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孟子

以色列過去幾十年發展的殖民政策,在廣泛巴勒斯坦人的地區內,建立他們的定居地區,實際製造很多矛盾。(灼見名家製圖)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不論是極端的錫安主義,或極端的阿拉伯復國主義,都是挑動情緒的意識形態,與現實脫節。雖然以色列和歐美國家的主流媒體,都已經大量發布有利自己的言論,但在不少國家已出現強烈要求停止這些暴力行動的聲音。

今期討論《孟子.魚我所欲也》、《莊子.逍遙遊》和《荀子.勸學》三文容易錯讀的字。(灼見名家製圖)

粵語下的春秋三子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三篇古文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相傳《中庸》的作者是孔子(左一)的孫子子思(左二),子思更是孟子的老師,可説是儒學的重要傳承人。(Wikimedia Commons)

談誠信

簡單來說「誠」的對象是自己,是內心對自己的要求;而「信」是表現出來的行為,主要的對象是他人,所謂「取信於他人」或「贏得他人的信任」。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大仁大勇,曾由多位演員扮演,以鄭少秋的演出最為人熟悉。(YouTube截圖)

張無忌──披上狼皮的羊

張無忌是一個「大仁大勇」之人,福澤厚長,百劫餘生而心理健康,了無燒焦扭曲,憤世嫉俗,雖不斷為人算計,但卻不記仇恨,過去了便算了,迎向光明,把陰影留在身後,專心為面前事抱不平,化干戈。

司馬遷(左一)對孔子(左二)和孟子由衷敬佩,主要是孔孟都有逆向思維──逆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生活慣性。(Wikimedia Commons)

讀史知世態

中國經歷了一段緜長而複雜的遠古史。由於是封建的帝制社會,不同範疇權力的繼承,當中所蘊含的利益爭奪,是這段遠古歷史充滿血腥的總根源。

妥協是藝術,是實現目標的必要手段,而和解則是其前提條件,呼籲大家放下仇恨之火。(亞新社)

和解的基礎是放下仇恨

在這場衝突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成見和仇恨放下,用寬容之心去尋找解決之道。如果沒有寬容心,卻糾纏於每一個細節,所有的人都能找到憤怒的原因,都能找到仇恨的理由。

按佛家之論,人生即苦海,眾生唯有通過不懈地修行,方能達至幸福的彼岸(涅槃)。(Shutterstock)

幸福就像花兒一樣

常言道:幸福就像花兒一樣。它並不在彼岸綻放,而必由自家心田開出。正如孟子所言:「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生命之所以能感到愉悅,是因為我們有一顆蘊含着美好德性的心靈。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