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攝影

幾個龍友等上旅遊巴士,話題當然是鏡頭、光圈。龍友老前輩說這算是什麼?(Shutterstock)

龍友大特寫

龍友拍攝配件多,腰間一條帶,掛了8、9樣配件,背心一件,共有10個口袋,像武俠小說的大俠,工具隨手拿來,飛躍山嶺於瞬間,但求一張自滿的照片,筋骨勞損,何足以言?

我展出的作品似畫非畫,帶出宇宙萬物都在無常變化的現象。(作者提供圖片)

見山、見水

記得初看《金剛經》時,自覺在攝影上已經歷過上述「見山、見水」的階段,但看到佛陀在經中常以肯定、否定再肯定這種方式說法,還是有點摸不着頭腦;直至出家修行多年,才體會到原來禪修跟攝影的心法是沒有分別的。

無題(攝於Tate Modern)。

別具特色的英倫街頭攝影

倫敦是一個很有歷史感,文化氛圍很濃厚的城市,但它的感覺又和巴黎很不相同。總的來説,這些城市都能夠給我人心安頓的感覺。撇除旅遊者的主觀和片面,這很可能與這些歐陸城市的歷史沉澱和多元氣質密切相關。

樂在其中。

倫敦剪影

倫敦的確是一座内涵豐富的城市,我與此地有着特殊緣份,加上好奇心和敏感觸覺,令我對這個城市深具好感,也透過相機鏡頭,留下了好些英倫剪影。夜深時回看這些黑白相片,聯想翩翩,似乎又再聞到那種倫敦獨有的氣味。

尖沙咀鐘樓最早照片,鐘樓仍未安裝大鐘。

100年前的香港相簿

近日從香港拍賣行Spink拍得一本香港舊相簿「Views of Hong Kong」,內有103張舊照片,主要是20世紀初期中區的建築,包括皇后像廣場、大會堂、滙豐銀行、各大洋行、第一代纜車站等等。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情可待成追憶

離別也許是漸漸淡忘,但對於愛玲和古先生,他們的離去反而加深了我的記憶。我很想用文字,凝聚我和他們的點滴回憶,與這兩位後無來者的故人作如此真實不虛的對話。

一張有生命力的照片,是光和影二者並存才能表現出來,才會更有立體感。(圖片由作者提供)

光影的意義

每當我在生命中遇到逆境時,會告訴自己:「太好了,又有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了!」頓時逆境也會變為順境,這就是聖嚴師公所說的「境隨心轉」。

攝影的最高技術,就是忘記技術。

無招勝有招

最高境界,或者最理想的技巧,就是做到像張無忌一樣,把劍法融會貫通、揮灑自如,由最初一招一招地學,到最後做到「無招勝有招」,不讓那些招數束縛和妨礙自己。

青梅竹馬的新婚夫妻,妻子鼓勵丈夫報讀常霖法師開的攝影課程,放假時兩口子不再只是逛街看電影,而是一起四處練習拍照。

緣份

緣份的長短自有其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絕對不能勉強,因此得到時應該好好珍惜,萬一失去以後,也要隨緣放下,不再執著,才是自在的人生。

2011年,常霖法師在祖師禪林舉辦了第一次專為以前的香港攝影學生而設的攝影禪修營。

攝影禪修營

不只不需要再去教導攝影的技術和方法,反而要打破他們對這些東西的執着,因為最重要的是知不知道每個當下的自己在做什麼?和能否覺察得到,在每個訓練中自己內心的真實體驗?

希望透過攝影這門藝術,把禪修融合在生活裏面。(作者提供)

攝影禪

「襌」原來一點都不複雜,只要多點用心,不用腦袋去分辨那麼多,在那個呈現原貌,接受而不判斷的當下,就是禪,我們原有的自性就在這裏浮現。

時常隨身攜帶一部輕便照相機,可以隨時隨地把身邊美好的事物以影像捕捉下來。(shutterstock)

負面情緒

每次拿起照相機,看到有感覺的東西便拍下來,這個過程已經是禪修,因為是覺知生活的每個當下,所以禪修不是想像中那麼高深的,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臥都覺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

常霖法師在他的攝影冊上有這幾句:出了世俗的家,才更了解「家」的真正意義: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家,身心協調,一個人,也是一個完整的家。(常霖法師Facebook)

釋常霖:潛修不離生活

常霖法師認為,襌修,看似簡單:「其實是什麼都不用做。Learn how to unlearn。世俗學習,是加法。襌修,是減法。潛修,在生活裏面,應用到生活層面。沒有什麼深不可測大道理。」

畫月亮時不畫月只畫雲,畫水時不畫水只畫船,但是你一看就知道那兒有水、有月亮,這些都是受到禪的意象所表達出來的繪畫風格。(作者提供)

禪與藝術

修禪的目的是在協助我們了解自己,從而進一步解決生活上的身心苦惱,如果是為了藝術而學禪,雖也能達成目的,不過是本末倒置了。

Page 1 of 2 1 2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