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TSA再登教育現場

任何的評估制度既要追蹤原意,在實行過程中,切勿將之神性化,或是妖魔化,能邊行邊檢視,方是大師傅。(shutterstock)

考試、評估幾許風雨,由升中試到學能測驗、學科測驗、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基本能力評估(BCA),再回到TSA的再登教育現場,兜兜轉轉,考試與評估的演繹,一個名稱代表一個大、小時代,一屆又一屆的政府作風,以及社會、教育及辦學團體,乃至教師工會的吸納、反彈力量的反射!

對眾多的學童及家長而言,過去近半世紀的考試與評估制度,是殺傷力的愈演愈烈?抑或愈演愈無力?怎樣的教育哲學,就有怎樣的結論。

新TSA已進步不少

今天上陣的TSA,最大的進步概括在於:一、不用全民應考,只抽百分之十的比率;二、不記校名、不記學生姓名;三、報告不會發予學校,如學校需要TSA評估結果,以促進學習,學校就必須全級参與。過去舊制TSA最為人詬病的操練催谷,今回是剔除不少的誘因,算是教育局終於肯聆聽一些教學或辦學團體的專業意見,因而採取了上述減操,甚至滅操的補救措施。追本溯源,TSA的全名是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意即全港性系統評估,目標只是對全港學校作俯瞰的評估,並非是針對個別學校及學生,事實上,要針對個別學校及學生的評估,每所小學都有連續六年、大大小小的測考,只要校內教師能作校內評估,每所學校的中英數水平狀況,強弱項所在,大抵能够掌握,直綫追蹤,補弊起廢,這叫專業自決,根本毋須過於依賴TSA的全港數據。

因此,新的TSA政策,政府再強調如哪所學校需取得全校數據,必須派遣全級小三同學出席,筆者在此提出,是否有此補充必要?抽樣評估,已可得到全港數據,從而制訂全港應對策略,這是教育局設立TSA的原意,若然教育局現今又提供全級評估取得校本數據的機會,一不離二,二又不離三,操練的冷熱之風,重新又會迎面吹襲,校園生活,又會煩躁不安,這是可預計的。任何的評估制度既要追蹤原意,在實行過程中,切勿將之神性化,或是妖魔化,能邊行邊檢視,方是大師傅,教育局及學校各持份者,是責無旁貸。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