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得互教授:持開放態度看AI發展 社會適應力強 擔心被替代
OpenAI推出ChatGPT,顛覆大家對人工智慧(AI)的想像,令人擔心AI會否最終取代人類。本社為此專訪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兼計算智能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暢談AI最新發展和如何管控風險。
OpenAI推出ChatGPT,顛覆大家對人工智慧(AI)的想像,令人擔心AI會否最終取代人類。本社為此專訪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策略研究)兼計算智能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暢談AI最新發展和如何管控風險。
我們確實是到了最近,才面臨AI功能日益強大的景況;但背後根本的問題已有數百年之久。理性與感性、人為與自然、深思與直覺,這些兩端之間的拉扯早已形塑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
AI為市場帶來無限機遇,我樂見香港不少企業已搶佔先機,應用相關技術。生產力局擁有強大的AI應用及研發實戰能力,亦一直致力促進AI產業發展,成功研發AI技術並協助企業升級轉型。
學與教博覽 2023已成為一個全球教育交流平台,今年的博覽將匯聚超過400位來自本地和國際的教育專家、政府代表和學者,共同探討以「共塑教育 駕馭幻變」為焦點的教育議題。
且看ChatGPT應用的研發,它背後的智能是利用「大語言模型」(LLM)技術製造的,因此系統是個「好人」或是個「壞人」取決於LLM所使用的數據。
特首李家超冀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包括以財政支援初創企業的科研成果的轉化,但要將成果與產業高度融合,財政支援固然重要,但辨識項目的能力也不能小覤。
中國的最大優勢就是人口的量和質,人口世界第二大,超過14億,加上中國人聰明、崇尚教育(每年超過60萬工程師畢業)、性格勤勞,亦充滿創業精神。
邱達根表示,美國打壓中國的用心昭然若揭,但重要的是香港先要鞏固本身既有優勢,例如資金流通、與中國市場的關係等因素,未來要繼續深化人才庫,讓香港能夠成為導引資金往內地的創科發展平台。
限制AI晶片頻寬的措施非常關鍵,因為建立一個具規模的AI模型,涉及以千、甚至萬計的AI高端晶片。若減慢他們之間的通訊速度,就會使AI開發變得更具挑戰性和成本。
隨着大型語言模型的普及和應用的擴展,提示工程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行業。在香港,各行各業都需要這種專業人才,例如在金融、醫療、零售、教育、製造業、媒體和其他領域中,人們需要使用來處理大量的文本和語音資料。
僅僅依靠法律規範無法從根本限制生成式AI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這個時代,社會需要建立新的規範來適應生成式AI技術的發展,而人類的監督或許比法律的規範更加有效。
人工智慧技術在環境、社會、管治(ESG)研究領域大有作為,全球有許多不同應用場景,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大力發展智慧城市,因此這正是大學與產業界研究合作的大好良機。
我始終覺得,文學最基本還是要與人為善。我們可以去寫一些醜陋的東西,但是也要發掘一些美好的東西。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生活,有什麼事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就是人的同情和憐憫之心,這是動物所沒有的。
關鍵是最終成功或最終消亡取決於「數據的可用性」。 海量的數據、完整性數據、不同類型的數據、不同來源的數據,將增加人工智能的準確性;在商業智能趨勢、預測方面的準確性更高,並添加更好的判斷。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2023年更被形容為「AI教育年」。但這是一把雙刃劍,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將在本期分享AI工具為教育帶來的好處和挑戰。
2023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及「南金融,北創科」政策綱領,但在創科發展上卻被人詬病欠缺焦點。本社為此專訪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今日率先刊登他對香港創科發展的機遇及挑戰的看法。
通過認真思考和分析生成式AI的發展趨勢,企業可以進而判斷這項顛覆性技術對自身行業所帶來的潛在影響,這有助於企業發現跨領域創新的機會,並利用其他領域的協同效應,提升自身在所在領域的價值。
AI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主要功能是工具性與服務性。然而,已故物理學家霍金教授於2014年對BBC表示,發展全面的AI可能導致人類的毀滅。這個預言令人們擔憂不已。
不論是第三或第四代,人工智能都是建基於機器學習。學習時所採用的訓練數據決定系統的「智能」,所謂「學什麼懂什麼」,系統是不會無中生有的,只會像鸚鵡學舌而已。
歐洲議會早前以499票贊成、28票反對的壓倒性結果,通過了《人工智能法案》草案,為落實生效清除一個關鍵障礙。代表既得利益者的一群科技領袖們,一直在試圖影響各國對AI的辯論。
憑藉過去20年雄厚的財力,中國在研發尤其是實驗性開發方面的投入早已超英趕美,猶如另一場金融競賽。阿里雲剛宣布,其智能助手「聽悟」已接入語言大模型(LLM)「通義千問」,將可大大提升個人和企業生產力。
當前人類的智力存在一個極限,就像宇宙的光速一樣,雖然圖靈機的AI可以無限逼近人的知識,但教授認為要突破奇點,需要滿足3個條件,即擁有自我意識、突破智慧常數以及擁有創造性。
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ChatGPT可以做的事情令人大感驚嘆。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本身做相關研究,他認為人不能太過依賴AI,否則只會愈來愈蠢。
人類正在走進一個計算機智慧化的時刻,計算機會變得比人類還要聰明,屆時人類(身體、頭腦、文明)將發生徹底且不可逆轉的改變,甚至近來人類文明的終結?
2020年底由OpenAI推出的GPT-3問世,AI已經可以接近甚至超越人類,能自動生成對話、報道新聞、寫小說等。但ChatGPT依然存在漏洞或錯誤需要繼續完善,廠家有責任去解決。
國際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博士在港大舉行講座,表示中國現時已是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審視中國現在不斷增長的科學實力,將來極有機會成為其中一個領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家。
連續第4年舉辦的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今屆設有6個比賽項目,培養香港青少年科技學習和創新的興趣。聖芳濟書院的機械人隊伍勝出了WER機械人香港區賽任務挑戰賽,將代表香港出戰於上海舉行的世界賽。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