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

黃錦輝

1987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及創新科技中心主任,並擔任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分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他同時為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及英國電腦學會會員。黃教授活躍資訊科技界,曾任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現時是香港童軍總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機場科技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等。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以表揚其對香港資訊科技界發展的貢獻。
作者認為,盧寵茂建議的各項新抗疫措施非常進取,值得政府內部跨部門認真研究和跟進,盡快落實。(Shutterstock)

紅黃綠碼不涉私穩問題

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將會是李家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言「政通人和」,縱使有最卓越的團隊,若缺乏市民的支持,政務成效恐怕仍然難以彰顯。

為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政府必須就此積極有為,不容鬆懈。(Shutterstock)

港未來發展 須以創科優先

科技創新除了市場化的運作,政府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以及優化營商環境很重要。新一屆政府應為創科保駕護航,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人才中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的頭等任務是什麼?他將如何提升香港競爭力?(亞新社)

回歸25周年 香港創科發展回顧

所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第6屆政府任重道遠,新上任的李家超必須好好把握大灣區以及「國際創科中心」的機遇,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努力,提升本港國際競爭力。

筆者深信各候任官員將會藉此機會,利用他們的豐富經驗去好好團結社會各界。(亞新社)

素人局長挑戰大 需常秘助通經脈

在新任局長名單中不泛政界素人。從正面看他們不會因循守舊,並會改善既有的陋習,主動地注入創意新思維,促進制度改革;但另一面,局長在推動政策時將難免會面對不少挑戰。

美國政府過分的軍事投資,再加上其持續不善的國內政策,令美國人民近年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亞新社)

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

美國資深記者Chris Hedges指出,美國國會投票,以大比數贊成向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軍事援助,此舉將會讓美國陷入無節制軍國主義之死亡漩渦;然而,美國政客卻罔顧本土社會保障政策的安排。

政府需要好好向市民解釋,新一輪變種病毒株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政府新聞處圖片)

分類確診案例 釋除公眾疑惑

第6波疫情蠢蠢欲動,全城議論紛紛。然而,筆者相信若然政府能夠更精準地把確診案例細分和處理的話,就算第6波一旦爆發,普羅大眾都會了解到政府已把它適當地控制着,避免民心不安。

俄烏戰事曠日持久,其影響已超越對峙兩方,殃及全球,歐、亞、非多個國家。(亞新社)

俄烏戰爭損人不利己 美應速叫停

基辛格認為,拜登將美國和人民的未來押在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策略上,是嚴重錯誤的,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災難;筆者對此非常贊同,並希望俄烏衝突盡快平息、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盡快停止。

香港企業必須及時了解全球數據保護法律,並靈活地評估和更新其數據合同。(Shutterstock)

跨境數據轉移合約 要考慮一國兩制需求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亦不敢怠慢,強調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然而,在一國兩制之下,不少香港中小企業對數據「過河」無不戰戰兢兢,恐怕一不小心會觸犯內地法律,如何是好?

與美元掛鈎的TerraUSD以及衍生加密貨幣LUNA近日幣值急跌,引起全球虛擬貨幣市場暴瀉。(Shutterstock)

港宜積極參與虛幣監管 展金融優勢

「演算法型穩定虛擬貨幣」的背後沒有真實資產支撑,缺乏金融穩定性的基礎。筆者曾經建議香港成立「國際數碼資產交易中心」,特區政府絕對不容輕視包括以下漏洞的虛擬貨幣經濟問題。

元宇宙將會是時下年輕人的未來世界。既然如此,各地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做好教育工作。(Shutterstock)

數字孿生促虛實互動 元宇宙須防以假亂真

元宇宙的主體是虛擬世界,而實體世界擔當的是被同化者的角色,與智能製造的目標南轅北轍。然而,「實體世界被同化」的概念令人不寒而慄。試想想在未來一旦元宇宙成為世界文化主流的話,世界趨勢會如何演變?

新一屆政府在創科工業政策上應緊貼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而促進「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重中之重。(亞新社)

港創科政策 應緊貼「十四五」發展

筆者支持李家超參選政綱着重創科。創科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重點之一,香港應竭力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從中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所以下屆政府對創科不容掉以輕心。

日前,YouTube平台母公司Google以遵守美國制裁為由,關閉特首候選人李家超的競選頻道。(灼見名家製圖)

李家超被滅聲 下屆政府促立資訊安全法

資訊安全是國家安全之一,不容小覷,因此面對李家超事件外交部不敢怠慢,即時站出來作出回應,強烈遣責Google的野蠻網絡欺凌行為。《香港國安法》去年已落實,筆者建議下一屆政府立法保障香港網絡及資信安全。

下屆政府應徹底了解當前部門間的瓶頸,作出適當部門功能重組,加強內部協調,提升政務效能。(Unsplash)

抗疫也要環保 須加強部門協調

政府早前呼籲全民快速檢測時,出現了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漏洞,就是衞生廢物處理的問題。港府至今仍然沒有妥善地處理好這些問題,看來政府內部似乎協調不足。

戰爭永遠是兩敗俱傷,為俄烏老百姓以至世界大局着想,雙方停戰是刻不容緩。(亞新社)

俄烏應以和為貴 忌用高科技武器

美國白宮科技辦公室曾強調AI應用必須平衡風險避免傷害等,但很明顯地,以美國為例,高科技戰鬥無人機的殺傷力強勁,派往烏克蘭的做法完全與西方國家的科學倫理觀背道而馳。

從營運管理角度看,亞博館一個醫護對一個隔離者的照顧比例,未免太低效率了。(亞新社)

