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臨界點在哪裏?人類文明會近來終結嗎?
人類正在走進一個計算機智慧化的時刻,計算機會變得比人類還要聰明,屆時人類(身體、頭腦、文明)將發生徹底且不可逆轉的改變,甚至近來人類文明的終結?
人類正在走進一個計算機智慧化的時刻,計算機會變得比人類還要聰明,屆時人類(身體、頭腦、文明)將發生徹底且不可逆轉的改變,甚至近來人類文明的終結?
2020年底由OpenAI推出的GPT-3問世,AI已經可以接近甚至超越人類,能自動生成對話、報道新聞、寫小說等。但ChatGPT依然存在漏洞或錯誤需要繼續完善,廠家有責任去解決。
國際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博士在港大舉行講座,表示中國現時已是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審視中國現在不斷增長的科學實力,將來極有機會成為其中一個領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家。
連續第4年舉辦的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今屆設有6個比賽項目,培養香港青少年科技學習和創新的興趣。聖芳濟書院的機械人隊伍勝出了WER機械人香港區賽任務挑戰賽,將代表香港出戰於上海舉行的世界賽。
筆者相信,鼓勵學生有興趣者進一步學習AI,是擺脫跨代貧窮其中一條有效途徑,正如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21世紀的21堂課》一書中所說:擁有資料的人,就擁有未來。
為協助出版業界加快轉型,香港出版總會周四(7月21日)推出「出版3.0」計劃,將會開始徵集優質並具國際市場潛力的本地出版物,以建構香港智能電子書庫。
浸大交響樂團將與AI虛擬合唱團同台獻技,合力演繹新編的管弦樂合唱團版本歌曲《東方之珠》,這將會是世界首次有AI合唱團演唱中文歌曲。
教城與Microsoft合辦「Master Code編程大賽」,並以「AI 構想.智健康生活」為主題,鼓勵學生以人工智能科技及編程,設計出促進人類健康的創新方案,改善人類生活。
2014年底由中國科學家湯曉鷗教授率領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在香港創立的商湯科技,12月30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買賣。香港科技結合中國大陸市場規模,將繼續被視為成功的方程式。
受疫情與人工智能洗禮下的教育界,老師如何掌握科技的知識與運用?混合式學習會否成為未來學校的常態?學生如何才能擁有21世紀需要的創新思維、品德與心靈健康?學與教博覽今年的展覽趨勢或可見一斑。
近年科技界及跨界學者也開始談論AI科技發展衍生的另一方面問題,例如個人私隱的保障、AI發展的倫理風險、數據和算法的不當使用,出現批判AI的思潮。藝術界也不乏這些課題的探究,是創新美術教材的思考方向。
有網民認為自己並非知名人士,也非政客,絕對不是黑客的攻擊目標,因此深度偽造技術對他們影響不大。不過隨着此技術最近又有新進展,功能進一步提升,已經被應用於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美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今年力推「狗狗幣」,本意是開玩笑,動機源於不滿太多科企濫發加密幣圈錢,只用了幾小時去製造出來,以批判科技濫權,也可以算是一種AI數碼作品。
在數字技術發展所衍生的個人自主的新時代,我們必須為我們的生活尋找新的方向。在一個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的時代,如何彰顯我們的創意力就越發重要,而這正離不開每一個個體的自主創造能力。
近年來有關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研究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引致的工作和學習情境翻轉,更加快了該主題的研究步伐。教育界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對學校教育變革有什麼想像和憧憬?
公司還在苦惱如何轉型?打工仔發現競爭力開始減弱?你開始了解大數據(Big Data)嗎?再不來學習,就要被淘汰了!
那麼小學要學什麼的AI Thinking?我覺得要和常識科結合。我認為配合常識科的專題研習,可教授兩個AI Thinking 的主要概念,那就是「數據處理」和「機器學習」。
AI創造巨大價值的同時,人類文明也受到挑戰。「人工智能界先知」李開復博士預測,未來15年內,世上將有四成工作被科技取替,包括貨車司機、電話營銷員、保安員甚至放射科醫生。
社會人士擔心工作被AI全面取代,導致大量失業。不過專家認為機器只能代替重複性高的工作。畢竟AI應用於具創意的任務上仍然難以與人類相比。所以AI只屬輔助工具,幫助人類提升生產力而已。
矛盾的是,隨着世界變得更加透明,算法驅動的世界也將變得愈來愈神秘。新世界和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有什麼區別?我們將如何生活在其中?我們將如何管理人工智能、改進人工智能,或者至少防止人工智能造成傷害?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