬爾他會談。(中國外交部圖片)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美國和共產黨政權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要等到2023年9月,才由拜登和越南簽定,是34年後的事,美蘇三位領導人都死了。蘇聯卻在1991年解體了,美國真的完敗蘇聯嗎?歷史並未有定論。

拜登說中國是「定時炸彈」,事實上美國金融系統的定時炸彈才是無處不在。(Shutterstock)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美國人只記得杜魯門、列根這兩個領導美國成為戰後霸主的總統,但目前看不見有這個希望。目前兩位老兄(拜登、特朗普)都醜聞纏身,經濟保障、醫療保險都走向破產。

(左起)尹錫悅、拜登和岸田文雄8月時在大衛營舉行峰會。(美國總統Facebook)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日本既控制不了通脹,日元更大貶值至1美元兌147日元,物價不能不漲,還要配合美國禁止出口半導體零件到中國,韓國亦復如是,經濟不景氣已是板上釘釘,時日亦無多了。

美國要對抗一帶一路,推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作者質疑其效應。圖示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亞新社)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這一屆G20峰會由印度主辦,西方以為可以控制的「全球南方」聽話,要支持譴責俄國。在東盟峰會做不到的事,G20峰會也不能,G7無法控制G20就很明顯了。

日本海產出口,必受打擊。(亞新社)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中、港、澳門都禁日本海產,台灣成為大買家則是必然的!台灣又怎敢禁日本產品?台灣人什麼都敢吃,已是世界聞名,不亦哀哉。

「BR5」擴充至「BR11」,金磚貨幣雖然未成立,但卻是多極世界正式成立的一年。(亞新社)

多極文明誕辰在2023年8月

西方文明只是過去500年的霸主,由歐洲傳到美國,雖說源頭是希臘,更多是基督文明,最大的變種是「衷心無誠,盡出虛偽」(錢穆的卓見)。

2023年8月,大摩將印度股市由「平配」升爲「超配」。(Shutterstock)

印度何時才能超過中國

市評級由「超配」降為「平配」,同時將印度股市由「平配」升爲「超配」。但若論GDP金額,印度還要用很長時間才能追上中國。

2022年美國GDP佔全球25.2%,日本5%,中國17.4%。 (Shutterstock)

中美日60多年變化的過程

60多年過去了,美國在全球地位,下降36%,中國上升4倍,日本打回原形。這段歷史極值得研究,勤奮工人,市場縱深,產業結構,科技創新都是原因,沒有後悔藥!

種姓制度不除,印度追上中國,用50年也不成!(Shutterstock)

盲目樂觀的印度崛起派40年不衰

2023年,中國人均GDP 11560美元,印度人均GDP 2085美元,兩者相差了5.5倍,但「印度崛起派」仍然大吹法螺。不錯印度以人口是增長快於中國,大家都14億人了,只是互相超越而已。

印度是G20的輪席主席國,莫迪大仙最擅長利用機會,當然不會失機。(亞新社)

投資印度有多好

美國顧問公司最近報告,印度要到2075年才全成為世界老二,老大是中國,那是53年後的事!莫迪大仙恐怕看不到了!

二戰後,世界只餘下美國、蘇聯兩強對立。中國方面,鄧小平則韜光養晦,等待下一次的百年大變。(shutterstock)

上一次百年不遇的巨變

18世紀英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國,但等到1840年才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最終,這段百年不遇的變革,成功是日本1856年的明治維新,1861年取消農奴制度的俄羅斯帝國,但國力已強是美國。

多家評級公司將美國主權評級下調。(Shutterstock)

美國評分下降只是必然

美國通脹表面上下降至3%,但核心通脹率仍是4.8%;所以9月要再加0.25%利率,並不出奇。現在要看穆迪何時向其他兩家評級公司看齊了。

美國為制約中國,拉攏印度,但只是重蹈覆轍。(美國國務院圖片)

美國人犯一共同錯誤

歐洲人追求多邊主義,美國人信奉單邊主義。美國的盟友只有實力不強的日、韓、英,「全球南方」已經離心離德,不肯站邊就是態度。所以美國只能全力打敗中國,才能繼續稱霸。布林肯、耶倫之流訪華,只是門面功夫。

原來因百歲高齡的基辛格個人不希望中美在他有生之年開戰而已,基辛格「悲天憫人」啊!(Shutterstock)

基辛格百歲來華何苦來哉

政治外交就是這麼假,不要說大原則有衝突,單是取消李尚福的制裁,輕而易舉都被視為向中國「示弱」,這一個小籌碼也沒有,基辛格只能白來,得到是個人友誼。

2023的財政赤字將會是美國史上之最。(Shutterstock)

由新冠埋單到不可思議的形勢

奧巴馬年代,2009年財政赤字才1.41萬億美元,特朗普和拜登,這兩位大花筒竟毫不費力就把美國赤字推至最高峰。面對中俄伊沙的種種崛起,美國能不怕嗎?

