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司馬遷

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裏……(Shytterstock)

歷史夾縫裡的危局思考

「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歷史舞台上的情節無人能懂。悲觀地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草芥之民只得追隨左右,然後安慰自己──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

本文精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中六句,探討個別單字的讀音。(灼見名家製圖)

讀《史記》學粵語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司馬遷《史記》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在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氣候下,能否擺脫千百年的枷鎖,再再考驗政權的氣度;而由政府資助一個非主流節目「頭條新聞」,最正常不過。(頭條新聞Facebook)

司馬遷與「頭條新聞」

什麼是滑稽,太史公為什麼選用滑稽手法,而開明統治者為什麼還要用公帑奉養這些滑稽人物。也要問,為什麼滑稽手段被歷朝打壓後,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香港發揚光大。

鴻門宴席間,項莊舞劍,幸而陪同劉邦赴宴的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叫守衛入內保護劉邦。(《鴻門宴傳奇》影照)

漢初三傑 韓信軼事最多

漢初三傑之中,要算韓信軼事最多,是話題之王。宋司馬遷說:「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就漢朝之所以能立基立業來說,說韓信士無雙,功高無二,似乎一點也不虛美。

喜歡讀歷史的人,要知道在讀「儒者」、「學者」、「文人」或「筆者」的書,隨自己興趣,慢慢研究,不會沉悶。(Shutterstock)

儒學文筆的分別  

儒是歷史一部分。儒家經典,王陽明首言六經皆史,而春秋更是孔子所作的第一部歷史書,然後才有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能成儒,算是不錯,儒之後,研究子史,能夠知道歷史上事件的發生。

司馬遷(左一)對孔子(左二)和孟子由衷敬佩,主要是孔孟都有逆向思維──逆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生活慣性。(Wikimedia Commons)

讀史知世態

中國經歷了一段緜長而複雜的遠古史。由於是封建的帝制社會,不同範疇權力的繼承,當中所蘊含的利益爭奪,是這段遠古歷史充滿血腥的總根源。

歷史就是對歷史事實的記錄,即「實錄」。不過,對事實的解讀和評估不僅會在不同時代起變化,同一時代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和評估。(Pixabay)

「史」與未來

中國文明延續數千年背後有諸多原因,但「史」的延續無疑是最重要的。如果「史」不能延續下去, 文明又如何能夠延續下去?更不用說是文明的復興了。

按類別瀏覽

Currently Playing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