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編輯精選

伊斯蘭國點名批判塔利班,對美俄雙方均有利。(Shutterstock)

陶傑:俄羅斯的抉擇

任何病毒都會變種,變種後可以更難對付,殺傷力可以更大,確診人數更多。至於死亡多少,以印度 Delta 病毒而論,則又不必太悲觀。此所以一百年來,世界任何極端的思想意識形態,都是病毒。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教授(左)和副院長兼MBA課程主任陳泰元教授主持虛擬課室開幕儀式。

科大率先推出亞洲首個虛擬課室

香港科技大學今年開設全新的「國際工商管理碩士數碼課程」,並於上周宣布啟用亞洲首個虛擬課室,令教師可即時取得學生舉手或回應提問的次數,全面掌握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梁思成在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後,向美軍司令建議在擬定空襲的目標中,剔除轟炸兩個存有千年木構的古老都城──京都和奈良。(灼見名家製圖)

古都恩人梁思成

梁思成面對國破家亡的深仇大恨,倘若他只知嫉妒敵國的文化歷史,那日本兩個都城的名剎古蹟,大有可能早就化作灰燼,蕩然無存了。

從馮平山圖書館到般咸道官立小學,那裏曾座落着女仔館及其後曰字樓孤子院 / 拔萃書室的校舍。(「香港記憶」平台圖片)

好古靈魂曰字樓

我開始搜索女子教育協會的資料,後來又將搜索範圍延伸到英國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的資料。畢竟,與這所學校有關的傳教士都來自這兩個團體。

面對大時代下的新一代,他自言是嚴謹的老師。

專訪黃俊達──戲劇人生

現時於香港演藝學院執起教鞭的黃俊達認為,「劇場是要喚醒大家思考,而教學是重新啟動演員對世界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尋回希望,表演藝術就是想給人帶來希望。」

是次展覽以「形」作為主題。

水墨大師呂壽琨的尋禪之道

呂壽琨在藝術教育及推動現代水墨藝術發展的貢獻甚多,香港藝術館由即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展出多幀香港水墨大師呂壽琨及其子弟的館藏作品,反映他的創作歷程。

我非常感謝地質專業人士提供的有用參考資料,讓我可以在這裏與大家分享。(灼見名家製圖)

用大眾視野解讀中國地質

學習地質及地史學,可以讓我們加深了解現今地球的問題,也同樣想知道地球的「過去式」,從而鑑古知今,究竟是什麼原因令這片土地變成現在的樣子?什麼力量使地球上中國的那一部分從過去的模樣轉變成現在的樣子?

人生高低起落,武術的經歷能讓人輕鬆對應。(Shutterstock)

武術豐富心靈 武者以刀銳意

由盧敬之、卓文傑、林雪杰、趙格華和伍智恆合編的《文武之道(下)──以拳入哲》收錄了超過30位武者的文字和訪談實錄,我嘗試用康德的三個關鍵問題將它們分類介紹。

西迪奇在大學讀經濟,自學攝影,後來在印度的報紙工作,因為其攝影才華,2010 年獲路透社聘用。(Shutterstock)

陶傑:善人遇害 真相何在

無論是俯拍的焚屍火光,還是一個身疲力竭在孟加拉的泥灘苦游上岸的羅興亞難民婦女,還是爭相逃亡的難民父子,恐懼但堅毅求生的難民,都表達了這位攝影記者善良而忠實於歷史的專業美德。

作者認為,香港對西方世界的重要性會不斷減少,而兩者的關係也會愈來愈淡薄,不會跟隨港人主觀意願而改變。(Unsplash)

談「光時」口號的政治歷史根源

「本土分離主義」分子的偏執、自以為是、缺乏客觀根據的「危機感」和強烈的排他情緒,導致他們傾向和敢於用粗暴和暴力的言行對付其對手或敵人,顯然相信他們的崇高信念和「救港」情懷讓他們有足夠理據去違法達義。

「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這句很有感染力和煽動力的口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和呼應了部分香港人對香港現況、未來擔憂和對內地的不滿與恐懼。(亞新社)

「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之本質剖析

作者對「時代革命」的理解為:一個不同階層和不同背景的香港人都可以參與的、切合和呼應新時代要求的、目標在於推翻或徹底改變香港的政府和政治體制,並在香港建立「西方式」民主政治體制的大規模和激烈的政治行動。

「可能是時代選擇了我,我也絕不能辜負這個時代」鄧炳強說。(亞新社)

在歷史洪流中自豪護國安

褪下了軍裝和便裝,換上深色西裝、黑色皮鞋及藍色領帶,7月中旬,作為就任保安局局長以來接受的首次媒體專訪,鄧炳強向《紫荊》雜誌暢談他上任後的工作感受、新的工作目標,以及對比時任警務處處長時期的不同挑戰。

今天(7月26日)自由黨黨魁鍾國斌議員及黨主席張宇人議員代表自由黨前往中聯辦遞交捐款支票,由中聯辦譚鐵牛副主任及協調部徐小林副部長代為接收。(自由黨圖片)

自由黨支持河南同胞

河南省早前持續暴雨成災,以致多人不幸罹難,災民數以百萬計,情況嚴重。為此自由黨賑災基金撥捐50萬港元,以支援河南省救災工作,並向受災同胞致以慰問關懷。

通識科引起香港社會內部的政治紛爭,造成認知斷層,落在時代之後了。(亞新社)

陶傑:現實的選擇

一個考試制度如何設計,不是在於一個17歲少年學生能不能擁有學問,而是在網絡資訊爆炸,真假新聞不分、暴力和極端思想四溢的混亂狀態之下,學生非要提早擁有思辨和批判的能力不可。

我們如何平衡行政效率和程序公平?(Shutterstock)

尋找公義的30年

法律往往涉及一些價值取向,有時候,我們未必同意最後的選擇,尤其是當案件會有超過一個可能和合理的選擇。有時候,我們慶幸我們只是律師,不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即使能達致公義,亦往往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出版《粵劇藝壇感舊錄》對王心帆而言,別具另一層意義和價值。(灼見名家製圖)

最重要的三個字

王心帆的《粵劇藝壇感舊錄》內容豐富,相信可與麥嘯霞《廣東戲劇史略》等戲曲專著,產生互補、互見、拼合或比較的作用,為粵劇史編撰工作或粵劇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有用的材料。

網上針對7月1日的刺警案反應兩極,引發社會討論言論自由的邊界到底有多闊。(Unsplash)

陶傑:何謂「網絡仇恨言論」?

嘲諷和辱罵雖然令人聽來不悅,只要不涉及直率的暴力攻擊呼籲,應該屬於言論自由的範圍。除非認為今日的世界,全人類的理性防禦已經十分薄弱,亦即網民的智商和自制能力,比起網絡發明前的上一代脆弱和低下。

網上的輔導課窒礙了師生的討論,影響學習;相反,網上考試卻成功激發學生獨立和深入地思考。(Shutterstock)

新冠疫情對教育的影響

若網上學習在大學裏變得更普遍,中學乃至小學也會相應地調整長遠的教學模式(而非為了在疫下教學而短期應用科技),最終掀起一場教育界的數碼化革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