改善第5波疫情  優化抗疫營運管理

内地醫護人手基本上還未充分妥善利用,那麽與其不由分寸地要求内地增援,倒不如自己做好本地人力資源優化工作,使現時在港逗留的内地醫護人員可以更廣泛地參與抗疫,讓他們盡顯所長。

大家放心把未來虛擬世界的秩序交由那些唯利是圖的互聯網巨擘話事嗎?(Shutterstock)

2022年科技發展趨勢   元宇宙首當其衝

數字經濟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彭博預測,元宇宙於2024年的全球市值將高達8000億美元,大部分傳媒都認為,元宇宙及相關技術是2022年全球創科産業發展的大趨勢。

政府在今屆選舉採用了多項新科技,效果明顯。(亞新社)

科創精英聚首議會任重道遠

新當選的選委界議員中,至少有4位是筆者曾經在創科領域合作過的朋友。他們在兩地交流方面都十分有經驗,能夠在大灣區科研互動與融合施展長才,而這組合又一次反映出今屆選舉的多元性。

推薦系統的目標,是進行用戶意向和產品特徵的配對。(Shutterstock)

AI推薦系統 有被奸商操控之虞

未來的網購活動必然會擴展至三維虛擬世界,產品推薦工作將會由虛擬推銷員執行,它會利用行為分析技術去了解每個虛擬人的生活、文化和習慣,最後向他推銷合適產品。

NFT可有效追蹤任何數碼化資產的生命周期,對數碼化資產管理及商務非常關鍵。圖為今年3月成交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Wikimedia Commons)

NFT漏洞漸現 或礙數碼經濟發展

數碼化革命為全球商業市場帶來許多新挑戰,例如如何驗證數碼化資產的真實性?如何釐清數碼化資產的擁有權?如何保障原創者的利益?這些仍然是業界需要重視的問題。

用家可以很容易地在元宇宙中創造自己的數碼資產。(Shutterstock)

「元宇宙」存灰色地帶 要謹慎使用

在這未來的虛擬世界中,數碼資產的交易將會大行其道,而NFT必然大派用場。然有「魷魚代幣」的前車可鑑,要保障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政、商界對元宇宙和NFT技術所隱藏的漏洞不可忽視。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動力。(教聯會圖片)

加強科普教育 助年輕人投身創科

除了透過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時事等議題教導學生了解國家之外,也不妨考慮加入更多中國科技元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國家的先進科技及它所創造的成就,增加他們投身發展科創產業的興趣和動力。

智能燈柱並沒有監控攝錄及人臉識別功能,但「暴徒」堅持不相信,並大肆破壞。(政府新聞處圖片)

智能燈柱欠奉 港怎發展智慧城市?

在香港已回歸「一國兩制」正軌的局面下,估計普羅大眾會更有理性和耐性,聆聽政府的信息,並了解其推行的創新科技和服務之相關資訊,消除疑惑,因此政府應重新推動智能燈柱的工作。

本地創科人才不足是香港多年的問題,而中小學STEM教育是創科人才問題的治本良方。(文灼峰攝)

加強STEM教育 紓港創科人才荒

政府必須加碼,加強教師培訓,提升他們對STEM學習活動的設計、教件的運用、軟硬件各方面的知識,讓他們可以春風化雨、作育英才,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打好基礎。

北部都會區在空間觀念及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亞新社)

推「北都」宏圖 利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政府估計北部都會區建設需要20年才竣工,其中單是洪水橋連接深圳前海也需要7年之久。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香港創科發展絕對不容停下來,筆者建議政府可先摘下《施政報告》中的「低垂果實」。

衛校長建議,香港必須建立自己的產業,並通過產業促進科研應用和科技轉移。(香港浸會大學圖片)

大學應促應用研究 建國際創科中心

浸大衛炳江校長認為,香港的大學在QS榜上排位靠前是不爭的事實,但並不等於研究能力特別強。所以,香港實行「前研後產」的做法未必有效,並建議本地大學為協助香港推動創科產業,應該考慮多從事應用研究。

「科技發展永遠走在文化發展前面」是不變的事實,「增強人類」科技必然會為世界帶來巨大挑戰?(Shutterstock)

未來「增強人類」  可建設亦可破壞

政府把生物科技制定為香港四大創新及科技發展領域之一甚具策略性。然而,當中醫療科技背後的文化及倫理問題絕對不容忽視,否則創科發展的大計難免會弄巧反拙,香港最終淪為「社會病態之都」。

殘疾運動員不單奪獎為港爭光,也為殘疾人士帶來希望和正能量。圖為港隊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於殘奧奪得銅牌。(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圖片)

殘奧運動員為港爭光 資助不可減

在商言商,在殘奧較少人關注的情況下,獎牌的吸金能力遠低於奧運。但殘疾運動員不單奪獎為港爭光,也是殘疾人士的偶像,為殘疾人士帶來希望和正能量,因此政府及各界應當持續給予強力支持。

推進港青了解國情、認識大灣區的工作絕對不能停滯。(文灼峰攝)

善用大數據教學 助學生了解國情

香港青年參與大灣區科創的首要條件,是要深入了解區內的社會文化和需求。適逢教育局推行「公民及社會發展科」,筆者建議課程中,國情教育範疇多加入STEM元素,讓理科生更易了解國情。

筆者建議香港與國家及國際大學(或科研機構)在香港開設世界級的研究所,藉此引進外國先進科研成果及人才。(Shutterstock)

善用港國際化優勢  建國家科創中心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

在元宇宙中,媒體可以混合實境內容隨時隨地發送即時資訊。(Shutterstock)

未來媒體大趨勢 虛擬與現實互動

未來媒體若要有效地接觸千禧後客戶,必須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文化和習慣,特別是每個人在元宇宙中的一舉一動。為此,媒體將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個人行為分析。這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日益普遍,但在虛擬世界則較少。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