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明台灣」——2020總統候選人的政見
在民主社會中的公民,此刻必須認清:少寄望於政府,多寄望於自己。自己應當負起責任,努力兌現社會需要⋯⋯… Continue reading
南京出生,童年經歷過抗日戰爭,1949年到台灣。先後在台北商職與中興大學畢業,並獲兩校傑出校友獎。1959年赴美念書,1964年獲密西根州立博士後,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執教,逾30年。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國統會研究委員、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近年又擔任國內外民間基金會董事。1980年代在台灣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創辦《小天下》、2010年創辦《未來少年》。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及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持續推動進步觀念。
在民主社會中的公民,此刻必須認清:少寄望於政府,多寄望於自己。自己應當負起責任,努力兌現社會需要⋯⋯… Continue reading
我相信一切靠自己:盡一己之力、用一己之強、少一己之私、無一己之怨。自己有本領、品德,就擁有了尊嚴。… Continue reading
中華民國生存與發展、戰爭與和平的大戰略上,領導團隊唯有盡一切力量,與對手交流、合作、和平;不是對⋯⋯… Continue reading
歷史的長河中,千萬不能發生的是兩岸烽火。領導人腦袋中要盡一切智慧「避戰」,不是巧妙地找各種藉口買⋯⋯… Continue reading
2020總統大選已經啟動。爭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郭台銘,是跨國大企業家,大聲地宣稱:「我是經⋯⋯… Continue reading
在歷史長河中,蓋棺也已無法論定,誰也難以掌握最後的真理。我們所希望的是,每一位人物寫下他們的經歷⋯⋯… Continue reading
樹有根水有源,大師正本清源地在自問:做和尚的初心是什麼?根本的動機在哪裏?… Continue reading
一生提倡閱讀的我,很高興看到新市長啟動了攤販收入大增之後,立刻推動市民閱讀。這使庶民生活不僅增添⋯⋯… Continue reading
在這「民主陷阱」中,韓國瑜在高雄選舉的勝出,出現了台灣人民投票行為的大翻轉。對民進黨政府輸掉15⋯⋯… Continue reading
西方霸權心態再復活,催生了有識之士對東方文化中:治國、仁義、倫理、世界大同等觀念的推廣。近年來劉⋯⋯… Continue reading
面對兩岸情勢的惡化,民主政治中唯一可以敲醒迷惑權力的政客,就是選票,尤其年輕人的選票。年輕人已逐⋯⋯… Continue reading
選民的理性,淡化了半世紀以來統獨與藍綠對立,降溫了反中抗中的意識形態。代之而起的是,選民強烈地要⋯⋯… Continue reading
韓國瑜的魅力與人民對他的期待,已從高雄出發。如果能成功地輻射到全台灣、大陸及華人社會,那麼他的成⋯⋯… Continue reading
面對這位謊言不斷的美國總統,以及中國大陸的快速竄升,兩邊差距已愈來愈大,台灣根本不可能要想倚靠「⋯⋯… Continue reading
沈君山教授20餘年來最費心費神思考,而衷心盼望能有突破的,就是兩岸關係。高希均讚譽沈教授:在峻嶺⋯⋯… Continue reading
台灣是上一個世紀活躍的一條小龍,近年來已進入「中度開發國家陷阱」,就如跳不出溫水的青蛙,瓶中之蛙⋯⋯… Continue reading
經濟世界可以變成繁榮與進步,也可以是蕭條與停滯,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看這個社會能否同時擁有眾多的⋯⋯… Continue reading
希望大家同時扮演三個成功的、自願的角色:經濟人、社會人與文化人。在我想像中,這是做一個現代人的理⋯⋯… Continue reading
從星雲大師的言行,我們見證了:有佛法就有辦法;有大師就有導師,有星雲就有好運。… Continue reading
只要當政者有速度感,公部門的決策就不會慢;只要當政者有氣度,兩岸的交流就不會拖。… Continue reading
誰決定年輕人的前途?答案是肯定而簡單:你自己。這是一個多麼乾淨的、乾脆的、自尊的、自信的答案。… Continue reading