2023年6月21日,印度總理莫迪(中)訪美。(美國總統Facebook圖片)

印度訪美也是利之所在

印度永遠只是印度。不是Anglo-Saxons的一部分。雖然也説英語,那只是精英那一群,為數不多。目前觀念和利益一致,演講大受歡迎,但能久嗎?

習大大居然令布林肯成為今年第二個接見的美國人,可見中國外交藝術已到化境。(布林肯Twitter圖片)

由基辛格到布林肯訪華的逸事

布林肯之行是實在的,他避免了成為1979年建交後第一個在任內未訪問中國的國務卿,還達成5個合作方向,有所交待,合符美國明和暗圍策略。至於習大大和拜登何時會面,還看時機,秦剛赴美之行看來也近了!

美國早宣布將軍力移轉至亞洲,以防中國,但最後被趕出中東。(亞新社)

全球南方不再馴順已成事實

在拜登所領導的Team B人馬,都只是學院派,只能「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將好事幹成壞事。推行「民主自由」洗腦早已在全球南方行不通,時來天地齊使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美國這個欠債大戶最近情況如何?(Shutterstock)

美國和全球債務的比較

美國真正風險是普通人不注意的無資金支持的負債(Unfunded Liabilities),高達185.1萬億美元,剛剛和美國全國資產打和,這些負債只會愈積愈大,一減世界大亂。

基辛格百歲生辰,卻遇到中美關係再次跌落冰點。(亞新社)

基辛格百歲的感言

拜登和特朗普也許也應問計於機械人,才能學會基辛格的「友好」、包容和不好戰,天下才會太平吧!基辛格說再活百年,才能找到西方如康德的人物。善哉。

台灣、美國國債與ChatGPT是現時最熱門話題(Shutterstock)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最近和香港各路英雄談天,最熱的3個問題是,一,台灣會不會打起來?二是美國會不會債務違約。三是有無用過ChatGPT,是否擔心因此失業?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Shutterstock)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大灣區」有香港,日後發展各有千秋。要從創業成本,同城效應,工業基礎,市場規模和一帶一路聯繫等因素來比較。

2006年,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Shutterstock)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2023年4月,英國顧問公司發布的GDP比重(以PPP計),金磚國31.5%,G7 30.7% ,金磚五國首度超越G7。西方不要參加,只自蒙其損,世界只能「和而不同,和諧共生」,一個「和」字主導全球。

一帶一路合作簽約國已經有149個,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語言文化,已急不容緩。(Shutterstock)

由中國出口變化看未來

西方人最近流行的說法是不能太依靠中國的出口,希望收縮。其實自21世紀初以來,其他市場已漸漸取代西方而西方卻不自知。

美國現時正面臨銀行危機。(Shutterstock)

到了重新審視美國銀行業的時光了

美國的銀行危機令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在2023年4月12日下跌至17.38萬億美元,即使中國GDP也許比不上美國,但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卻老早超越美國,此次美國的銀行危機,是否會改變投資觀呢?

93歲的巴菲特預測,20年或50年內,美國和日本都會更強大。(Shutterstock)

50年的教訓太久 只爭朝夕

93歲的巴菲特一方面說,美國的銀行危機並未過去;但另一方面又說,20年或50年內,美國和日本都會更強大。預測50年的事會否準確,且看一段中國歷史。

中國文化安貧樂道,但2016年以來,大家開始了享受生活。(亞新社)

世界幸福感比較 金磚國第一

法國IPSOS所做的140國家調查,調查是「自我感覺」是不是幸福,中國受訪者的自我感覺幸福排名2020年93%,第一;2023年91%,亦是第一。移民不知為了什麼?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品茶聽曲。(中國政府網圖片)

馬克龍訪華聽曲聲入心通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品茶聽曲。返回法國途中,就說出歐洲人要自主,不當美國附庸,更提台灣問題,不站邊美國。可見這一曲「高山流水」嘆知音,馬克龍聽進去了。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