在商場上,挑剔的顧客常是進步的動力;也許民主體制下,經過多次選舉的淘汰,真正的好人出頭,逐漸變成⋯⋯… Continue reading
民主可以治國,科學可以強國。沒有經濟,如何富國?沒有教育,如何興國?… Continue reading
沒有夢,就不會有想像;是想像,使夢變得偉大;是堅強的執行力,使夢想成真。郭台銘的夢想已與威州人的⋯⋯… Continue reading
地區之間之所以需要經貿往來,就是存在雙方互利的機會。台灣佛光山免費入場,看起來在讓利,實際上整個⋯⋯… Continue reading
如果50萬以上在上海發展的台商,部分回到台北投資經營,該是何等熱鬧景象!關鍵是:台北有這樣的吸引⋯⋯… Continue reading
面對這樣低的分數,內閣會在春節前後改組,正是媒體合理的推測。… Continue reading
張孝威40年來在台灣各領域屢戰屢勝,專業圈內赫赫有名,但是由於不愛出名的個性,一般人對他或有「隔⋯⋯… Continue reading
蔣經國的施政有三個重要的優先次序:經濟起飛、政治開放、機會公平。他曾獲國內外輿論的稱讚,如《紐約⋯⋯… Continue reading
共產制度下的洗腦不可取;在民主社會中,唯有靠進步觀念及借別人一流腦袋來改換落伍的腦袋。… Continue reading
引起社會不安的政治人物,最後的貢獻,就是早日退出政壇!產生虧損的企業人士可以自我安慰:個人的撤退⋯⋯… Continue reading
余光中從香港移居高雄,在國立中山大學任教。1986年,余光中為木棉花文藝節寫下〈讓春天從高雄出發⋯⋯… Continue reading
午夜夢迴常想到的是:哪一天我出生的大陸與我成長的台灣,會像美國社會一樣地開放與進步?… Continue reading
冠德企業集團總裁馬玉山於2017年11月17日病逝,享壽83歲。馬玉山的一生講求誠信,是冠德實業⋯⋯… Continue reading
在知識的長河中,如果任何個人、組織或社會陷入落後與陳舊的泥淖中,勢必會被淘汰。… Continue reading
在《還可以更努力:周俊吉的幸福哲學》一書中,細述周俊吉的立志、理念、社區營造、實質關懷、走向國際⋯⋯… Continue reading
有識之士早就看到台灣一步一步地走到這個結局。這是一個傷感與沉痛的轉變。… Continue reading
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Continue reading
吳清友先生有二句深刻的話:「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 Continue reading
小國「不弱」、強國「不霸」,就取決於軟實力的運用。… Continue reading
書如其人,人如其書,一樣地使人想親近,一樣地使人會得益;像寶礦一樣,使人更想慢慢地發掘。… Continue reading
這次來台他深刻感受到台灣的焦慮:「你們似乎失去了方向感」。… Continue reading
下一代子弟在教室中得到更實用的教育,遠比旅客在車廂中找到一個座位更重要。… Continue reading
捨棄同溫層,接觸陌生人;「陌生」可能會點燃你生命的火花。… Continue reading
冷戰時代的「核武瘋狂」(MAD),已逐漸淡忘;當前台灣要自信地與中國大陸構建「和平地圖」… Continue reading
新政府還剩下五分之四的執政期,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政策優先次序,努力再出發。… Continue reading
「老人」不會是「依賴者」,還可能是「施惠者」呢!… Continue reading
對「廉」的堅持,已使馬英九遍體鱗傷。… Continue reading
脆弱的台灣再經不起內耗,家不和萬事衰,我再也不會有惡夢。… Continue reading
1月上旬去星馬,新加坡的一位記者談及台灣政治,問我:「選前你引述過,誰當選,誰倒楣?現在半年過去⋯⋯… Continue reading
小國需要朋友,不能再變小;大國需要敵人,才能變更大。… Continue reading
對這些問題不斷出現「問號」時,就是在說明自己的基本動作與基本訓練還是不夠。自己不再眼高手低,接受⋯⋯… Continue reading
封面圖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 Thomas L. Friedman(Wikimedia ⋯⋯… Continue reading
封面圖片:特朗普看到了美國經濟的問題,卻找錯了藥方。也正如很多人預料,進入白宮後的特朗普,「狂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